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1/23页)
第131章第131章
蔡家人见裴清如此重视,也都松了一口气,将红薯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生怕裴清不信,还将他们做的记录给拿了出来,上面清晰地记录了这半年多时间红薯的生长种植情况。
这熟悉的记录方式让裴清忍不住看了眼蔡家人,有些惊讶。
蔡家人之前的记录不是这样的,只是想到要来见裴清,就将数据整理成裴清曾经写过的图表样,好拉拉关系。
一看裴清如此神情就知道自己的小心思用上了,心底高兴不已,只是面上还是不显:“原本的记录不是这样,只是想到公子几年前说过的图表,就试着用了一番,发现数据清晰明了。”
蔡家人这么做倒是省了裴清的事,虽然很关心国外的情况,可红薯也很重要,所以裴清仔细问完了红薯后才转而问国外的土地问题。
蔡家人虽然不解,可也仔仔细细地回答起来,裴清边听边记。
看到裴清对这些消息这么在意,蔡家人有些不解,可却更加尽心尽力地解答起来,他们不知道这些消息有什么用不要紧,只要裴清知道就好。
既然裴清如此看重,那这消息用上的话,他们说不定也能从中获利,考虑到这点,蔡家人绞尽脑汁地将他们了解到的消息统统说了出来,不敢有一点隐瞒,就怕隐瞒的那点是重点,导致这消息没有那么重要了。
听着关于红薯的传说故事,裴清眼睛越听越亮,因为他听对方的意思,这红薯也算是从新大陆带出来的,也不知道在如今海运不算发达的情况,这红薯是怎么远渡重洋在当地定居下来的。
可不管怎么样,这都足以证明他的猜测了。
将蔡家人安排好,裴清收拾了一下就进宫,皇帝看到他匆匆而至有些吃惊,一问之后神情就郑重起来。
“那红薯果真找到了?”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可皇帝对于裴清说过的高产作物依旧印象深刻。
也没办法不深刻,尽管这几年农学研究院也得出了一些成果,让稻麦之类的作物产量有所提高,可这个提高和红薯的产量相比,那就显得有些寒碜了,这要是红薯没找到也就罢了,可找到了,怎么不让皇帝激动。
看皇帝兴冲冲的样子,裴清不忍心,可还是不得不泼冷水。
“陛下,这红薯虽然算是高产,可品种改良并没有进行多少代,产量和梦中相比还是差了不少的。”裴清说着就将蔡家人写的资料递了上去。
皇帝被裴清的话一下子惊醒,反应过来,作物高产那也是一代接一代人的改良,想当初稻米的亩产百斤,而如今却已经有了超过三百斤,足可以见这作物若是不经过人为驯化培养,产量其实也不会太高的。
不过既然在裴清梦中能有如此产量,由此可见潜力无穷。
皇帝看了眼裴清的神情,就算这没有培育出来,红薯的产量应该也不算低,不然裴清不会是这副表情。
不过皇帝这下倒是猜错了,裴清之所以对红薯在意,主要还是这红薯好养活,田间地头的零散着种一些当粮食补充也是可以的,单吃红薯是容易胀气反酸,但是搭配着其他主食一起就没那么容易了,还能节省一些主粮。
最主要的是可以让百姓在危急关头还能有点救命粮,人有时候就是差那么点吃的,就能撑下去了。
从裴清这里得到消息后,皇帝很快就召见了蔡家人,尽管裴清说得已经够清楚了,但是作为首个带回红薯的人,蔡家也是必须被皇帝召见,不然如何让后人继续寻找高产作物。
蔡家人虽然知道裴清品性如何,可在裴清进宫后,多少还是有几分忐忑,直到收到入宫的消息,才彻底地松了口气,然后就是庆幸自己找到了裴清禀告,而不是随随便便找人,不然事情哪里有这么容易。
蔡家人面圣的消息根本瞒不住,皇帝也根本没有瞒,朝臣稍一打听就知晓了具体情况,得知是蔡家人找到了红薯并且带了回来,都议论纷纷。
对于红薯,他们也是有些印象的,要知道裴清刚说出红薯的时候,朝臣都想着快些找到,甚至家底厚的朝臣也派了船出海寻找高产作物,只不过这么几年下来没有消息,他们也就先放下了。
在他们看来,这好东西要找到,几年的时间大概是不够的,只能看看时间累积起来,加上运气好,到时候能不能找到,不承想这么几年的时间,居然真就有人找到了,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商户。
这让不少朝臣都有些嫉妒了。
尽管皇帝现在还没有给出什么爵位的赏赐,可那也是因为红薯还需要在大盛再种一遍,只要确定这找到的是高产的红薯,那爵位就少不了。
别看文臣对于勋贵们有些反感,可真轮到自家有个可以传承下去的爵位,谁不稀罕,哪怕爵位低微点,那也是个爵位啊。
蔡家人得知皇帝的要求后更是庆幸自家没有发现红薯后就急匆匆赶回大盛,不然连红薯什么情况都不了解,这又要将红薯再种一番,说不定因为不懂怎么种,都可能导致减产。
更别说直接带回来,没有了解,那也没有底气,那这等红薯熟的日子就难熬了,生怕是自己弄错,犯了欺君之罪,而现在,他们都清楚红薯的情况,自然也能安安稳稳地等红薯成熟。
朝臣们的反应还算小的,消息传到民间,更是引起了沸腾。
第132章第132章
百姓们固然对蔡家即将获得的赏赐羡慕不已,可也清楚,换成自己,是没有办法去得这个赏的,毕竟这红薯都是从国外带回来的,而他们一生基本是在家乡过活,很少有人能离开故土,更不要说去大盛朝之外的土地了。
既然知晓自己不太可能获得这个赏赐,那就只有羡慕,而没什么嫉妒了,甚至除了羡慕之外还有感激。
自从农学研究院建立以来,京都的百姓算是最快受益的一批,一开始他们对于农学研究院还并不太在意,觉得离他们很远,可随着研究结果出来,跟着学跟着用之后,田间亩产增加了,就对农学研究院崇拜得很。
辣椒棉花等新作物虽然也让他们很是赚了一些,可提高粮食的产量也是农户们心心念念的事,对于裴清提出来的那些高产作物,他们也是有所耳闻的。
只是一开始还盼着早些找到,随着时间推移,发现这新作物找起来麻烦,农户们都有些失望,觉得或许有生之年是找不到了。
不曾想他们这边都决定慢慢等了,这新作物就被蔡家人找到了,怎么能不感激他们呢。
而一些有实力去海外找新作物的人家则是羡慕嫉妒得不行,其中一家人听着传出来的消息,尤其是得知了红薯的模样,越听越愣,然后拍案而起,那不是他之前遇到过的吃食吗?
