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大盛这般的大国一旦落后,会面临什么局面,可想而知,尤其是皇帝仔细了解了一番海外诸国的情况,更是脸色难看。
虽然他的猜测不一定准确,可万一是他猜测得这般,皇帝都不敢继续想下去。
因为焦虑,皇帝这段时间还加大了对研究院的扶持。
只是光扶持,还是不能缓解皇帝的焦虑,以他了解到的消息,大盛如今和海外诸国比,还是很先进,可那之后怎么就又落后了呢,显然光是研究院还是不够稳,尤其是看到一些学子是无法做官后才进入研究院,更是让皇帝明悟到一些原因。
而这时皇子间为了封地的事闹起来,以往皇帝看在眼里只觉得心烦,更是深恨那些让皇子内斗的人,这时却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若是让皇子都去海外分封呢?
这个想法固然突然,却在冒出之后就在皇帝的脑子中挥之不去。
不光是皇子封地的事,封地固然会影响朝廷,可自己的孩子,皇帝还是愿意多宠几分,主要是皇子之间的争斗已经让皇帝感觉到风雨欲来的气息。
皇帝对当年的事记忆太深刻了,若不是身边人怂恿的,当年大哥也不会和他闹到那步田地,要不是太上皇最后选了他当太子,怕是最后会闹到兄弟相残的地步,而如今诸皇子虽然还没有到这步田地,但持续下去显然也很危险。
若是能将诸多皇子分封海外,那就没什么矛盾了,毕竟就算想闹事,在大盛国内更好闹事,而去了海外,光是路上的距离就会让他们平息下来。
二来,若是皇子分封海外,对大盛也有好处,尽管到时候可能不能算一个国了,可同根同源,和海外诸国还是不一样的,况且国土小的话,对于那些研究反而会更加看重。
皇帝仔细思考过大盛可能研究落后的原因,发现或许是因为大盛过于地大物博了,以至于没有什么动力前进,尤其是国内对这些研究重视也不算太够,哪怕如今有科举在,可皇帝也不敢说之后会如何。
可要是去了皇子封地那就不一样了,为了过得舒服,为了向外开拓,必须不断研究,不然就维持不了封地了。
到时候由外促进大盛内的进步,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算这步失效,那大盛周围有一圈同根同源的国家在,万一有劲敌,这些国家也能作为消耗,帮大盛挽回一些时间,或者说作为帮手。
皇帝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大臣和皇子或许不会愿意,而这一步对于皇子来说也过于残酷,毕竟海外看着好,可和大盛比还是要差不少,就这么分封出去,那就是受苦。
可皇帝又很清楚,如果在他这一代没有将皇子分封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9/16页)
去,那下一任皇帝基本不太可能再做这样的事了,阻力太大,人力或许也不如现在。
皇帝清楚,现如今的文臣武将进取心还是很大,尤其是武将,看到裴穆封国公后,不少武将勋贵也是想更进一步,按照他先前的计划只是能让一部分人满意,而他现在的计划,则是让很多人都满意。
可要是等到下一代去,那些勋贵子弟有这种进取心的就少了,所以如今选择分封海外,算是最合适的时间了。
第181章第181章
只是要分封海外,年纪尚小的皇子就算了,那些年纪大了些的皇子怕都是要封出去,厉王周王肯定是其中之一的。
思及此,皇帝就有些不舍,厉王周王算是除去太子外,他最是心爱的皇子了,而这分封海外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厉王还好,上过战场,多少能适应一些,可周王擅文不擅武,出去怕是要吃一番苦头。
可若是不让他们去,让别的皇子去,那这一场分封就成了表面文章,其他臣子看到这个动静也不觉得他是有意开拓海外,怕是会敷衍了事,他想要的目的无法达到。
更别说要是其他年纪合适的皇子走了,皇帝觉得那些想趁机在夺嫡中牟利的人怕是动作更大,毕竟那时候他的选择更少,太子和这些皇子之间的争斗也会更狠。
为了朝政稳定,为了开拓海外,为了以后,厉王和周王怕是要第一个去海外占地了。
这个决定做起来很艰难,可是深思熟虑后,皇帝还是不得不迈出了第一步。
皇帝的行动很快就见效了,尤其是当裴清那边的商船回来,在新设立的市舶司交税过后,看到这次海贸的利润竟然是平时做生意的近百倍之高,所有听到消息的人都眼红了。
平时做什么生意才能赚如此多啊,而且大部分生意就算有单品能赚很多,可买的人却不会太多,算下来收益也不会太高,可裴家这种又卖高价又卖得多,甚至还供不应求的生意,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看过。
一下子,市井之中关于海外的讨论多了起来,哪怕平时再保守的人,提到出海赚到的利润都羡慕得很,有些心动,只是还是不敢行动。
而一些有心的人听到消息后,都开始盘算着要不要也在这里面掺一脚,只是苦于没有出海的人手和经验。
邓元看着裴清送过来的分红深吸口气,裴清之前给过几次分红,虽说给的银子也不少,但是那个赚头他还是可以理解的,可如今这赚头……
“外面说你这次出海的利润高达百倍,你是寻着了去往西方的航线?”邓元眼神有些涣散,盯着裴清送来的银钱,声音都有些虚幻了。
作为户部尚书,银钱邓元看过太多,可那些都是朝廷的银子,而眼前这些,那都是自家的。
“师傅你猜到了,其实这次也算是运气好,刚好碰到了,也就这次能赚这么多,消息传到外头去,想做这趟生意的人就会多起来,下次就不太可能赚这么多了。”裴清笑道。
“能赚这一次,老夫也满足了,这么一趟赚来的银钱怕是一辈子都花不完。”邓元有些感叹了几句,然后问起裴清税银的事来。
一般来说交税会比较隐晦,不太可能闹得像现在这般人尽皆知的,就算邓元不出门,都能听到身边仆从讨论起这事,足以见得这事的动静有多大了。
“陛下说是动静大一些,也好给其他人提个醒。”毕竟以前没有市舶司,这官署新设立,总要闹出一些动静来,也是借着裴家的名头给其他人提个醒,裴家出海行商都要交税,其他人最好也老老实实地交税。
这个理由倒是说得过去,邓元可清楚,这市舶司虽说建立起来了,可要收税却不容易,毕竟这些做海贸生意的家族多少年都没有交过这种税,要被朝廷抽取一部分利润,绝对会有很多人试图反抗。
尽管朝廷肯定会在这方面下死手,可反抗的人少些总是省些心力。至于说朝廷放这些人一马,邓元很清楚,不可能。
朝廷这几年的开支变大,可这些开支都是不得不花的银子,若是不从市舶司收,那想要维持下去,就只能在别的地方加税。
在邓元心中,这无疑是对百姓的一种压榨,哪怕朝廷加的不多,可这么多年不曾加税赋,突然一加,下面的官吏会不会借机捞一笔也未尝得知,可若是从市舶司开源,这能出海行商的商户赚的银子可不少,交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况且朝廷收海贸税也不是看这生意太赚钱乱收的,也是有相关的政策制定,也算是约束了海贸的乱象,而且有朝廷监控,出海做生意比之前也有了些保障。
这些好处其他人也不是看不到,但是钱财动人心,邓元觉得不少人恐怕还是想要逃过这交税的事。
市舶司如今是在户部名下,邓元觉得之后他还是要多多注意市舶司的消息,而这市舶司的官员也要多加注意,毕竟手上掌握着这样的权力,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拖下水,而这些官员出事那就是大大损伤了朝廷的利益。
邓元仔细思考着,没有注意到裴清表情微微的不自然,因为裴清说的这个理由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点,还有另外一点,他有所猜测,但是不好和邓元说。
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裴清心底决定道。
只是还不等裴清开口,邓元就先从皇帝口中得到了消息。
看着皇帝嘴巴在他眼前一张一合,邓元却感觉自己已经听不到声音了,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听到一句:“邓卿可有异议?”
