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还轮不到你(2 / 2)

“钱钱钱,哪里都需要钱,”杨铭朝众臣笑道:“我得想个法子,给李靖出征凑点钱啊。”

“法子是好法子,但不能太常寺去办,”卢楚笑道:“最好还是玄都观,由道门传播比较合适。”

杨瑞虽然年纪小,却也跟着他爹道:

“不是只减你们的,是所有的亲王郡王都要减,我和杨瑾是亲王,剩下六个弟弟都是郡王,我们的损失比诸位都大,舍小钱保大家,各位叔伯长辈应知晓轻重缓急。”

杨铭沉声道:“大隋姓杨,上有陛下,中间有我,下面还有你们,如果连你我都不知体恤国家,何谈奢望他人为国为民?”

元寿道:“大约二十五钱。”

“其实没有那么麻烦,”杨约笑道:“粗纸最不好卖,皆因其购买群体大多为平民,如果由太常寺太卜署,改一改丧葬礼仪,建议民间丧事祭品所用的黄纸白钱,加一点数量,就好卖了。”

“不少了,”杨约赶忙道:“这只是第一批,年底之前还有两批,粗略一算,长安县造纸场每年可盈利近一百万贯,比从前不知强了多少。”

话还没说完,杨铭直接抬手将他打断:“动摇根基,还轮不到你。”

亲孙子规格就高,亲儿子更高。

杨恭仁赶忙道:“臣愿减半,请殿下恩准。”

“先发军饷,”杨铭道:“这个没得谈。”

中等黄纸,可不是纯黄纸,人家是稍微有点泛黄的白纸,下等粗纸也没有那么黄。

这不就好比牙膏不好卖,把牙膏口扩大两毫米吗?

太常少卿韦霁点头道:“这个法子可行,关中地区流行烧二十四张黄纸和四十二枚白钱,数量是可以提一提的,烧的越多,先人们在下面的日子也更好过,更能福荫子孙。”

崔仲方赶忙吩咐民部官吏,开始打算盘计算。

“国力艰难,你们也都看到了,强敌在西,于我边境不利,若不早做准备,恐酿成大祸,”杨铭故意夸张道:

杨浩杨纶等人面面相觑,没一个主动接这个茬的。

崔枢赶忙道:“今年已经在河北山东沿黄河河畔大量种植,产量还不错,太府寺司染署已经拿到了第一批木棉,正在探究如何织布。”

宇文述赶忙点头:“军饷确实是当务之急,这钱绝对不能用在其它地方。”

“没那么严重,”杨铭道:“哪有动不动减半的道理?我何尝不希望你们能够富贵呢?你们的日子过好了,我也为你们高兴,这样吧,亲王由一万户减三千户,改为七千户,郡王少一点,只减一千户,改为四千户,你们觉得如何?”

说罢,杨铭突然道:“那上等白纸的利润又是多少?”

民部崔仲方点头道:“这批纸售出,钱是拨给江都疏浚运河,还是”

钱,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杨铭真正在意的,是纸张在民间开始传播。

“还是太多啊,也就说,粗纸的成本也就十个钱,”杨铭道:“那就改为二十钱,能赚一倍就可以了。”

剩下的那些,很多都是被杨广长期压制的,得了杨铭的好,今天才能混成这样,如果再把太子得罪了,那日子还过不过了?

杨纶点了点头:“臣绝对不是舍不得,只是担心动摇我大隋根基.”

众人哄然大笑。

“不宜降价,”杨约皱眉道:“眼下国库需要钱,按原价出售,可以很快的补盈国库,降价的话,会少很多钱。”

空口白话,谁特么信啊,杨纶心道:免除奴婢部曲授田,刚开始不也说是暂时的吗?现在呢?自打开始就没停下来过,已经亏了很多钱了,再减食邑,我们不用吃饭了?

“呵,看样子,大家都不太乐意是吧?”杨铭冷笑道。

见到众人都不吭声,杨铭看向儿子,道:

“你觉得,该不该减,如果减你的食邑,你是否乐意?”

“臣觉得,宗室是国家根本,亲王郡王是国之砥柱,能不减,还是不要减为好。”

元寿道:“按照当前市价三百钱一张计算,成本大约在六十钱至八十钱左右。”

崔枢点头道:“留了,明年开始,黄河棉区可扩大三倍,还可在江淮推广种植。”

“李靖出征势在必行,我不指望你们凑钱,减一减食邑,以解国家之难吧。”

杨恭仁点头道:“世子之言,醍醐灌顶,臣愿意减少食邑。”

“等到所有的造纸场技改之后,每年大约能为国库贡献近千万贯之巨。”

一百万,修个魏王府就没了,还是走私赚钱啊,看人家宇文化及这几年赚了多少。

众人对视一眼后,齐声答应。

就以一户200亩计算,一千户就是20万亩,这个政策一旦施行,国家能收回数百万亩的良田,大大减轻负担。

亲王的食邑,每户下面的田亩可都是足额的。

杨铭不怕老爹不同意,他爹肯定比他还乐意这么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