他当时看到了这种吃食和裴清形容过的红薯有些像,但是左看右看又觉得不太像,仔细一问产量似乎也不高,就没有多想,加之当时赶着贩卖货物,就没有多留,直接走了。
想到当时为了赚那点银子提前走人,这要是当时留在当地多待一会,多了解一会,说不定这泼天富贵就轮到自家了。
念及此,这家人悔恨不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2/23页)
因为过于后悔,这件事也没有瞒住,而等事情在周边传开,不少人都为这家人感到有些可惜,这要是多注意一下,富贵就到手了,就因为急切,导致错过这个机会。
不过这件事也让其他人更加蠢蠢欲动了,毕竟裴清说过的高产作物,除了红薯之外,还有玉米和土豆这两样,也都是高产作物,指不定还有其他的高产作物。
之前他们没有那么急切地去找,一是因为麻烦,二也是担心耗费精力银子去找,结果什么都没有知道,谁知道裴清梦中的那些作物是真是假,这要是刚好撞上是假的,那岂不是亏大了,无望地寻找太耗银子了。
可如今红薯找到了,玉米和土豆应该也是存在的,若是能找到这两样,家族百年的兴旺都不愁了。
***
将红薯的事情禀告完之后,裴清没有继续参与其中,而是去准备地图。
虽然他之前准备的那些地图就可以给皇帝看看了,可红薯出现容易让人分神,如果再将地图拿出来,很容易互相争夺注意力,还不如再多准备一下,这样拿出来就更加妥善。
忙里偷闲,裴清顺带着还画了几张谢云煜的小像,这是裴清一直在准备的定情信物。
裴清本来以为很快就能画好,只是越画他想法就越多,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不过到现在,也算是彻底画完了,看着面前的画册,想象了一下谢云煜看到画像的表情,裴清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
将画册收好,裴清拿起另外一边的地图,仔细翻看起来,确定没有错漏后便进宫了。裴清踏进紫宸殿就发现不光是皇帝在,太子和厉王也都在。
皇帝以为裴清是为了红薯的事而来,还有些奇怪,在他看来红薯的事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习性什么的都了解,也安排农学研究院的人去种植,现在就是等着红薯收获,确定红薯的产量,以及收获大量的种子,至于改良种子的事就要慢慢来,这么算下来,也没有什么事了。
除非……
看到裴清拿来的一大堆资料,皇帝忽然想起裴清和他说起红薯时也是这样过来的,不由得一阵惊喜,莫非又找到了新作物。
尽管已经有了红薯,可皇帝对于新的高产作物还是垂涎三尺,恨不得能早点找到,若是能快点找到,也能快点让农学研究院的农学家改良种子,毕竟改良种子太费时间了,能早一点是一点。
“这次又是找到了什么作物?”皇帝焦急问。
裴清差点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注意到皇帝的目光,才发现自己这次拿着的资料有点迷惑性,赶紧解释起来:“陛下,并没有找到新作物,这些是臣仔细查验后画出的地图。”
“地图?”皇帝微微皱眉,不懂地图有什么值得他看的,毕竟一般人是不能看地图,也没有机会看到地图,可作为皇帝,整个大盛的地图都随他看。
只是看裴清特意献上来,皇帝还是感觉应该会不一样,接过地图展开。
这一展开,皇帝就感觉不对劲了,这地图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而再仔细一看,皇帝看傻眼了。
太子和厉王就站在皇帝身边,听到裴清说是地图,也不感觉自己不能看,顺着就看了过去,也都愣住了。
裴清将大盛的地图放在地图最中心,所以地图展开后,三人第一眼就能看到大盛。
皇帝对地图极为熟悉,一眼就看出了大盛的疆域,看着大盛地域如此广阔,其中不少还是自己打下来的,皇帝不由得有些得意,可当目光左右移动,这才发现大盛在这幅地图占的面积其实不算大,或者说还显得有些小。
第133章第133章
这样的对比让皇帝心底不由得升起一股征服欲来,眼睛紧盯着面前的地图不放。
而太子和厉王也都紧盯着眼前的地图,心潮起伏,两人对于大盛的领土其实是有概念的,只是这点概念不多,毕竟和皇帝比起来,太子和厉王都没有在大盛的国土走过多少。
而如今在地图上看到了京都所占的面积,再看看大盛的疆域,两人都有些自豪。
哪怕看到大盛疆域外的土地其实更多,也没有能压住这点自豪,毕竟虽说其他地方总的面积加起来是比大盛大得多,可单独一些国家的面积和大盛一对比,就显得小得可怜了。
只是看着这张极为详细的地图,太子和厉王都下意识朝裴清看过去,眼中带着丝丝疑惑,这样详细的地图,若不是他们知道裴清不会飞,恐怕都要以为对方是飞到天上才能将地图画下来,若是想要靠人力画这般的图,等闲几十年都不一定能画出图来。
不说别的,这地图中的海域过于宽广,太子和厉王这两天都对大盛的船只航行有所了解,也知道航行的苦。
以大盛的船只来说,若是沿着海岸航行,或者稍微走远一点倒是可以,可想要跨过如此宽广的海洋,海船是做不到的,更不要说着一路上只有一艘船,去哪里获得补给。
要说这图是假的,太子和厉王都不太信,一来这地图看着太真实了,二来他们也相信裴清不是这种弄虚作假的人。
既然这样的话,那裴清是怎么弄来这么一张地图?两人都非常好奇。
皇帝盯着面前的地图看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抬头看向裴清,想要得到一个解释。
“陛下,下面还有一张图。”裴清没有回答,而是提醒道。
皇帝闻言翻了下才发现下面确实有一张图,展开一番,眉头不自觉皱起,和刚刚看到的图比起来,这种图就不像是一张清晰的地图,而是一张粗略的草图了,尽管上面也有大盛和其他诸国,可只有大致的图形面积以及位置,更多的是一大片的空白。
若是没有前一张图,看着后面这幅图,皇帝也是能看下去的,只是有了对比后,对比就显得过于惨烈。
“这……”皇帝一时间不知道要问什么了。
“陛下,前面那张完整的地图是臣梦中看过的,便画了下来,只是不确定是不是真实的地图,毕竟臣也不了解大盛国土之外的地图究竟是什么样。”裴清解释起来,“而后面那张则是臣根据这段时间调查到的内容画出来的,而这一画才发现两张地图有相似之处,便怀疑梦中看到的地图是真实的……”
裴清仔仔细细地将他这段时间的行动说了出来。
皇帝刚听到裴清说前一张地图只是梦中看到的时一阵失望,毕竟这地图要是真的,那不知道能省多少事,这么一张地图,绝对是无价之宝,可要是不真实,那就差了太多了。
而听到后面,心底一动,仔细地看了起来,刚才皇帝虽然也是看了大盛的地图,可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大盛之外的领土,对于大盛内的地图倒是没有怎么仔细地看过,可现在是要确定这地图真不真实。
皇帝第一眼看的就是他曾经去过并且了解地形的地点,而这一看,皇帝就发现这地形且不说如何,就距离和面积倒是和他印象中的差不多,只是这地图个绿色黄色是什么意思?
皇帝疑惑了,自然也就问了出来。
裴清指了指角落的图标解释了一下地图颜色的问题。
皇帝眼睛一亮,感觉这种画图方式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3/23页)
可以用起来的,再次盯着地图看了起来,他原本还以为裴清之所以在地图上上色是图好看,不然他以前见过的地图都没有这般颜色,不承想这颜色居然代表了地势高低。
而再次看下去,眼前的地图似乎都变得立体起来,而之前看到的一片土地则更是让皇帝感觉到心动。
毕竟大盛朝东是大海,朝西则是一片高原,想要越过去属实不容易,而北倒是有一大片不错的地方,可是那片地方被什么占了,皇帝是清清楚楚的,想要打过去的话有几分难度。
况且北地多少有些苦寒,就算是大盛境内的北方都苦寒,更别提再往北了,尽管看地图那是一片平原,可要过去占据开发,难度不小。
可若是往南看,那一大片的地区则是让人心动,只是想到上面还有番国在,皇帝压下心底的蠢蠢欲动。
倒是太子盯着下面的平原忍不住道:“这些番国的地形倒是不错。”
太子原本以为大盛算是富饶之地了,可一看地图才发现,大盛国内居然是高原丘陵地貌多,平原少,而他粗粗一看就知道那些平原地区就是大盛有名的产粮区了,显然,平原多是有好处的。
而那些小国看着面积不多,可若是将平原拿出来,下面这一圈小国加起来就能顶得上大盛的平原面积了,如何不让人嫉妒。
看太子的注意力放到了南面的国土,裴清也看了过去,跟着感叹了一声,这地方的地形确实是不错。
不光是地形不错,甚至连气候环境都是非常的优越,不说别的,稻谷能在那里一年三熟就是大盛很难做到的了,大盛能做到一年两熟都要在南方才行,不少地方也只能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裴清正感叹,就听到皇帝三人齐声喊了出来。
一年三熟代表了什么,皇帝很清楚,他之所以如此看重农学研究院,如此看重高产作物,那还不就是担心粮食不够吃。
皇帝很清楚,如果有吃有喝,百姓只要可以活下去,那就不会起来造反,可一旦让百姓没有吃的,那朝廷就会不稳,而他之前的行动就是在努力增加粮食产量。
只是这么几年下来,产量确实有提高,可提高也显得有限,虽说或许还能更高,可一想到从古时到现在,粮食的产量也就是增加了那些,皇帝就有些担心,到最后究竟能增加多少产量。