邓元沉默了好一会,皇帝并没有对邓元此时的态度不满,他很理解邓元为什么会这样,说实话,在他想到分封皇子去海外时,就预料到了臣子会是什么态度。
而皇帝之所以第一个和邓元说,那也是因为皇帝仔细地算过,这要分封皇子去海外,人力物力的,算来算去都是银钱,户部不出钱,这事就做不成。
“陛下,老臣年老体弱,未曾听清楚陛下刚才的言语,还望陛下恕罪,可否再说一遍。”邓元哑着嗓子道。
皇帝挥手表示不在意,然后重新说了一遍,邓元悬着的心这下彻底沉了下去。
明明这事和裴清扯不上干系,但是不知道为何,邓元莫名有种感觉,这事肯定和裴清有关。
而皇帝接下来的话也验证了邓元的猜测,皇帝很清楚,如果不将缘由说清楚,邓元肯定是不会支持皇子分封海外这事的,毕竟如果皇子们分封在大盛,哪怕对朝廷岁入有些微影响,可少的银钱也不会太多。
可要让皇子分封海外,还要让他们实打实地在海外建国,那掏出去的可都是真金白银,不给钱是做不到,甚至还有可能打水漂。
如果皇帝给出的理由只是不愿意让皇子争斗,邓元是不会接受,在他看来,让皇子争斗造成的损失可能都没有让皇子分封海外大,可皇帝给出了他对未来的猜测,而这个猜测则让邓元再次沉默下来。
第182章第182章
对于皇帝的这个猜测,邓元很想否定,可否定的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
他可以找出这个猜测当中的漏洞,未来并不一定会向皇帝猜测的这般发展,可万一呢,万一这样的未来是真实存在的,那现在他们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10/16页)
过裴清的梦窥到了未来的情况,还不做出改变,那岂不是成了整个大盛的罪人。
尽管其他人可能不知道这事,可内心的自责愧疚就足以压垮他了。
只是皇子分封海外这事实在是太大了,仅仅凭借一个猜测,而且大量的证据还只是由裴清提供,邓元很清楚,就算这事能说服自己,想要说服其他朝臣,难度也是很高的,除非还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同样似裴清这样的梦中寻宝者是找不到了,就算有人这么声称了,邓元也不敢信,之所以对裴清如此信任也是因为裴清这些年给出的好东西太多,也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力,必然不可能是胡编乱造,可其他人就没有办法用这么长时间来验证了。
那么验证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外的书籍,知识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出现,就算是很多年之后的事,那现在应该已经有痕迹,他要找到这些痕迹,然后和裴清给出的资料对比,这样才能找到切实的证据来说服其他人。
邓元将他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皇帝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邓元要过好一阵才会接受这个猜测,不曾想对方这么快就接受了,甚至还开始找佐证的证据。
皇帝有些欣慰,不枉他第一个就告诉邓元,而对方的应对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
因着这些年对出海寻找新作物的热衷,出海多了,从海外收到的东西也多了,其中就包括一些书籍,尽管这些书籍暂时还没看到什么用处,可收集这些书籍人的想法也很简单,以前海外作物也只是当个稀罕看,不觉得有什么珍惜的,可如今还不是变了。
那蔡家凭借找到红薯得的封赏简直是羡煞旁人,如今不知道多少家出海时都盯着当地的作物不放,可惜这么几年下来也没有找到下一个高产作物,足以证明这作物难找,说不定只能再走远点,或者碰碰运气。
而这书籍现在看着没有用处,可之后说不定也变珍贵了呢。
有这个想法的人还挺多的,反正都是要出海,碰到书就收集几本,此时大盛民间海外书籍还真藏了不少。
于是当朝廷表态要收集这些书,尽管重视程度不如之前的农作物,可还是让不少人欢欣鼓舞,觉得自己的行动不算白费。
不过朝廷这个态度倒是让不少人对着海外书籍有些好奇起来,毕竟在不少人看来,大盛才是世界的中心,文化自然也是如此,这海外的学识能有什么好的,以往这些书在手上,都没有什么人愿意看,如今想看的人倒是多了起来。
只是以往不想看的时候没感觉,现在想看了,不少人才发现这海外的文字和大盛相差甚远,不找个译员翻译一遍还看不懂。
好在因为这些年出海的多,而来大盛讨生活的外邦人也多,从事译员这门行业的人也多了,翻译起来才不是那么的难,只不过这种快速翻译出来的文字都比较粗略,自然也看不出什么好来。
以至于一些人看完后都想不通朝廷为什么会收集这些书籍,看着远不如大盛的书啊。
倒是各科研究院的人看出了一些端倪,他们发现这些书籍上的一些内容似乎和他们学过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尽管内容相较他们学过的教材要浅显一些,但似乎出处语言相似。
不过他们倒也没有多想,可皇帝和邓元看着翻译出来的内容,已经快要确定自己的猜测了,这下他们的猜测不单单是从裴清那边分析出来的,还有了实际证据。
皇帝深深叹了口气,如果可以的话,他倒是希望这不是真的,可现在已经容不得他不多想了。
邓元从书中抬头,对上皇帝的目光,深吸口气,知道该是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朝中重臣被喊过来的时候都有些不明所以,见到邓元在时还以为是户部有什么问题,然后就被皇帝丢下的炸弹炸得一脸懵,过了好一会都没能回过神来。
不是,他们这不是普普通通地来见皇帝,怎么就一下知道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呢。
在场大臣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觉得皇帝和邓元猜错了,然后就被事先准备好的证据砸了一脸,砸得晕头转向了。
皇帝也不要求他们现在就做决定,知道大臣们此时心思杂乱,让他们都回去好好想想再做决定,不过这事要保密,不能和其他人说,毕竟这事关大盛的未来。
大臣们都应了下来,然后一脸恍惚地离开了。
不是他们这时候不做表情管理,实在是太震惊了,以至于完全无法控制住,好在皇宫的路够长,等他们回到官署,表情已经有所恢复,虽然还没有完全缓和下来,但也掩饰了个七八分。
不过这点掩饰在其他官员眼中也很明显了,让不少官员都好奇起来是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他们这般模样。
接下来几天,不少人都注意到朝中重臣的状态似乎不太对,说话做事的反应都慢一拍,就像是这边做着事,那边脑子还在想些别的东西,而且他们对海外书籍也分外热衷,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重臣之所以会有这般的变化,怕不是和海外的事有关。
只是不管这些人怎么猜,都猜不到真正的原因。
邓元在这几天里,经过一番思考,找上了裴清,然后试探着问了裴清关于梦境中的事。
对于这个问题,裴清有点犹豫,难以回答,因为他穿越前所在世界的历史和如今大盛所处的历史不一样,他那边发生的事,大盛不一定会发生,可让他说一切安好,裴清又说不出来,因为他并不能确定真的会没事。
