('
第二件就是傅家否认傅兰韵跟贺润笙的私情,甚至于傅家为了取信于人,对贺润笙避之不及。
当初傅元令之所以讲出玉瓶的事情,就是为了这个结果。贺润笙为了傅兰韵把她踩进泥地里,她又不是普渡众生的圣母,自然要把真相说出来,还自己一清白。
但是也没想到傅家会做的这么绝,如此可见上品士族对庶族的鄙视,即便是略有松动,骨子里还是十分蔑视的。
看到信中阿父所言贺润笙在惠康的处境十分不妙,她唇角勾了勾,傅家与他划清界限,又与顾家解除婚约,再加上自己与皇叔订了婚事,贺润笙的处境能好才怪。
第三件事情便是青州战事告急,这一点让顾清仪有些意外,她记得史书上记载刘伯根身死,王弥带众藏入深山,这一战朝廷胜了。
但是具体过程却是不知,不过这里没有刘伯根只有刘益,没有王弥只有王森,事情走向发生改变也是有可能的。
以后不好说,但是眼下皇叔绝对不能败,皇叔失利,对于顾家而言绝不是好事。
可她,远在鹘州,什么都帮不上,只能静等消息。
这就太磨人了。
将信收好,顾清仪看着眠春问道:“汪正信那边可有动作?”
“这两日跟几个匠头多有往来,昨日送来的一批账目奴婢几人看过了,都是前几年的,竹简入账要查清委实不易。”
一车车的竹简送进来,只是单纯看完都要花费很多时间。
顾清仪冷笑一声,这汪正信果然狡猾。
知秋此时说道:“女郎,难道就任由汪正信那小人蹦跶不成?奴婢觉得,倒不如直接带人抄账,届时查出账目有误,还能跑了他。”
顾清仪轻轻摇头,“目的不是杀了他,而是让他为我所用,汪正信在鹘州多年,对周遭的事务十分了解,我们初来乍到,有这样的人能用也能省很多心。”
“只是这人不可信,如何能用?”
“以利驱之。”
不是贪财吗?
那就用钱好了。
几个婢女面面相觑,一时想不明白女郎要做什么,但是也知道女郎既然有了主意,那汪正信必然手到擒来。
顾清仪现在知道青州战事不妙,越发觉得时间紧迫,没时间跟汪正信周旋,就道:“传我的令下去,新建一坊陶坊,从邑户中招募会烧制陶器的之人。”
信冬道:“那怕是招募不起来,匠户都是受官府管辖。”
顾清仪倒是把这一茬给忘了,匠户都是在官衙有记录在册的,想要私有就得经官府同意,将匠户的户籍挪到顾家邑户名下才可。
匠户不能私下买卖。
这就有点难办了。
顾清仪初来,跟本地官员没有多少往来。
往前说,在顾氏封邑下做官的官员,理应受顾家管辖,但是因为先帝的缘故,顾家示弱,所以封邑的官员多是朝廷委派,因此……
没有提拔擢用的自己官员,做起事情来真的是束手束脚。
第66章 匠头开会
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走官路不通,顾清仪看着信冬,“去把居队正请来。”
信冬应下,很快居阳秋就急匆匆赶来了。
他正在督促部曲开荒,忙的是团团转,眼看着一片片的荒田开出来,不管是邑户还是部曲脸上都带着大大的笑容。
毕竟,开出十亩荒,就有他们的一亩永业田,这谁能没干劲啊。
关键是,开荒期间,女郎管两顿饭。
虽然不是干饭,但是半米半汤再加上野菜团子能吃七八成饱,比在家吃的还好,偶尔若是开荒打点猎物回来,女郎还会给大家炖肉汤喝。
如今,女郎来的日子虽短,但是在邑户跟部曲的名声却是大涨。
居阳秋心中也是服气,他也有干劲啊,毕竟这里头也有他的田地。
永业田啊,能传子孙的。
“女郎,传属下来有什么吩咐?”居阳秋浑身都散发着积极向上的信息,他们是顾家世世代代的家奴,顾家越好,他们自然越好。
“我想开一处陶坊,烧制些陶器往外卖,也好给坞堡增些进项。如今匠户难得,若是去官府交涉难免落人把柄,只能让居队正带人出去寻找。并州去年大旱流民日益增多,顾家邑户还未满额。”
居阳秋一愣,随即一喜,是了,顾家以前邑户不足是忌惮先帝。现在女郎与皇叔联姻,新帝年幼不掌朝政,顾家邑户自然也该查漏补缺。
现在他们开荒缺人,太缺了。
能安置流民还能寻找自己要的人才,又能增加邑户,扩充顾家的实力,他跟冯温茂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有人就能开更多的荒地,有地就能种出更多的粮食,有了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能编制更多的部曲,顾家的实力就越来越厚。
“属下这就去,女郎放心。”居阳秋行礼退下,脚步匆匆带着兴奋。
顾清仪忙着陶坊的事情,另一边汪正信也正在跟几位匠头密会议事。
日头还未落,外头开荒的部曲与邑户忙的热火朝天,偏僻的小院子里,汪正信备好酒菜等着几人到来。
石坊的石匠头石化进门扫了一眼,笑呵呵的说道:“汪庄头今日相邀真是诚意十足啊。”
这样一桌酒菜置办下来也不少钱,有酒有肉,邑户们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吃上一顿肉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权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