而高产作物同样的也是让他有些忧虑,尤其是当红薯找到后,看着红薯此时的产量,再想想裴清说过的高产,皇帝甚至有些担心,会不会等到大盛灭亡,可能裴清说的那个产量都达不到,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而一年三熟的地那可是翻三倍的产量,就算产量再低点,算两倍,而如今的粮食亩产想要翻两倍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
第134章第134章
皇帝看出裴清对这些地方似乎比较了解,直接抓着他问了起来,不管这些是否真实,先问问看,再去实地调查一番,毕竟对照着答案去调查比蒙头蒙脑的调查要快得多了。
况且看地图,皇帝怀疑裴清的了解说不定也是真实的。
这么一番问话下来,直接从天亮问到天黑,皇帝别的政务也没有处理,就专心询问南方番国的事,甚至问到兴起,连其他大陆的事也问了出来。
裴清将自己知道的都回答了一遍,而他的回答越发地勾起了皇帝的征服欲和探索欲。
原本对于海外,皇帝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奇心,觉得大盛出于中原沃土,自然比其他地方好得多,可现在看来其实也不算太肥沃。
尤其是听到裴清说海外有土地因为过于肥沃,当地居民随便耕种一下,产出的粮食就能让他们吃饱,甚至有的地方因为物产过于丰饶,种地都少,靠着采集就能吃饱,更是让皇帝羡慕。
和这些地方比,大盛的百姓为了吃饱就要辛苦得多了,而大盛百姓之所以要精耕细作还不是因为地不够多,为了提高单亩地的粮食产量才如此费心费力,若当真随便耕种就能吃饱,何必如此费力。
太子和厉王也跟着长了一番见识,两人都从未听过如此详尽的海外事宜,乍一听整个人都投入了进去,惊叹不已。
“若是我也能做梦就好了。”太子忍不住道。
太子不是不清楚做梦会带来的影响,以前也因为这事而为裴清感到一丝担心,虽然裴清现在看着没有什么不对劲,可说不定未来如何,可听着裴清如此清晰地说起梦中的事宜,却让太子有些羡慕了。
从裴清的话,太子就想到了自己,固然是一国太子,却是长居深宫,想要看看广阔天地怕是都难,若是在梦中能看到……
太子若是其他时候说出这样的话,皇帝肯定是要训斥一番,毕竟这梦中寻宝对于一般人来说算是好事,起码对事业有帮助,可对于太子来说,却反而会有不好的一些影响,可今天听完裴清的描述,皇帝也有些神往。
毕竟光是听裴清描述就能感觉到世界的神奇,若是可以亲眼看上一眼……
皇帝看了眼裴清,心底摇摇头,没有继续想下去,他没有梦到固然有些可惜,可知道这些消息对于大盛来说却是好事,如果要靠朝廷去调查这些消息,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财,钱财都是小事,时间才是大问题,甚至就算花时间精力,得到的调查结果也没有裴清说的这么详细。
四人在紫宸殿内聊得热火朝天,而殿外,有好些大臣有要事来求见皇帝,只是皇帝正和裴清谈话中,哪里有时间去见其他大臣,至于说喊大臣进来,皇帝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
海外之事事关重大,轻易不能泄露出去,不然如此好地方,其他人知道了,万一有什么小心思想要在其中占些便宜,那等朝廷将那片地界拿下,岂不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如果南方的土地当然如裴清所说的那般肥沃,适合种地,那将此地归为大盛所有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至于理由,皇帝看了看面前的地图,那处土地所在,就他所知,在数百年前也算是中原大地所掌控的,只不过前朝没有收复此处,而等到后面百姓起义造反,就更加没功夫去收复失地。
而到了大盛开国,北方的敌人还很强力,自然也没有精力去顾及南面了,更何况南面在不少大盛官员看来算是蛮荒之地,就算占领了,又能得多少好处呢,还不如将精力放在北方为好。
眼见皇帝对于南方和海外都很感兴趣,裴清不着痕迹地看了太子和厉王一眼,确定两人也是有些兴趣,不由得松了口气,转而想到自己之前查阅资料发现的消息,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
他之前查阅资料也只是为了看看地理消息,谁知道顺带着还分析出了另一个气候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算是裴清发现的问题中最严重的,但也算是影响最小的。
起码在裴清的有生之年,对他都不会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影响,甚至在他死后,或许影响才会慢慢地显现出来,要是裴清有后代,可能还要多担心担心,可他和谢云煜在一起,自然是不会有后代的,也就没有什么特别担心的了。
因为顾忌到这个问题,裴清不自觉就有些走神,以至于皇帝兴起问了一个问题,裴清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皇帝喊了一句,他才猛地回神,意识到自己失误,裴清赶紧请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4/23页)
皇帝不在意地摆摆手,看裴清有些精神不振,注意到门外天色都已经黑了,意识到已经聊了许久,以为裴清是说累了才走神的,让裴清回答完他刚刚问的问题,就让他赶紧回去歇息。
太子将裴清送了出来,走到无人处,忽然问道:“你刚才走神是……”
太子问到一半,又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问,他和裴清相处了很久,自然知道裴清刚才走神不是因为累,似乎是在为另一件事纠结,可他既然没有在皇帝面前说,是不是说明裴清并不想说。
裴清倒不意外太子看出来了,笑了笑,有些犹豫道:“殿下,若是你知道一件事,现在不会有什么影响,可等到百年后,或许会对大盛慢慢地造成破坏,这种破坏的速度非常慢,或许要等一两百年才会出现结果,你会担心吗?会想早点知道吗?”
太子脸上僵住,对于裴清的说话习惯他也很清楚,这个假如其实可能就是真的,若是真的,太子咬紧牙关,裴清是发现了什么,才会觉得这件事会影响到整个大盛呢。
太子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会有什么事如此可怕,在他看来,如今大盛虽然还不能说是国富民强,可也是走在这条路上,而且肉眼可见的,只要继续走下去,迟早能走到这一步,中间哪怕出了什么贪官污吏,那也是小节,不影响大局,何至于像裴清说得这么严重。
可要说裴清说的是假的,太子又觉得不太像,虽说裴清有时候也会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但是对方分得清轻重缓急,不会为了没头没脑的事情而耽误正事,而今天裴清刚才的表现就算是耽误了。
是什么事才会让裴清如此担忧呢?
太子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要说有什么会影响到大盛的发展,太子可以说出不少,毕竟事情不可能完美无缺,可裴清说的事还有个时间线,一两百年,什么问题能影响如此深远,还被裴清看出来呢?
“裴清,你是查到什么了吗?”太子深吸一口气,问道。
裴清点点头。
太子一颗心沉了下去,沉默了许久,开口道:“这件事能从现在开始改变吗?”
裴清想了下气候问题,摇摇头,气候问题想要改变太难了,哪怕是现代都做不到,更别说是古代。
尽管从裴清的反应,太子已经猜出了这个答案,可是见裴清如此确定地摇头,太子还是有些不甘心,问:“就一点改变也做不到吗?”
“殿下,这个问题我们改变不了,想要改变结果的话,那就只能积极面对,或许能改变结果。”裴清说。
“这个问题是什么?”太子问了出来,心底也有些推测,莫非是北方的蛮族,或者说是南面的问题,之所以有这个猜测是因为裴清分神是在说南方时才走神的,指不定就是这个呢。
不过一问,太子忽然意识到这里不是个问话的好地点,想了想,又带着裴清去见了皇帝,这事不快点和皇帝说,太子感觉他这晚上都要睡不着了。
两人到的时候,皇帝正在处理政务,这一天的时间都是和裴清谈论海外之地,一大堆的政务都等着皇帝处理,好在皇帝早就习惯了加班,处理政务的速度也飞快。
得知太子和裴清又掉头回来,皇帝有些惊讶,以为裴清或许是有什么关于海外之地的事忘了说了,笑呵呵地就将两人召了进来,然后就对上了太子焦虑的脸。
皇帝心底咯噔,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而太子接下来的话也是让皇帝心中的预感得到了证实。
“什么问题能绵延两百年?”皇帝看向裴清,有些稀奇,倒不是很担忧,毕竟两百年实在是太远了,皇帝也管不了那么久,而裴清的回答让皇帝彻底愣住。
第135章第135章
“气候?”
皇帝过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
在裴清说话前,皇帝还在心底猜测是什么问题能贯穿这么长的时间,甚至猜测的对象也和太子猜得差不多,而裴清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裴清会担心气候,看着裴清那一副严肃的样子,皇帝失笑,他觉得裴清大概是梦中见得多了,了解得也多,才会对气候产生担忧。
可在皇帝看来,天时如何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担忧这个颇有点杞人忧天之感。
只是看裴清如此重视这个问题,皇帝也不愿意扫兴,干脆问道:“这气候如何会对大盛造成大影响?”