只是裴清没说话,对于邓元来说就已经是回答了。
邓元看着裴清的犹豫的神态就已经有了答案,心先是沉了沉,很快就又坚定了内心的决定,他不能让这样的未来成为现实。
于是等到下一次皇帝召集重臣过来,邓元将他从裴清这边得来的消息说了出来,刚才还纠结吵闹的大臣们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哪怕他们此时各自利益不一致,可对于未来,他们还是关心,也就越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没有人怀疑裴清是不是在撒谎,没有理由,况且就算是皇帝这边的态度裴清猜到了,可他们对裴清还是了解的,为了太子撒这种谎,裴清做不到。
更别说还有证据摆在面前,这些东西也不是裴清能控制更改的,毕竟这些书籍都是从各种渠道送来的,要是裴清能控制,那他也不需要撒这种谎,太子的位置早就稳如泰山,还要担心其他的皇子和他争吗?
若他们的猜测就是未来的话,那他们此时要改吗?
在场的大臣们对视一眼,谁都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所谓的未来,哪怕只是有可能的未来,那就改吧。
皇帝看人的眼光很好,挑选来的重臣都是对大盛忠心耿耿,哪怕有私心,却也不会越过这条线去,在仔细的讨论过后,重臣们都同意了皇帝的建议,开始想着如何将整个计划推进实施。
而这么一想,重臣们就意识到这个计划到底有多花银子,幸而这些年海贸生意扩大,而朝廷新设立的市舶司能收取的税银也不少,尽管还不够,但是压力却是小了不少。
意识到皇帝并不是拍脑袋就想出这个主意,而是做了种种铺垫,在场的臣子们都安心了不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11/16页)
面对大臣信任的目光,皇帝很想说他之前并没有想那么长远,这一切都算得上是巧合了,不过这些巧合也确实让朝廷的行动会顺利不少,只是想着臣子们刚才的焦虑不安,皇帝还是将解释的话咽了回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朝中不少官员发现皇帝和一些大臣似乎是有了小秘密,经常召见他们,然后一召就是好几个时辰不见人,让不少大臣都好奇万分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才这样。
只是他们再好奇,也打探不出什么,皇帝那边是不好打探,而其他大臣嘴巴也严实得很,问起来就将话题转移开,根本问不出什么。
经过近一个月的讨论,皇帝和诸位重臣总算是稍微讨论出了一个方案来,只是这也只是初设方案,等计划真正实施起来,还不知道要改变多少。
看着新鲜出炉的计划,诸位大臣不自觉地叹了口气,他们这才几个人,都达成共识了,这事都不好办,这计划拿到朝堂上去,还不知道会引起多少波澜。
他们忽然有些明悟为什么皇帝会只找上他们,不让他们先联合起来,这事一放到朝堂上说,怕就成不了了。
而如今,在场的人对视一眼,都明了对方心中的信念有多坚定。
看着臣子们走远,皇帝无声地叹了口气,看向桌上的书籍,那是裴清拿出来的资料。
其实这么些天讨论下来,他不是没有感觉到,裴清或许在这件事上也出过力,只是皇帝并不想去深思什么,因为说到底决定是他自己做的,裴清的行为也只是让他看到了未来的隐患。
若是他不在乎这些隐患,裴清也不可能逼着他做什么,而除去这件事,裴清的行为都是对大盛有利的。
况且,若是他真的能完成这件事,那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
皇帝下意识捏紧手掌,当了这么些年的皇帝,皇帝对于朝政早已得心应手,和之前比也少了些激情,前些年因为裴清弄出来的那些事,激情是多了一些,可到此刻才真让他激动的像是刚登上皇位时,心潮澎湃。
第183章第183章
朝中不少大臣对于皇帝最近忙的事都有点好奇,对那些被皇帝召见的重臣都羡慕异常,觉得对方不愧是皇帝的心腹,他们何时能被皇帝这样信任就好了。
而等到皇帝在早朝上将皇子分封海外的事提了出来,几位重臣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后,殿堂上安静得可怕,不少人下意识抬头看向几位重臣,然后又看看皇帝,表情一片空白。
不少人莫名想到之前的事,真相大白,怪不得那些重臣瞒得这么严实,就这事,嘴巴不紧一点不行。
一些官员想到自己之前对这些臣子的羡慕,脸皮抽搐,身体也忍不住抖了下,要是得到皇帝的信任是要做这样的事,那还不如没有信任,这事太大了,他担待不起。
太子和厉王周王也都要参加早朝,听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和其他官员相差无几,都是大脑一片空白。
周王第一个回过神来,看向太子的表情有些微妙,然后下意识抬头看向皇帝,神情中带着点委屈,在周王看来,不管皇帝制定这个计划时到底是在考虑什么,可归根结底,这个计划对太子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一来,太子就没有什么竞争者了。
起码,将他这个竞争者给排除在外了。
至于说其他皇子走,他能留下,周王觉得不可能,除非这个计划实施不下去,不然皇帝是不可能让他留下的。
而厉王,过了一会回过神来,脸上的表情忽然有些放松,这些年身边人的反应他也是看在眼里的,可他和太子就算有些矛盾,可也不愿意被人当枪使,如果可以离开这个环境,哪怕是去海外,他就算没有那么情愿,也还是愿意走的。
至于太子,脑海中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事莫非是皇帝为了他而做的,但是很快,太子就反应过来,就算皇子再疼爱他,可其他皇子皇帝也是宠爱的,不可能为了他一个就赶走其他皇子,这里面应该是有别的事。
只是具体是什么事,他暂时还不得而知,而皇帝之前召见的那些重臣应该是知道的,只是他现在也不能去问,或者说他这段时间都不好接触这些大臣,一旦接触,指不定就要背锅了。
等到一些官员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这个计划,哪怕皇帝已经表态,可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空耗国力,哪怕皇帝给出的明面上的理由也说得过去,但还是坚决反对。
皇子分封海外这事太大了,皇帝提出来也做好了被人反对的心理准备,要真他一提出来,满朝文武都兴高采烈地答应,他才会觉得不对劲。
和文官的反应不同,武将勋贵们听到皇帝的计划,愣了一会之后,眼睛都放光了。
要知道大盛近些年也是肉眼可见的安稳下来了,朝中的武将又多得很,可爵位宝贵,想要赚个军功那都是要争着抢着才能去打仗的。
虽然太平日子也很好,可武将们哪个不想让自己的军功更多一些,就算他们自己爵位够了,可家里的孩子,嫡长子倒是可以继承爵位,可其他孩子呢,就算不指望爵位,可没有拿军功的渠道,在家中无所事事也就罢了,更让他们这些长辈忧虑的是百年后的事。
如今他们还能在府上过活,可等当长辈的去世后,他们还能继续安稳地待在府上吗,就算他们可以,孩子还能吗。
若是皇子分封海外,那开疆拓土要的人可就多了,若是能多拿一些军功,他们以后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实在不行,就算跟去海外,也终归算是一条出路了,毕竟他们就算留在大盛那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了,顶多就是海外苦一些,但是能为自己挣一个前程,这也够了。
若是错过了这次的机会,之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就难了,况且如果只是在大盛边疆有战事,顶多只能塞一些勋贵子弟进去,想所有人都过去,那都没有那么大的战事。
思及此,武将们看向反对的文官们眼神都不对了,这要是让文官们反对成功了,那这机会就没有了。
甚至可以说,就算等过些年又有机会了,可他们的子嗣年纪大了,再上战场也难,至于说更后一代,谁也没有信心这些生长在富贵窝中的小辈都能有出息,都愿意去战场。
文官在朝中的势力是不小,但是此时武将勋贵的势力也不弱,两方争吵起来,加上一些大臣考虑过后也站在了皇帝这边,文官一时也不敌。
只是这一时的言语胜负交锋并不能就此作出决定,皇帝也清楚,一时半会是没有办法将事情定下来的,便打断了双方的争吵,处理起其他的政务。
不过因为这件事占据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其他政务处理起来倒是飞快,以往可能会跳出来反对的人都不见了,毕竟和皇子分封海外比,这些都是小事,现在不值得占据他们的精力。
下朝后,皇帝决定将皇子分封海外的事如狂风一般席卷整个京都,同时也向四周飞快传播,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震惊了一番。
太子手下一些没有资格去早朝的官员得知这个消息后,都不太敢相信,向太子询问过后,得知消息是真实后,愣了一会之后就是狂喜。
毕竟这个消息对于其他想要争夺皇位的皇子来说不是好事,可对于太子,那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12/16页)
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若是按照以往,皇子分封的大盛各地,万一有谋反之心,那乱起来就是损害大盛的国力,更别说这些皇子留在大盛国内,和太子争起来也容易,可要是去了海外,那离得远远的,还能争个什么。
第184章第184章
太子手下的属官之所以如此开心,不光是为太子高兴,也是为他们自己高兴,如果那些皇子真要被派去海外,那他们一下子少了不少竞争对手。
要知道朝廷上的官职都是有数的,而他们这些围在皇子身边的人会去竞争的官职也就那些,若是计划成了,这些人当中不少都要跟着皇子们去海外,而不去的,落到皇帝眼中,那就是这些人都是些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么一来,和他们竞争必然也会失败。
这么算下来,岂不就是少了很多竞争者。
太子手下的属官们脸上都带上丝丝喜色,显然为这事很是开心。
只是太子看着他们流露出来的喜意,反而有些不舒服。
属官们注意到太子的脸色,反而误以为太子是担心他们太过喜形于色,到时候被人看到会多事,赶紧收敛了笑意。
太子哪里看不出他们在想什么,挥挥手示意他们先离开吧,他要一个人静静。
在东宫待了一阵,太子只感觉越待越烦躁,便想出宫放松一下。
只是到了宫外,太子却依旧不觉得轻松,走到定国公府,下意识地想要进去找裴清,只是催马向前,太子又有些犹豫。
只不过还没等太子犹豫出一个结果,远处传来清脆的马蹄声和低声说话的声音,声音还有些耳熟,太子回头就看到裴清和谢云煜两人骑马过来。
“殿下?”裴清抬头看见太子站在府前,惊讶出声。
谢云煜看出太子是有什么话想和裴清说,主动避开了,毕竟太子和裴清熟悉,可和他却不算多么熟悉,最主要是双方也不好关系太紧密了。
裴清固然没有谢云煜那么的察言观色,但是因为对太子的熟悉,他也很快看出太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哪怕此时天色有点晚了,可还是主动邀请太子和他一起去城外跑马逛一逛,大不了就在庄子上住一晚。
至于说会不会有危险,可以说住在庄子上,除非有人调兵来攻打,不然不可能出事,毕竟在庄子上待着的都是多年老兵,而且这么长时间地住下来,庄子的护卫也很是森严。
出城跑了一圈,远离了嘈杂的人群,见到广阔的天地,太子的心情不知不觉就好了很多,当然,最主要还是身边有个自己信赖的人在。
太子侧头看向一旁的裴清,见裴清懒洋洋地吹着风,一派闲适的样子,忽然有些理解对方为什么那么不爱当官了,真当官了,怕就没办法这么悠闲了。
看着裴清这悠闲的模样,倒是让他都有些羡慕,觉得平时辛苦了,只是真让他这么悠闲下来,恐怕他又不适应了,他已经习惯待在太子这个忙碌又辛苦的位置上了,若真不是太子了,怕是反而更不习惯了。
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子心情又沉了下来,脸上也带了几分。
“殿下?”裴清有点担心太子,对方心里堆积的事显然是有点多了,只是太子不开口,他怎么宽慰对方都没用。
“你说,我是不是很虚伪?”太子沉默了很久开口道,这话直接让裴清有点懵圈。
太子似乎是想要快速地倾吐他此时的感受,不等裴清反应过来,就继续说下去:“此次父皇的提议,当我知道的那一刻,我异常欢喜,觉得从此之后便轻松了,只是连自己都不敢继续这么想下去,立刻就将欢喜变成了替兄弟们担心,连属官在我眼前笑都嫌碍眼,可……”
太子说到这里就说不下去,裴清无声叹了口气。
裴清可以理解太子此时的心理,其实太子和其他皇子的关系还算可以的,因为皇帝是真心宠着他,太子的性情也温和,在其他人没有被撺掇着生起夺嫡之心时,一些皇子和太子的兄弟感情还是有一些的,尽管和兄弟情深差些事,但是也算是皇室中难得一见的感情了。
明明有感情,关系还不错,可是面对皇位的诱.惑,不得不成了惨烈的竞争者。
而其他皇子若是竞争失败或许还有活路,可太子不同,一旦太子被废,结局会比任何皇子夺嫡失败的下场都惨,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乍然发现自己可能不战而胜时,哪怕知道其他人或许会因为这事受伤,可因为压力减轻高兴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太子此时的道德负担沉重也很正常,毕竟真要按照皇帝的计划来,这些皇子都去了国外,那几乎是终生都可能见不到面了,这个结果给太子的压力就很大。
哪怕皇帝这个计划主要不是帮太子,可事实上是给太子减轻了负担,太子要真得了便宜还卖乖,那反而不是他认识的太子了。
裴清没有含糊着安慰太子,而是将他想到的一条条分析出来,告诉太子,他的所有想法都是有迹可循,并且常人都会如此,而非他心性虚伪。
不过只说这些的话也是有些治标不治本,因为说到底,太子还是得到了很多的好处,而其他皇子真出去了,日子也是有些苦的。
“殿下还记得之前曾经说过的小冰河期吗?”裴清说道。
太子愣了一下,小冰河期这事他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得知这消息时,知情.人都很是焦虑慌乱,哪怕知道在几十年内或许都没有什么事,可还是会焦虑。
只是这几年过去,似乎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因为天时的变化真的太慢了,虽然他还记着,可裴清不提,一时间还真没有那么在意。
不过裴清提这个是做什么?