这个问题,太子也很是好奇,跟着看向裴清。
裴清看出两人的不以为然,心底叹了口气,说实话,如果他不是意外调查后意识到,又回想了下原文的内容,其实自己也不太相信,大盛的运气居然这么差,就这么撞上了小冰河期。
要说撞上小冰河期的朝代,裴清了解到的就是明朝了,明朝灭亡固然是有人祸的原因,可天灾也不能小视。
“陛下,臣之前查阅各国地理信息时,顺带着也看了看大盛的地理信息,这一看就发现每到改朝换代时,这气候就有些不对劲……”裴清将他查到的改朝换代时期的气候变化一一说了出来。
裴清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皇帝和太子应该会担忧起来,谁知随着他说得越多,皇帝和太子脸上的紧张反而消失了,甚至还带着丝丝的调侃,似乎是觉得他这次也犯了错误。
“裴卿,这些时期无一不是前朝的朝代末期,贪官污吏横行,吏治败坏,民不聊生,天时如此,实属正常。”皇帝笑道。
皇帝觉得裴清或许是太相信梦中的话了,加上又格外的在意大盛,才会出现这样的误会,为此不但没有对裴清产生恶感,甚至还更增添了几分喜爱之意,一般人就算是发现了这点不对劲,也不会说出来,毕竟这话说出来可不好听,还容易被人误会是诅咒大盛。
太子也跟着安慰裴清。
看着两人都是一副宽慰他的样子,裴清沉默了一下,默默反省了下自身,他是上帝视角,看过原文,尤其是原文番外,虽然只是简单地写了下百年后的事,可到了书中世界再看这些番外,就能看出很多问题,甚至能确定问题了,也就格外坚定。
可要让其他人相信这件事就不那么容易,毕竟他们也没有看过原文,他也不可能将原文的事说出来。
不过裴清也不沮丧,举起了其他的例子,前朝的小冰河期次数并不算多,就两次,可改朝换代的时期就要多了点,足足有四次,而这两次放到这四次里,没人提醒的话是看着不起眼,或者说有各自更加惨烈的原因,可一旦提出来,那就很显眼了。
皇帝脸上的笑意也渐渐僵住,尽管皇帝还是不太相信裴清说的这些话,可当裴清一点点地分析下来时,皇帝发现居然莫名的有道理,而且将气候和朝代衰亡联系起来,也越发地能看出前面那两次小冰河期的不对劲了。
只是,裴清为何突然说这个呢,这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如今大盛……
皇帝一个激灵,突然反应过来,裴清和朕说着小冰河期,该不会是大盛也会遇到这个气候吧。
想到裴清说的小冰河期的极端气候,夏日大旱大涝接连出现,冬日奇寒无比,这旱涝已经出现过,只是这几年兴修水利,影响不算很大,加之旱涝也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5/23页)
算是很严重,就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至于冬日寒冷,皇帝忍不住回忆了一番小时候,那也算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不知道是不是被裴清说的影响了,皇帝恍惚间感觉那时候的冬日似乎没有如今寒冷,不过这冷似乎也没有冷太多,只是较之前稍微冷了一点,若不是裴清说出来,他也不会想到这事。
意识到裴清说的小冰河期症状居然已经出现在大盛,再想想裴清为何要提起这件事,皇帝的脸青了。
改朝换代的事皇帝不是没有想过,可作为皇帝,他也是希望大盛能千秋万代下去,就算是改朝换代,那应该还离得远,大盛这才建国十几年,还没有发展到鼎盛时期,至少也是两百年后才考虑这事,可按照裴清说的,皇帝有点担心大盛能撑多久。
不是皇帝没有自信,实在是裴清说的小冰河期例子让人触目惊心,人定胜天那也是在一定情况下才能做到的,真要是变成南方也降雪,河面冰冻,那自然是粮食锐减。
而一旦食物减少,哪怕朝廷吏治清明,想撑也是撑不住的,毕竟存粮也只能存几年,再长点十几年,可按裴清的说法,小冰河期可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民以食为天,没有吃的,百姓就会造反。
更何况南方都变得寒冷,北方就更不要说了,冬日更加难熬,哪怕是有了蜂窝煤,取暖依旧艰难,更别说天冷了,北方地里长出的粮食减产可能比南方还严重,草原应该也不例外,那情况……
皇帝有点坐立难安,他不怕战事,毕竟战事面对的是看得见的敌人,皇帝也相信朝中武将可以对付对方,可气候,这是真没有办法对付,不光不好对付,甚至连该何时应对都不清楚,只能随时注意天时变化。
“这小冰河期如今就开始了吗?”太子也不傻,被裴清这么一通分析下来,也算是弄明白了,意识到其中的危险后,脸色发白,喃喃道。
第136章第136章
裴清听到太子的话,也注意到了皇帝攥紧的拳头,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说得过头了,赶紧解释起来:“殿下,这小冰河期虽然是在开始的阶段,可整个时期的时间还很长,气温也是一点点地慢慢降下来,如今的气候威力还小,至少也要等到百年后才会造成严重天灾。”
“百年后?!”太子猛地想起裴清之前的话,长出一口气。
虽然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一想到问题是在百年后,太子还是有些放松,毕竟这时间太长了,就算他长寿,估计也看不到那时候的情况了,至于子孙到时候要怎么办,太子还没有去想,他现在只能先顾着自己了。
皇帝也跟着放松了点,可也没有放松多少。
皇帝清楚,对于一个人来说,百年的时间很长,可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年的时间其实过得很快,而且真如裴清说的或许到了百年后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这气候也是一点点的变差。
这点差反馈到百姓身上就是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粮食产量也一年比一年少,滴水穿石,若是朝中的贪官污吏,无能官员多了起来,那这点差就成了压在百姓身上的稻草,一年加一点,一年加一点,等到百姓撑不住了,那就是天崩地裂。
皇帝忽然有些庆幸,还好之前建立了农学研究院,研究院的农学家也弄出了一些成果,随着时间发展,成果也会不断地出现,若是能现在提前针对小冰河期的气候,研究一些耐寒耐旱的作物,或许会有不小的帮助。
毕竟现在距离气候大变还有这么长的时间,也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而农作物育种最是需要时间了,想到这里,皇帝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全力扶持农学研究院,不能让任何人去干扰。
甚至皇帝都想到了科举上,科举的政令都已经准备好了,都定好了一个时间准备告示天下,可皇帝现如今又想再改一改了,农学研究的人才宝贵,而科举是如今最好选拔人才的路径,若是农学不能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助力,皇帝担心等到后面,农学人才就不够多了。
以前皇帝是不太在意这个,毕竟农学人才不多归不多,可农业研究也可以慢慢来,不着急,可现在,皇帝决定给农学加一加码,尽量让在农学上有天赋的人进入农学研究院。
皇帝去农学研究院看过,里面的人虽说也算是有了官身,可要改良出良种来,那也都是要经常下地,和一般的官员行事截然不同。虽说朝廷都说重农重农,可若是当官和去农学研究院放到一起,即便对方有能力,在不强求的情况下,怕还是会选择别的官身。
至于说强行要求有天赋有能力的人去农学研究院,却又不给实惠,皇帝怀疑到时候这些人都会隐藏自己的天赋能力,生怕就进了农学研究院,那样反而得不偿失,与其强逼,不如利诱。
还有出海找高产作物也不能停,必须尽快再多找一些高产作物,还有一些耐寒耐旱好种植的作物,研究良种也是要时间,而海外作物在本土种植也是需要适应时间,越快找到越好。
还有南方……
皇帝一时间只感觉千头万绪,该做的事情非常多。
只是……
皇帝看向裴清,这一切都是裴清的一面之词,就连他说的那些书皇帝也不记得上面有没有这些内容,这些书当中有几本皇帝是看过的,可要让他回想起其中关于气候的内容,那就有点为难人了。