第185章第185章
“殿下可知如今的海贸运输发展如何吗?”裴清问道。
太子虽然不懂裴清为什么这么问,仔细思考片刻后犹豫道:“听说发展得还不错,运输货物比在陆地上要快不少,而且货运量也很大。”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这几年因为海贸的热度,不少人都将银子砸在造船上,可以说这几年造出来的船比之前几十年还要多,这还是受限于原材料不足,如果原材料充足,造的船会更多。
因为造的船够多,为了让船能走得更远,可以承载更多的货物,大盛的造船技术也是在不断提高。
“那殿下可知从四处运粮进京的路线,哪条损耗最大?”裴清继续问。
这个太子当然清楚,要说运粮损害最厉害的自然就是陆路,一来靠着运粮车送粮,本来就承载不了多少,更别说路上运粮的人马还要吃用,最后能送到京都的粮食少得可怜,所以除非京都附近农田歉收得实在厉害,不然一般都不会从陆路运粮,一般都是走水路。
水路运输,海船运输,这两者联系起来,就让太子感觉似乎摸索到了什么,深思起来。
“殿下,小冰河期时,大盛的粮食怕是会有一定的减产,若是得不到补充,百姓不会白白等死,必然会起来反抗,直到他们可以吃饱,可大盛的粮食不够,那能怎么办?”裴清问。
“要么想办法得到新粮食,要么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13/16页)
只能等多出的那部分人口死亡才能平息战乱。”太子想起裴清曾经说过的关于前朝小冰河期的事迹,脸色惨白。
可那时候的大盛没有粮食,能从哪里得到新粮食,那就只有后一个选择,而大盛也注定会在这样的选择中走向灭亡,太子恍惚间都能看到这一幕是如何发生的了。
不过太子很快就清醒过来,裴清这么问肯定不是想说这个,那……
电光石火间,太子猛地反应过来,海贸发展得如此快,若是用海船来装粮食,其实耗费并不大,因为海船确实能装,而大盛若是可以从海外获得粮食,不管是不是杯水车薪,终归是条路。
而这海外的粮食从何而来,如果是向别国购置,太子相信对方是绝对不会给的,可要是换成是大盛一脉的皇子分封出去的国家,那给粮还是可以的。
至于说能给多少,太子此时也控制不了,不过总比外人好些。
至于说要让大盛去占据那些地方,太子仔细想了下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大盛如今虽然还算繁荣,可毕竟才结束乱世二十年左右,百姓还在休养生息吧,若是无端挑起大战,怕是会生出大乱子来,而只是支援皇子去海外分封虽然也有压力,可和挑起战事的压力比还是小些的。
“不光如此,若是到那时,大盛实在是负担不了如此多的百姓,到时候也可以将百姓通过海船送到这些地方去,那些地方和大盛比也算是地广人稀,加之气候湿热,作物生长迅速,百姓过去还是能好好活着。况且就算其他殿下们怎么发展,带过去的百姓应该也不会太多,还是当地土人会多些,那这些百姓过去也可以增加殿下们后代的底气,毕竟作为大盛百姓,他们天然就更加支持大盛的皇族后代。”裴清说道。
太子还没有想到这一步,对把百姓送到海外去的办法皱了皱眉。
可很快,太子神情又有些无奈,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大盛养不了这么多百姓,让这些百姓去海外讨出路总比继续留在大盛好,留下来会丢命,出去说不定还能活下来。
太子看过不少史书,自然知道朝代末期的发展,田地被瓜分,百姓无立锥之地,加上苛捐杂税,百姓吃不饱饭快要饿死了,那就只能起义造反,而朝廷就要镇压造反的起义军,这一镇压朝廷就没有钱,只能再加税,一加税,百姓更加活不下去,起义的人又多了,朝廷又要镇压。
这么些事来来回回,朝廷财政就更加吃不消,最后的结果就是轰然倒塌。
而且按照裴清的说法,这样做,对百姓而言,多出了一条生路,毕竟百姓实在是只有活不下去才会反抗,而有了海外这一条路,反抗的人自然就少了;而对朝廷来说,这样做还能尽量地缓解大盛国内的矛盾,将时间线拉长,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而这一系列办法的开始都要求大盛的皇子去海外分封,让他们去吃些苦头。
太子此时心中还是有些忧愁,但这忧愁又和之前不一样,起码心中的道德负担没有那么重了。
对于他的这种忧愁,裴清就没有再说什么,这种忧愁和之前不同,之前的忧愁容易压坏太子,而现在的忧愁则是督促太子进步。
倒是跟着过来的护卫见裴清陪着太子待了一会,居然没有让太子开怀,都有些惊讶,毕竟在以前,太子有什么烦心事,和裴清聊一聊都会消减不少的,如今裴清居然也没法让太子开心了。
护卫看向太子的眼神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
……
太子这边和裴清闲聊着,而其他皇子身边则是炸开了锅,有些人对皇帝的这个政策愤愤不平,纷纷表示要商讨一下如何让皇帝打消这个念头,而有人却是觉得皇帝竟然提出来了,甚至一些心腹重臣都同意了,那他们的阻拦说不定起不了作用。
与其阻拦,不如想想殿下若是分封海外,他们要怎么办,是继续留在殿下身边为对方出谋划策,还是想办法尽快脱身,毕竟真要跟着去海外了,那他们在家族中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哪怕如今海贸发达,可他们远在他乡,根本没办法在家族中占据多少位置,更别说获得什么利益了,说不定到时候都要从主支变旁支了。
只是要脱身的话,有心思的人左右看看,撞上其他人的眼神后有些心虚,连忙低下头,心中也有些懊恼,早知道就不这么早早地站队了。
本想早早地投奔皇子,显得自己慧眼识人,也更容易拉近双方感情,可现在的情况,他们就不好下船了。
不光是脸面过不去,皇帝既然提出这个计划,那他们这些知道计划后却试图逃离的人,自然会被皇帝看在眼里,皇子都要去海外吃苦,他们这些人还想着留在大盛享福,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皇帝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况且他们怀疑,皇帝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是不是也看出了他们的投机心思,借此让他们跟着皇子一起走。
他们要是老实跟着走还好,若是中途想逃跑,那结果必然不怎么美好,毕竟皇帝想要整治他们这些人都不用亲自动手,只需要表个态,自然会有人来对付他们。
更何况对方将他们整治走的话,对自己也更有利,比如说太子手下那帮人。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人脸色发青,同时也有些后悔,若当年选的是太子该有多好,虽然选太子是锦上添花,体现不出的重要性,可好歹不会面临如今的局面呀。
几位皇子还在想着要怎么办让皇帝收回成命,怎么让臣子们帮着反对,都没有想到他们手下的人不少都没有想着帮忙,甚至已经开始想着要怎么安全下船了。
不过就算他们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因为是这些人选择的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的这些人。不过这些皇子没有办法对付他们,可皇帝还在上头死死压着,他们如今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真敢不管不顾下船的,那就要做好前途无亮的准备。
因为投资的世家大族实在是多,哪怕知道反对这个计划的可能性不高,可是为了不让家族子弟真就这么被一波带去海外,不少世家大族还是决定联合起来反对皇帝的这个计划。
虽然这些人的行动很是隐晦,可匆忙之下要联合这么多家族,加上皇帝一直紧紧地盯着他们,也没有隐蔽到哪里去,一举一动都被皇帝派出来的人打探得一清二楚,甚至连一些家族比较隐晦的关系都被探查了出来。
皇帝看着打探来的消息,看着这些世家慌乱不已,生怕自家子弟被大批带去海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让皇子分封海外居然还有这么个好处,皇帝之前都没有想到这回事,反而是世家的行动提醒了他。
皇帝不是不能对付世家,但是总得有个由头,除非他想当个暴君,否则毫无理由地针对世家也是对皇帝权威的一种伤害,而如今则算是有了借口。
可以说,不管世家是选择让子弟跟着皇子们去海外,还是说趁机离开皇子身边,都会对世家造成损害,前者是直接自伤,后者则是让皇帝找到了动手的借口。
想到他们之前各种投机,撺掇着皇子起了夺嫡的心思,看着世家如今焦急的样子,皇帝分外舒爽,也更加坚定了让皇子分封海外的念头。
当然,太子和裴清说的内容也是坚定皇帝念头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来皇帝是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是太子回宫后,主动和他说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14/16页)
这事,皇帝才发现让皇子分封海外的重要性不单单是他之前想的那些事。
如果说研究发展落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未来可能,那小冰河期距离的就近多了,而且皇帝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理由会带来的好处,让百姓无缘无故地离开故土自然是难的,可若是给出一个未来可能的危难,那再让百姓离开就容易些了。
而且现在告诉的百姓越早,之后这事的真实性也就越高,不至于让百姓觉得朝廷是想要放弃他们,故意编出个理由来骗他们。
若是百姓都觉得该让皇子分封海外,那臣子们的反对就不那么重要了。
太子其实一开始也不想说这件事,但是他找人打探了下,发现皇帝似乎是没有想到这点,考虑了很久还是将这事说了出来,毕竟计划现在刚刚开始,稍微做出一点改动还是容易的,可要等计划彻底铺开再改变那就难了。
至于为什么告诉皇帝,那理由也很简单,和皇帝说,通过皇帝之口传达出去,他的那些兄弟不至于想太多,可要是被人知道这是他说的,那还不知道会搞出什么阴谋论来了,别到时候好事变坏事。
而皇帝从太子这里知道这个理由后,立刻又告知了朝臣,这下原本一些摇摆的朝臣也朝着皇帝这边倒了过来,尤其是一些宗室,也是坚定地站了过来。
毕竟只有大盛存在,他们才有好日子过,而这一招说不定能让大盛延寿,他们怎么能不支持呢。
第186章第186章
厉王对于朝堂上的这些纷争无感,他已经做好了去海外的准备,因为这,平素不爱看书的他都特意让人拿了些海外的书籍来看,想从书中看出自己在海外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尽管他到了海外也会带足生活用品,可厉王还是希望自己能早日习惯那边的生活。
只不过具体要去哪里,厉王还不清楚,不过以他打听到的消息,那些地域应该都比较炎热,或许需要带上一些轻薄的衣物过去。
因为厉王的态度,他手下那些真心对他的人见此情形,倒没有怎么反对皇帝的安排,自然也没有考虑和其他世家大族联合,至于其他不甘心的人,厉王劝了几句,就当是这些年相处的感情,只是对方听不听那就是对方的事了。
只不过厉王的一番好意并没有被对方领会,一些人还是伺机和其他人联系到一块了,甚至还想着若是能成功反对皇帝的计划,那他们就干脆跳到别的皇子这边来,毕竟在厉王这边也是浪费时间。
一些人都有些后悔来到厉王这边,明明有夺嫡的本钱,却一直不曾有行动,现在看来,他们真是看错人了。
而周王手下的人则是对联合最活跃的一拨,他们也得知了厉王的态度,若是能留下,除掉太子后,周王就是最有可能荣登大位的人了,他们怎么能接受周王就这么失败的结果。
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不少世家大多都以为和皇帝那边的人相比,他们才是大多数,然而当真正站到了朝堂上,他们才发现朝堂上支持皇帝的势力已经超过了他们,他们成了少数派。
不少被他们拉拢过去的投机分子也意识到了这点,纷纷心底暗骂出声,有些身段柔软的立刻也转变了态度。
否管这么做脸皮挂不挂得住,起码他们此时不这么做的话,那可能都没什么之后的前途了。
不少世家官员都被这些人的嘴脸给气到了,尤其是有这些人带头,一些小世家的官员见状也硬不下去,虽然此时软下去会损失家族子弟,可此时再硬也无济于事了,还不如服个软,好歹让站在朝堂上的人没事,家族子弟大不了就再培养。
毕竟子弟培养出来,成材的概率也就那样,还是站在朝堂上的人更重要。
有了这些小世家的服软,一些还硬着头皮反对的官员就显得格外扎眼,而这时候他们再怎么头铁也无济于事了。
从朝堂离开后,世家们聚集在一起,脸色黑沉,不光是这次的失败,更多的还是因为发现他们的势力在朝堂上居然不占上风。
若是能占上风,就算有人支持皇帝,他们也能让事情做不成,可现在……
“不如,将这事告诉百姓,让他们来反抗。”有人小声说道。
这算是他们一贯的手法了,皇帝可以处理官员,但是民意沸腾,朝廷不能不管吧。
“不行。”有人断然否决。
提议的人不解。
否决的人将他得到的消息说了出来,主要的理由便是裴清和太子说过的那些话,而这个理由一出,则是让在场人的脸又黑了起来,有裴清这个理由在,就算是百姓也不会反对。
毕竟百姓也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过得好,而皇帝的这个计划则是让他们多出了一条出路,小冰河期虽然现在看着没有什么人说了,但是只要天气一天天地变下去,百姓也都在意的,怎么都不可能放弃这条生路。
“那就这么放弃了吗?”有人不甘心。
沉默了许久,终于有人开口道:“不然呢,就这么继续跳下去,好给皇帝整治你的机会?”