不过要说裴清是骗人的,皇帝倒也不太相信,他找不到裴清欺骗他的理由,况且就算他真信了,去做的事情也对裴清没有什么好处。
“你看过的那些书,都给朕送来吧。”皇帝说道。
说完,见裴清立刻要回去拿书送来,皇帝想了想又道:“你到时就不必亲自过来了,回去好好歇一歇。”
裴清这一天都待在宫里,皇帝看出对方也是很疲乏了,况且书到了后,皇帝也就是看看书,也不需要裴清在一旁解释,或者说皇帝更想一个人翻看,不受裴清的影响。
裴清应道,再次被太子送出宫。
太子送走裴清,犹豫了一番,还是回到了紫宸殿,皇帝看到他回来也不吃惊,换作是他,面对这样玄奇又心惊的事,怕是也放不下心。
见皇帝默许他留下,太子便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坐下,等了一阵子,内侍抱着一大摞书过来,还有裴清送来的一封信,信件内容很简单,大致就是哪本书上多少页有关于气候的内容记载。
太子不自觉想起这页码也是裴清之前提出来的,还好这些书上都有页码,不然真要从这么多书里找出其中关于气候的记载,这任务量,太子怀疑今晚不睡觉都看不完。
“这小子倒是记得清楚。”皇帝也看到了信上的内容,失笑一声,在他看来,这页码肯定不是裴清一开始看这些书就先记下来的,毕竟那时候裴清恐怕还没有发现气候问题,而看这字迹的干湿程度,怕不是刚刚写的,这般记性倒是真厉害。
调笑了一句,皇帝就没有再说话,拿起书看了起来,内侍在一旁伺候着,见皇帝翻开了一本后,就赶紧将下一本递过去。
太子也在一边翻书,他看到的书恰好是一本这些年写出来的书,其中就有不少关于大盛天时变化的内容,尽管他一开始就信了裴清,可在书到之前,太子还是希望裴清是弄错了,可看到这本书,心却越发地沉了下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6/23页)
第137章第137章
太子的心情低沉,皇帝这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一本本的书看下来,皇帝将书上的内容和裴清所说的小冰河期对照一番,发现相互印证上了,这事不是裴清无凭无据的猜测,而是确有其事。
尽管在裴清没有说出来之前,哪怕皇帝看到了这书上的内容,也不太能得出这个结论,可有了结论再往前推,情况就很明显了。
至于说有没有可能是裴清想错了,皇帝觉得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可万一没错呢,如果他们就当这是错的,等到百年后子孙面对天灾,恍然发现原来在百年前就有人预警,只是那时候都没在意,以为是假的,那该多后悔。
他那时若真地下有灵,怕是也不得安宁了。
内侍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内侍看得出皇帝和太子的心情都不太好,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可内侍们都清楚,这个时候若是惹到了两位,肯定不好过,即便皇帝平日里较为宽和,可这时候要是发下脾气,也是他们承受不住的。
内侍们焦虑之余,内心也不由得升起一丝好奇,裴清到底是说了什么,才会让皇帝和太子的心情产生这样的变化,最为神奇的是,裴清明明让两人不高兴了,结果居然还一点事也没有,甚至这坏心情都没落到裴清头上去。
只是裴清之前和皇帝太子说事的时候,内侍们最开始就被赶了出来,都离殿内远远的,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他们也不敢竖起耳朵去探听殿内在说什么,这要是被发现了,九条命都不够送的。
皇帝和太子本是打算看完书就去休息的,只是这书一看起来,他们就完全没有了睡意,甚至在看完这些书后,皇帝还派人再去找了一些写过以往气候的书,只是这类书很少有人专门去写,只是会在写其他书的时候夹杂一些。
皇帝和太子都在书阁内找了一番,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一些书,只是效率有些低下,皇帝和太子看看对方找到的书,都放弃了再找下去的想法,靠他们来找,太浪费精力了,不如去找专业的人。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皇帝和太子最后都没有时间休息,可也已经到了早朝时间,而太子也要时不时地参与早朝,父子俩对视一眼,看到对方眼底那淡淡的青黑,都是无奈一笑。
以他们的精力,熬一晚上其实不至于就这副样子,可裴清给出的消息太可怕,让他们压力倍增,心力交瘁,加上熬夜看了一晚上的书,想脸色好看都难。
两人的脸色过于难看,以至于早朝的时候,朝臣们乍一看,心底一颤,都以为是宫中出了什么事,不然皇帝和太子怎么会是这样的神情,一个个的都提起心来,准备面对接下来的麻烦。
只是朝臣们等了许久,甚至等到早朝结束,都没有发现有麻烦出来,早朝一如既往,除了皇帝和太子似乎精神不济,没有任何异常。
不对,朝臣猛摇头,皇帝和太子精力不济就是最大的不正常了啊,等到早朝结束,没门路的朝臣只是在心底嘀咕,而有门路的朝臣已经开始想办法了解情况了,能打探点什么就打探点什么。
而裴清入宫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尤其是他昨天几乎算是占用了皇帝一天的时间,除此之外都没有什么大臣去见皇帝,显而易见,问题就出在裴清身上,朝臣们顿时都对这件事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这要是换个人,朝臣们或许会有更多的猜测,甚至有人会去试探对方,毕竟他们不好打探皇帝做了什么,去问另外一位臣子那是没有问题的,可裴清……
裴清以前做过的事可太多了,看看皇帝和太子的反应,估计又是弄了什么事吧,只是这次比较折腾,朝臣们也不想去猜测什么,反正真有事的话,早晚会说出来的。
群臣下朝的时候,裴清才刚刚从睡梦中醒过来,累了一天,他这次就睡得特别地熟,以至于谢云煜从床上起身他都没有醒过来,一直睡饱了,才迷迷糊糊的醒过来。
用过早膳,裴清今天也不用去宫,皇帝特许他休息几天,有点闲着无聊了,又跑去书房。
书房内本来书本摆放了不少,只是经过昨天送书进宫,不少地方都空了出来,裴清一时间还有点看不习惯。
“应该能拿回来吧?!”裴清忽然想到送进宫的那些书,犹疑道,他不觉得皇帝会想留下那些书,毕竟这些书他有,那宫内肯定也是有的,只是皇帝可能想不到要将书还回来,估计得要他去讨要。
可要是讨要的话,裴清又感觉没必要,毕竟也算不上什么孤本,他想要的话就只能再去买一些,好在他还记得那些书的名字。
只是裴清没想到,还没有等他去买书,午时,宫内就派人将书送了回来。
甚至不光是将他送去的书还回来,还新增了一些新书,说是让他看看。
朝臣们本来对这事都没有兴趣了,可皇帝的这么一番操作,又让他们起了好奇心,这事实在是太稀罕了。
而且从皇帝送书给的理由来说,皇帝和太子一晚上没有休息好,就是因为看这些书,那这些书到底是有什么魔力,才能让皇帝和太子如此痴迷。
这些书的书名也根本瞒不住其他人,有门路的打探一番就知道是些什么书,然后忍不住也找了一些看起来,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第138章第138章
一时间,不少还没了解状况的官员就发现其他大臣似乎纷纷爱上了看书,闲着没事就拿起一本书看起来,而且看的大部分都是关于前朝的游记类。
以往这些书都被归类为闲书,除非实在是有空闲时间,又格外喜欢,有些人才会拿出来看看,毕竟这类游记书和其他书相比少之又少,也不好找,要不是这几年印刷术得到了提升,这些书就更不好找了。
而现在,居然不少朝中重臣都开始对这些游记感兴趣,甚至还特意去找原本就喜欢游记的人讨教一番,像是兴趣颇浓的样子。
这让不少人都不解起来,同时也有些好奇,这游记何时变得如此受欢迎了。
虽然他们猜不出原因,可不妨碍他们也跟风起来,一两个人突然喜欢上游记可能只是单纯地转变了喜好,可这么多人喜欢上游记,据说宫内的皇帝和太子似乎也对游记情有独钟,那就不一般了。
尽管不知道跟风能有什么好处,但是不跟风,这好处就算是送到面前他们也拿不到,而跟风一下,似乎也没有什么坏处,看看游记罢了,能出什么问题呢?