这下更加是没有人说话了,毕竟说到底,这次吃亏的是家族子弟,大不了就狠狠心放弃,让他们出去闯荡说不定还能有更好的结果,继续犟下去倒霉的可是他们。
聚会讨论不出个结果,就这么散了。
皇帝一直让人紧盯着世家这边的动向,得知世家就这样放弃了这些家族子弟,倒也不意外。
在皇帝看来,世家联合起来只是偶然的事,一旦达不到目标,或者发现目标需要他们牺牲太多,就会选择放弃,而这次他们放弃的也算是家族中的一些未来了。
尽管这个损失并不算特别大,但是在皇帝看来也是个好消息了。
皇帝最开始时是很想一口气就将世家给解决掉的,只是当了这么些年的皇帝,皇帝意识到他的想法还是很难实现,而且过于强硬的手段反而会激起世家的强烈反抗,而像如今这样时不时地给世家放放血,持续个几代,世家之患或许就解决了。
哪怕皇族也是世家出身,可越是这样,皇帝越了解世家的本质,也就越发地想要清理掉世家。
在皇帝看来,世家的存在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犹如吸血蛀虫,在王朝兴盛时虽然也会做些实事,可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而等到王朝有一定衰亡的气象,对方不但不会帮助王朝脱困,还会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甚至伺机投资新人。
皇帝还记得自己曾听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千年的世家,哪有千年的王朝,世家哪怕有机会都不会去争夺天下。
尽管这话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在,可也足以证明世家高傲的态度了。
裴清一直关注着朝堂上的事,本来以为这事需要多折腾一段时间才能尘埃落定,却不承想在皇帝的安排下,计划居然这么快就在朝堂上通过了。
只要朝廷中枢彻底通过,那皇子分封海外的事就不会轻易再有更改了。
而皇子们去了海外,那……
裴清忽然想到自己刚穿来时担忧的一些事,现在再看,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虽然太子还不说是百分百的胜利者,可有了海外这条路,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15/16页)
怕太子最后还不是获胜者,也有了新的出路了。
至于之后如何,那也不是裴清可以再多管的了,他如今能做的就是尽量让研究的环境好一些,再多给研究院开开脑洞,让他们尽量顺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要走太多的弯路。
到如今,裴清最在意的还是百姓们,让皇子们分封海外,给百姓一条新路,这些对于国家来说只能算是治标的办法,治本的办法之一还是要提高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研究。
让皇子分封海外的政策定下,可朝堂还没有安静下来,毕竟这是大事,就算做出了决定,计划的实行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比如说皇子去海外,能去哪里,地盘怎么选择呢,这么多皇子,而地点不一样,必然会有好点的地方和差点的地方,而定下去哪里后又怎么去,带多少人马,带多少物资过去,朝廷之后会给予什么样的资助,持续多久……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更是让朝廷忙得不可开交,邓元更加焦头烂额,毕竟户部是负责给钱的,皇子们在海外的生活如何,银钱就算不占全部,那也是占了大部分。
妃嫔们也知道没有办法阻拦皇子们离开这事,所以为了让他们日后日子好过一些,哪怕自己不方便和邓元接触,也让母族派人过来和邓元商讨,尽量给自家孩子讨要好处。
如果皇帝态度强硬,那还好办一些,偏偏皇帝因为这件事对皇子们有诸多愧疚,让邓元尽量多给皇子们些方便,有了这个前提在,邓元也不好太强硬。
毕竟他也清楚,皇子们分封海外,对大盛有好处,可对这些皇子来说那就是从一个好地方赶到穷乡僻壤去,哪怕这些地方之后会变好,可对于现在的皇子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只是朝廷能给的银钱物资本就不够多,想让皇子们够用都很勉强,更别说让他们满意了。就算之后市舶司的税银交上来了,总量够了,可皇子们谁给多谁给少,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邓元为此很是发愁。
说到市舶司,原本市舶司的税法出台,本来是该掀起一阵风波的,可有皇子分封海外的消息在前,几乎没有什么人去关注这件事了。
因为一些纯商户就算关注,也不会引起多少人的在意,而一些高门大户家本该是关注这事的,毕竟这对海贸收益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按照新出的税法来说,他们要交的税额还不少,只是钱和权比起来还是权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等阻挡皇帝分封皇子去海外失败后,这些人再次回过头看市舶司,市舶司也已经立起来了,加之他们刚刚联合失败过,也不好再联合起来反对市舶司,只能想办法如何逃税。
只是不想还好,一想,不少人就发现了问题,以往他们要是想避开官府的目光是容易的,只是这些年海贸越发的发达,就算能避开官府的目光,也很难避开旁人的目光,据说那市舶司还有举报偷税漏税的条例,说不得就有人会去举报。
而且皇子们要分封海外,按照朝廷的计划,估计时不时地就要出海去探访一番,送些物资过去资助一番,那他们的船想不被碰到就有点难了。
就算想方设法得到了对方的行进路线,可朝廷走的海路必然是最好的路线,若他们要避开这些路线,海贸必然更加地折腾费事了,到时候说不定税是少交了一些,可生意也要亏损不少。
如果只是一时的亏损也就罢了,可其他人都在那条海路上做生意,就你家不做,贸易时间也不确定,慢慢地就很难和其他人做生意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至于说让其他人也跟着他们一起避开朝廷的商船,开辟新航路……
刚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就被对方视作蠢货,新航路要有这么好开拓,那之前的海商怎么会将海图当成宝贝看待呢,至于说联合其他商船那更是无稽之谈,说不定他们这头刚刚商议着要怎么避开朝廷,下一刻就被人给举报了。