这股游记风自上而下,直接吹到了京都人的身边,连带着百姓都对这些游记的内容感兴趣起来。
不过他们没有办法去买书看,毕竟书籍还是太贵了,哪怕印刷术出现减少了书籍的成本,可也只是那些大批量印刷的书籍成本降低,像游记这类的书,价格依旧不算低。
虽说和以前相比,价格是要降了一些,可对于百姓来说,这些游记看了后也对读书起到的作用不大,还不如花钱买些其他的书更划得来,可闲下来时,也会忍不住和其他人讨论起这些事。
他们不了解,但是身边的老人见识多些,见他们爱听,也就讲起了以往见过的一些事,这些老人和新生代不一样,因为战乱,也算是到处闯荡了一番,就算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7/23页)
得不算多远,可比起一直留在当地的人,也算是走得远了。
走得远了,听过的事也多,老人就忍不住说起了战乱和天灾,同时也有些庆幸,还好大盛建立,这天下也从乱世转为了太平世道,哪怕出现了灾荒,可还有朝廷可以指望,比以前只能自救要好得多了。
皇帝之所以把书送出来,还让人知道这些书的名字,其实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人能敏锐地察觉出问题来,也不求对方看出大盛即将面临小冰河期,这个太难了,而且一般人就算猜到了,也不敢确定自己的猜测,更不敢说出来。
可若是有人能从中发现小冰河期的规律,那对方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在什么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看这些书,或许是什么都看不出来,毕竟没人会想到这方面去,可在提前暗示了这里面有秘密,说不定就会有人猜到了呢。
皇帝静静地等待着结果。
天底下也不乏聪明人,尤其是在朝堂混的人,没有一个是蠢人,很快就有人看出了这些游记的一点不对劲的地方,那就是一般的游记很少会写当地的一些灾情,而这些书写灾情的来龙去脉就格外的多了。
邓元平时就喜欢看游记,意识到这点后,邓元心底一个咯噔,感觉到了不太妙,这裴清无事怎么会让皇帝看这个书,莫非是他发现了什么灾情。
邓元有点坐立难安,不知道该不该去找裴清,可犹豫再三,还是找了过去。
邓元去的时候,刚好赶上裴清给谢云煜送定情信物。
对于这份定情信物,谢云煜其实一直很期待,只是看裴清准备得很慢,哪怕心底有些焦虑地期待,他也没有说什么催促的话。
毕竟他从裴清的表现就能看出来,这份礼物非常耗费心思,也花时间。裴清自己或许是没有感觉,可谢云煜能看出来,裴清平时吃饭都加快了速度,连以往的出城骑马都减少,似乎是在挤压空闲时间,好拿去做别的事。
而就裴清钻进小书房,一待就是大半天,甚至不让他进去的表现来看,定然就是准备礼物了,不然两人之间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你看看,喜不喜欢?”裴清有点忐忑,还有点期待地问道。
谢云煜对上裴清亮晶晶的眼睛,心底失笑,是裴清送给他的定情信物,他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如果不是因为还没有翻开看,直接说喜欢有点没诚意,谢云煜都想直接开口了。
等翻开看几页,他就好好地夸裴清,谢云煜想着翻开了手中的画册,之所以觉得是画册而不是书籍,那是因为谢云煜记得裴清这段时间用了很多的颜料,如果是写书的话,应该是不太可能用如此多的颜料。
裴清会画什么呢?
谢云煜带着丝好奇,翻到第一页,看到了分外熟悉的屋宇,之所以如此熟悉,是因为前段时间刚刚去过,原本的记忆是淡化了,可那次一去,又加强了,所以他才能一眼就认出来,画中是谢家。
谢云煜的目光落到画中一角,那里画着一个小小的孩子,正趴在窗沿朝外张望,面容稚嫩可爱,眼神中满是好奇,而顺着幼儿的目光看去,对方看的是一只落在树枝上的小鸟,而这幼儿的模样有几分像是他。
他幼时有过这样吗?
谢云煜恍惚间想不起来了,明明他的记忆力很好,可对于幼年的事,谢云煜下意识地不愿意想起,而这样的排斥也让他对于幼年的记忆越发的淡化了,到了如今都不太想起来。
可看到这画,谢云煜又觉得或许是他,他幼年有过这种时候。
谢云煜翻看了一页又一页,完全忘了刚才的想法,要和裴清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惊喜,只是盯着画册不断地看着。
第139章第139章
画册上不但有这样的大幅图作,还有四格小人故事图,谢云煜看着上面画出来的故事,很快就想起这似乎是他曾经和裴清说过的事迹。
不过除了真实发生过的事迹,还有一些没有发生过,但是他曾经表示过憧憬的事,也被裴清画了出来。
看着这上面的图画,谢云煜突然感觉幼年生活似乎带上了新的色彩。
谢云煜小心翼翼地翻着,对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珍惜,画册本挺厚的,可只是画册,哪怕谢云煜看得很慢,可剩下的页数还是越来越少,等谢云煜翻到最后一页,画中的小人已经长成了少年,和他初见裴清时的模样是一模一样的。
明明只是画册,谢云煜却好似在画中重新度过了一个崭新的童年。
裴清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忐忑,可看到谢云煜如此专注地看着画册,就知道这封定情信物肯定是很得谢云煜的心,等谢云煜看完,裴清就安心等着谢云煜来夸夸他了。
谢云煜终于从画册中回过神来,一抬头就对上了裴清得意中带着期待的目光,唇角的笑意不由得越发柔和起来,心底潜藏的那丝不安也消散得无影无踪。
在这段恋情中,哪怕是知道了裴清也对自己有意,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强求,可面对年龄和身份的差距,谢云煜总是会不安忐忑,担心裴清以后离开他。
明明在恋情开始时,他都想着能和裴清相恋一次,已经是满足了他的心愿,可是他却贪婪地想要更多。
可现在看着裴清送给他的定情信物,谢云煜能从中感受到对方满满的爱,将他有些空虚不安的心全数灌满,甚至爱意已经从心底溢出来,浸透四肢百骸。
“清儿……”谢云煜声音很轻柔,不过裴清一直在注意着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声呼唤,目光灼灼地看着谢云煜,有点好奇谢云煜接下来会怎么夸他。
然而谢云煜接下来的举动则是超出了裴清的想象。
被亲了个晕头转向的裴清有点茫然,不知道谢云煜怎么突然就亲上来了,他想说点什么,可话语刚从唇齿间吐出就又被谢云煜的唇舌拦住,完全没有说出来的机会。
屋内的气氛变得暧昧至极,明明该做的也都做了,可这次的亲吻似乎格外缠绵,让裴清有些情不自禁地腼腆。
谢云煜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语言无法完全表达他内心的爱意,所以才用上行动,而看到裴清泛红的脸颊,眼眸微深。
只是还没等谢云煜想要做什么,管家提醒说有客上门,直接打断了两人的暧昧气氛。
“谁来了?”裴清得知是有人专门来找他,有些奇怪。
“是邓大人,似乎是有急事。”管家说道。
裴清赶紧去正堂见邓元,谢云煜紧随其后,邓元看到两人并肩过来也不意外,不说裴清和谢云煜以前就是如此亲密,更何况他也知道两人的关系转变,裴清和谢云煜并没有瞒着他,表现得也很明显,他想不知道都难。
其实在知道裴清和谢云煜在一起之后,邓元也是想过劝说的,只是还没有等他行动,邓夫人就拦住了他,直接说这件事不可能就他知道,其他人也知道,或者说裴家人应该也是知晓的,却没有任何行动,或者说有行动他们也没有看到,再或者说有行动却没有效果。
既然裴家人都没有办法拦住裴清和谢云煜,那他过去劝说也没有什么用,反而因为两家关系亲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8/23页)
会让裴清更加为难。
再说裴金会和谢云煜在一起,必然也是真心爱慕对方,而他们这段恋情最不缺的就是反对阻拦的人了,能真心祝福的才是少之又少,他们作为长辈,就算此时不能祝福,也不要去横加阻拦。
更何况裴家还有一个问题,宣平侯如今虽说是侯爵,可等他回京,那是板上钉钉的国公,而裴峻也依靠自己的军功,估摸着过些年也要是侯爵,至于最后能不能获封国公,那就要看他运气,毕竟随着大盛越发稳定,军功也有些难得了。
而裴清的国公爵位也是板上钉钉的,这一门两国公,一侯爵,控制着一定的军权,而裴清自身在民间的名气也很大,对朝堂的影响也不小,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得领裴清的情。
就这样的情况,当今皇帝在的时候是不用太担心的,可等到下任皇帝继位呢,哪怕就算是太子继位,可等太子到了那个位置,想法会不会变都不好说,要是换一位皇子登基,哪个会安心。
尤其是谢云煜显然是对其他人毫无兴趣,一直跟着裴清,那这又是一位朝堂重臣,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裴家有威胁。
反倒是如今,裴清和谢云煜在一起,倒是让威胁变小了许多
这话让邓元无话可说,只能默不作声,一直观察,而越是观察,他就越是庆幸自己最开始没有贸然开口。
邓元忽然注意到裴清和谢云煜的嘴唇有些泛红,都是过来人,邓元哪里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不由得有些尴尬。
裴清也注意到邓元的目光,脚步僵住,很快就反应过来,下意识看了眼谢云煜,注意到对上唇上那明显的红色,有点羞恼,以前也不是没有亲过,可没有这次这么用力,搞得嘴上留下痕迹了。
谢云煜却不后悔,也不觉得尴尬,淡定地询问邓元这次来是为什么事,毕竟没事,邓元轻易不会上门。
第140章第140章
听到谢云煜的问话,邓元神情肃然,瞥了眼站在一旁的管家。
尽管邓元很想快点从裴清口中知道,那些书中隐含着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如他猜测的那般,可邓元更加清楚,这件事绝对不能轻易让他人知道。
像他这般自己猜出来的人,固然猜测到真相后会担惊受怕,可还有一定的理智在,可若是让普通人突然得知这个消息,邓元都不敢想会发生什么。
虽说大盛如今的灾情也不少,可百姓大多都是抱着希望,觉得总不可能一直倒霉下去,总是会有风调雨顺的年头,尤其是这些年新农具,高产作物的出现,更是让不少百姓觉得日子过的越来越有奔头了。
可这点奔头还比较的小,犹如风中火苗,呵护的好就能慢慢壮大,呵护的不好,随时都可能熄灭。
而让百姓得知以后得天灾会越来越厉害,他们心中的这点奔头就会彻底熄灭。
邓元很清楚,一般百姓家中面对接二连三的天灾,是没有抵抗能力的,可若是提前知道,却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毕竟不知道的时候,想着熬一熬的,或许就熬过去了,可若是提前知道后面还是多灾多难,那股心气就先没了,更加难以熬过去。
况且,现在不知道,百姓还能安心生活,可要是知道了……
邓元的眼色太明显了,裴清微微一怔,很快就反应过来,猜出邓元过来是为了什么事,除了这件事之外,最近也没有什么事能让邓元如此慎重了。+
裴清示意管家先离开,然后挥退仆从,让他们走远一点。
尽管如此,邓元还是不放心,从窗外看去,确定仆从都走远了,说话的声音压低了问道:“裴清,那……”
邓元刚要问游记的事,可忽然又想到一点,万一这事皇帝不允许裴清和其他人说呢,他这一问也不合适。
邓元犹豫了一下,不过裴清早就猜到了邓元要问什么,哪怕他没有说出来,裴清也清楚他接下来的话,很流畅的接过话茬。
“这游记,伯父是不是看出了什么?”裴清淡然问道。
邓元没想到裴清直接问出来了,不过裴清这态度也让邓元明白,皇帝并没有封口,不由得松了口气。
邓元来之前最担心的就是皇帝哪怕让他们看出了问题,可却不打算解决,这是最可怕的。哪怕邓元能理解,在皇帝的治下,现在的情况并不太危急,而按照之前的几次发展来看,除非皇帝在位时间特别长,不然也不会影响到皇帝治理朝政,暂时放着不管也没有什么。
只不过就是苦了之后的子孙。
如果皇帝让裴清闭口不谈,那就是有这个意向了,可裴清既然能说出来,那这个可能性就不大了。
邓元心底松快了些,只是想到自己的猜测,心情又沉重起来,对裴清一五一十的讲出了自己找到的线索和猜测。
“你是不是也看出来了,才会去呈给陛下?”邓元问道。
裴清点点头。
邓元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是彻底落下,验证了自己的猜测,邓元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哪怕来找裴清时他就猜到自己大概是猜对了,可他情愿自己没有猜中。
然而,邓元没有想到,这还不是最打击他的,裴清接下来说的关于小冰河期的事才是彻底的让他头晕目眩,久久不能回神。
小冰河期……
邓元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词,也是头一次发现这天灾竟然是如此的可怕,以前觉得可怕的天灾放在小冰河期面前,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毕竟一般的天灾也就来一次,哪怕时不时的还会来,可也是分地段的,可小冰河期这个笼统的概念,似乎是将整个大盛都包了进去,不但时间还格外的长,还会愈演愈烈。
虽说终归还是会有恢复正常的那一天,可持续的时间太长了,一代人两代人都熬过去,如此长时间的天灾,邓元都有些不能想象了。
邓元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会特意让他们去看那些游记,而不是直接说出来,一是说出来可能还没有什么人信,或者说不是不信,而是不敢信,要是信了的话,以后可要怎么办。
二来就是让他们通过看游记,得出自己的猜测,先给自己做个思想准备,不然贸然听到这个消息,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怕是会撑不住了。
邓元现在就有点撑不住了,眼前发黑,呆呆的坐在原地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可脸上的表情还是一片空茫茫。
邓元看着裴清,张口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可开口后却没有一点声音,裴清赶紧递给他一杯茶水,让他先喝口茶,压压惊。
裴清有点后悔说的这么直白了,他主要是看皇帝和太子对于小冰河期的接受还挺良好的,而回来和谢云煜说过后,对方也是接受良好,加上皇帝说过让他和找上门来的臣子说,他看邓元也已经猜到,就没有遮掩什么,没想到对方最后还是受到惊吓。
“伯父,这小冰河期也是要慢慢来的,如今还没有什么威力,况且这天灾放在前朝危害巨大,可如今大盛,农学不断提升,还有各种良种……”裴清只能将之前和皇帝说过的一番话,再重新说了一次。
这话的安慰效果显著,邓元听了一阵后,心态也平和了不少。
邓元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9/23页)
想起天灾,这几年大盛也是有天灾,虽说还是难熬,可比起以前,日子是好过了些的。进步虽然比较小,可这才过去了几年,若是长时间有这样的进步,等到后来,说不定大盛面对小冰河期也有了抵抗之力。
第141章第141章
邓元放松之余,却也有了一些迫切感,毕竟以前不知道之后的天灾如此厉害,倒是可以慢慢地研究,虽说进步缓慢,可比之前有了些进步也就够了。
可现在,天灾就在后面追赶,此时若是松懈下来,那以后可要怎么办?
邓元忽然想到一件事,原本科举制都定好了,为了考什么,如何录取,朝堂上是争论了很久,如今定下来的算是让大部分人都认同的,可皇帝这几天突然又表示要让农学多占几分,说是大盛以农为本,要多兴农学。
这兴农学,就相当于是从其他学家身上割肉了,能瓜分的利益就这么大,农学多占,其他学家就要少占,这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尤其是一些人在前一轮的分配中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可之前已经定下了,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可如今一看到有改变的机会,自然是不肯放过的,他们这一浑水摸鱼,自然就弄得局面乱起来。
邓元虽然赞同皇帝的看法,可也觉得皇帝这么做有些操之过急了,这事情才刚刚定下来,又要改,太急切了些。
可现在,邓元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如此急切了,换他他也急。
甚至在他看来,皇帝还可以更加激进一点,对农学的扶持力度更大。
不过要说到政务的话,邓元记得这些天似乎不光是科举的事,甚至皇帝还想派官船出海,这事和私人商船出海探索就不一样了。
私人商船出海探索,哪怕是获得了什么,从朝廷这边得到了好处,可也是自负盈亏,朝廷不需要多支出,可若是朝廷派船出海,这一笔支出可不小。
作为户部尚书,邓元哪怕还没有特意地去了解过,可也知道出海的耗费有多高,毕竟朝廷又不能和普通商船那般,组建一支小船队就轻易出海,哪怕走不远也能快速回来。
若是要建船队,那必然是要组建可以远航的船队,船队也要大,才能彰显大盛的气势,毕竟这是官船,等于是代表了大盛去巡视天下,船队过于寒酸的话有损大盛的颜面。
而这样的一支船队组建起来,人力物力耗费无数,若是能有什么好处也就罢了,偏偏看不出什么好处,只是为了出海宣扬国威,在邓元看来就有些不值得了。
要知道哪怕是大盛这些年逐渐地富裕了起来,可这才富裕几年啊,如果不建造船队的,这些税银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可一建船队,银子全花了可能还不够
尤其是船队的组建是会不断地消耗钱财,只要开了这个头,后面就不好停下来,一停下来,前面花出去的银子就有点浪费了。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邓元就有些不太能接受,后面猜测到了气候的问题后,更加不能接受了,在他看来,与其将钱财用在这些地方,不如用到百姓身上。
可现在,联系上裴清的话,加上皇帝这突然的改变,邓元下意识地将这两件事联想了起来,莫非其中有什么他没有猜到的事。
“出海是不是和小冰河期有关?”邓元脱口而出。
裴清没想到邓元居然联想得这么快,点了点头。
得到了裴清的准话,邓元忍不住追问:“这出海有什么好处?”