要知道朝廷对逃税的海贸商船惩罚极高,但同样的,给举报人的回报也很高,要是他们发现有谁逃税,被他们抓住了把柄,他们也要去举报的,由己推人,对方会怎么做也很好猜了。
尽管有些人还是不甘心就这么交税,毕竟这么多年他们也没有交税啊,朝廷这突然让他们交税,这不是在欺压百姓,只是大部分人考虑过后还是决定老实点,至于老实多久则是要看朝廷的收税力度,以及他们有没有想到新的逃税办法。
第187章第187章
邓元忧愁着给皇子们的东西,而皇帝则是在愁这些皇子去了海外能不能顺顺利利地在当地站稳脚跟,延续下去。
对于厉王,皇帝是最不担心的,甚至还有点担心厉王过于厉害,把周边的小国都揍一圈,战事是胜了,但是把带去的银钱物资给用光了。
而周王,皇帝对他的文治不担心,担忧的主要是周边的小国会不会趁着立国还不稳的时候欺负他,如果两人关系好,皇帝都想要将他们安排在一处,只是他试探性地问过,厉王显然对周王不是很喜欢,而周王虽说回应温和,但显然对厉王这位兄长的态度也有些敬而远之。
虽然皇帝强行要将两人放到一起,也不是不行,可就这样的态度,就算将他们放到一块,指不定不会互相帮助,只会冷眼旁观。
而且就两人这在大盛都不乐意勉强一下的样子,去了海外就更别提了。
周王身边的人对周王的态度有些不理解,毕竟放以前,周王虽然对厉王冷淡,可在皇帝面前好歹还保持了一些兄友弟恭的姿态,如今这表现和之前差得也太远了。
对于身边人的困惑,周王没有解释什么,以往为了在皇帝面前的形象,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要稍微伪装一番,而现在,这都要被送去海外了,还伪装个什么。
尽管一些人还是不死心,觉得皇帝对他宠爱异常,说不定能留下来,可周王却不抱什么期待,他对父皇很了解,父皇固然宠爱他们这些皇子,可心中还是大盛更重要一些。
而且父皇好不容易促成这件事,若是让他留下来,岂不是会功亏一篑,周王可不相信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有这么高。
既然都要走了,那还不如放纵一些。
对于厉王周王,皇帝不担心,可再往下数一数,皇帝就发愁了。
皇帝以往对这些皇子的关注度并不算多高,毕竟有了太子,厉王和周王能文能武的,再小些的皇子在他眼中就不算太重要,也不需要他们多厉害,教育的也就散漫不少。
可如今他们要去海外,哪怕管理的地方或许算不得多大,可那也是海外,在大盛封地有人帮他们治理,甚至都不用治理,只负责收钱就好了,可到了海外,封地治理的如何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死了。
如果治理得糟糕,民众激愤,加之那海外土人武德充沛,说不得命都要丢在那里,就算大盛之后知道事情经过为他们报仇,可人死不能复生,再报复又能如何。
皇帝考虑到这些,给这些皇子找了一些老师,来教导他们如何治理封地,管理百姓,只是这些皇子一个个地都散漫惯了,哪怕明知道这些学习对他们有利,可也不乐意多学。
皇帝想要严厉教训他们一番,可教训完也找不到什么手段来压着他们学,这些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70-187(第16/16页)
子们都觉得自己要去海外了,对皇帝的态度都不是那么的畏惧,甚至振振有词,只要身边的手下人会治理就好了,他们何必学太多。
殊不知,皇帝担心的事也有这点,若是这些皇子什么都不会,就这么去了海外,哪怕封地都被打下来,看着大盛的面上,手下人或许会老实一阵,可随着时间推移,大盛的威慑力会逐渐降低,若是他们自己有本事还好,要没有本事,会不会有人试图取而代之。
这样的事皇帝在史书上见过太多了,周边小国时不时就出了一个权臣,然后借机架空皇族,甚至取而代之的。
尽管看在大盛的面子上,不会在明面上取而代之,可只是暗中取代这些皇子的地位,那这些皇子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至于后代就更别提。
毕竟离得远,在他们这一代,因为这一些亲情等原因,还会去帮忙,可到了后面,只要对方能稳定地给大盛给予帮助,指不定大盛后世的君主不会多在乎这些所谓的同宗。
不要说这样做是不是有伤大盛的脸面,正因为自己也是皇帝,皇帝才更加明了一些皇帝的心思,脸面这些可以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而其他人也不一定愿意为了一点脸面劳民伤财。
皇帝想不到出逼着他们学习的办法,忽然就想到了裴清,裴清的主意一向多,不如干脆问问他。
裴清被喊过来的时候还有点蒙,而得知皇帝的要求后,明白了,这不就是要鸡娃嘛。
要鸡娃,那自然是要有奖励的,没有奖励,那些皇子怎么可能有动力学习,哪怕这学习是为了自己学的,可学习的苦也是要自己吃啊,不找到足够有诱.惑力的奖励,他们怕是吃上几天苦就会选择躺平放弃。
只是能刺激普通学生的奖励,裴清很熟悉,但是这些皇子他了解并不多,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奖励也不容易。
“怎么?想出什么主意了?”见裴清似乎是想要说什么,皇帝兴致勃勃道。
面对皇帝对他的信任,裴清一时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心底无奈地叹了口气,正色道:“陛下,若是想要让诸位皇子有动力学习,也学得下去,臣想知道他们的一些喜好,比如说是畏寒还是畏热,和其他皇子谁的关系要好些……”
裴清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皇帝听着虽然不解,但还是让人去调查了一番。
裴清一下子就收获了一大堆的皇子信息资料,可以说这些皇子自己都没有这些资料这么了解自己,裴清也有点感受到了皇帝对宫廷的掌控力,略微惊了一下,不过很快又平复了心态,他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必要太担心这个。
通过这些资料,裴清对宫中的皇子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而这时候,他也想好要用什么东西作为奖励来诱.惑对方了。
裴清很快就将鸡娃计划制定好了,然后呈给皇帝。
皇帝对裴清的计划还是很好奇,打开看了看,神情逐渐变得微妙了起来,皇帝着实没有想到,裴清居然还能出这样的主意,换成是他,怕也是要中计的。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