若说是为了良种,固然官船出海能走得更远,可要说搜寻的面积,那大概是不如商船的,就算商船队小,可数量太多了,官船只能走一个方向,而商船可以走无数方向。
两相对比,显然还是商船效果更好,可如果不是为了良种,那又是为了什么?
邓元陷入冥思苦想,只是他一时半会地怎么也想不出其中的缘由,忍不住看向裴清,裴清应当是知道的。
尽管邓元没有开口,可裴清一眼就看出了他想要问的问题,也不卖关子,直接将南方的气候也给说了一遍。
邓元眼睛越听越亮,刚才听那小冰河期,他是真的感觉无解,天灾如此,人力面对这种天灾能够自保就不错了,如何能够逆转。
可听裴清现在一说,才发现这天灾有危险,可也有生机。
对于南方,邓元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以前算是蛮荒之地,酷热难耐,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南方也算是开发出来了,虽然还是不如北方繁荣,可比起以前也是好了不少。
可越过大盛的领土再往南,那边的气候就更加不宜居了,邓元听人说去过的人都对当地气候颇有些畏惧。
可现在一想,南边热,这小冰河期开始后,南边反而会慢慢地降温,变得更加适合居住了,反而是北边,随着天气变冷,怕是难待下去。
天气过热是会热得人难受,甚至热死人,可天气太冷了也是会冷死人的,两边比较,邓元还是会选择南方。
之后邓元又和裴清聊了好一阵子,算是将事情彻底地了解了个清楚。
而从谢府离开后,邓元一反常态,极力表示对皇帝的支持,原本和他一起摇摆不定的朝臣都有些吃惊。
要知道真要按照皇帝的计划来行事,算学这一块录取的人数就少了,邓元这派就算是吃苦了,更不要说建造船队出海。
邓元作为户部尚书,一向是抠门的紧,谁想从户部这里拿银子都得推三阻四的,对国库管得不是一般的严实,可如今这建船队这么大笔的开支,邓元居然如此大方地同意了。
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不少朝臣都有些震惊了,不过皇帝知道邓元去见过裴清,自然明白他为什么会同意。
第142章第142章
或许有些臣子哪怕知道了真相,可最后还是会只计较个人得失,但邓元显然不是这样的人,皇帝还是对他有些信心的。
而了解这些政策后面的真相后,邓元会做出什么选择,也就不难猜出来了。
不过哪怕是对邓元有信心,可看到邓元站在他这一边,皇帝心底还是有些欣慰。
皇帝了解,可其他朝臣却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发现邓元站到了皇帝一边,都有些发懵,有和邓元私下关系好的,还悄悄上门去试探性地询问,怀疑邓元是不是被皇帝给威胁了。
邓元面对田安的疑问失笑出声,脸上的愁容稍稍散开,这些天里,哪怕是有了裴清的宽慰,也知道了后续的准备措施,可面对一场维持时间超长的天灾,邓元还是有点没底,哪怕是能控制情绪,可脸上还是不自觉带上了愁容。
不过邓元以往也是这般模样,虽说这些天脸上的忧愁又多了几分,可在外人看来,那也是被皇帝那需要消耗大量银两的计划给刺激的,也不奇怪。
只是这是外人看来,和邓元关系更好的田安看来,这就有几分怪异了,甚至担心起来是不是户部出了什么大事。
见自己的话逗笑了邓元,虽然有些不解,田安还是放松了些。
“你别笑了,我此次过来是为了何事,你也猜出了吧。”田安正色道,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10/23页)
元这次的转变态度太反常了,让百官不解,有人觉得他是被皇帝威胁了的,可也有人想到了别处,比如说邓元在这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待了许久,资历也够了,右相的位置不敢想,可是左相的位置还是能坐一坐的。
那邓元有没有可能,为了得到皇帝的支持,而选择倒向皇帝这边。
这种猜测非常的恶毒,几乎就是将邓元视作为了权势地位而抛弃自我的人,若是其他人当真相信了这个猜测,那各种流言蜚语就止不住,众口铄金,到时候邓元的名声就算是毁了,哪怕再怎么解释,大概都解释不清了。
田安能听到的流言蜚语,邓元自然也听说过,也明白他的意思,不过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陛下看过的那些游记书,你看过吗?”
田安不懂他为什么这样问,却还是下意识地点点头,这些书他自然也是看过的,毕竟身边的人都在看,你不看,显得太不合群了,只是田安看游记就看得昏昏欲睡,完全找不出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而去问其他人看出了什么,一个个的都不肯说,不过这种不肯说也是分情况的,一种是和他一样,什么也没有看出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似乎看出了什么,但是对此讳莫如深,似乎看出的内容犯忌讳,一点口风也不肯露。
听到邓元这么问,田安忽然反应过来,莫非是邓元看出了什么。
田安顿时好奇起来,兴致勃勃地问道:“你是看出什么了吗?”
看着田安脸上好奇的神色,邓元感觉看到了之前的自己,不过他之前算是隐隐猜出了一点,倒是没有兴致勃勃,反而是忧虑至极。
小冰河期的事邓元不会轻易和人说,哪怕田安和他关系极好,这件事也轻易不说,毕竟对方要是知道了小冰河期的事,是祸非福,反倒是他之前看出来的一些事可以说一说。
哪怕将大部分的真相掩盖了,可露出来的那一部分真相也足以让田安听傻眼了。
“这就是你站陛下一方的原因?”田安喃喃道,瞬间明白了,抬头对上邓元的目光,突然有些后悔就这么上门来,若是不知道这事,他还可以傻乐,一心不管事,可现在知道了,怎么可能装作不知道。
虽然说这只是有可能,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真如邓元猜测的这般,那现在不做点准备,真等到天灾到了,再想准备就来不及了。
“这事知道的人多吗?”田安自言自语。
邓元摇摇头:“或许有人猜出了一点,但是不敢肯定。”
邓元这一句话就让田安想起他问过的那些人的反应,猜测有些人可能是猜出了一点,可谁敢轻易确定呢,如果今日这事是其他人和他说的,他都不太敢信,只是邓元的话他不能不信。
田安猜测,猜到的人或许都不敢这么想,所以朝堂上才有那么多人反对。
不过邓元又是怎么肯定的?
田安有些好奇,不过很快他就猜出了,邓元定然是去问过了裴清,不然的话不太可能肯定,毕竟这事最开始知道的人,大概就是皇帝和裴清,或许还要加一个太子。
邓元肯定不可能去问皇帝和太子了,恰好他和裴清的关系也不错,去问问对方也算正常,换作是他,田安觉得自己肯定也是要去问问的,不然这心不得安宁。
从邓元这边得到了一定真相后,得到了邓元同意,田安就将这个消息和一些适合的朝臣说了。
消息只要知道的人多了,自然就很难瞒住,加上之前也有些人自己猜到了一点,再听这个消息,一对应,也觉得这消息很有说服力,有些还是不太相信的人就去问了裴清,只是裴清对于来问的人是区别对待,能说的就透露一点,不说全,而不能说的直接就不见。
只是这次问的人有点多,稍微多回答几个人,消息就是彻底传开。
有人不信邪,可再怎么翻阅书籍,都感觉书上是在印证裴清的话,而这个问题不能太抱有侥幸心理。
哪怕有人觉得这百年后的事,和他们此时无关,可面对其他人,他们不敢暴露这种心思,这下,朝臣面对皇帝这些天提出的政策都不好持反对意见,而是群策群力想要让政策更好执行。
朝堂知道了,可对于这消息是不是要瞒着百姓,也有一番争论。
有大臣觉得让百姓知道只会引起慌乱,还不如瞒着,可也有人觉得瞒不住,这要是只有几个人知道,那还比较好瞒着,可这么多人知道,行动上就会露出端倪,到时候再传出去,那就算没事也会弄得有事了。
皇帝为此也是纠结了一阵,裴清说过的全部真相自然是不能说了,消息太残酷了,说出来破坏力太大,可对于群臣从游记里找出的一部分真相要不要说,他也轻易不能做决定。
而朝臣们的争论,皇帝觉得说得都有道理,只是不管选择哪边都是有利也有弊。
意识到自己没有办法做抉择,皇帝忽然想到了裴清,这事是裴清说出来的,不如问问他。
裴清很快就赶到了紫宸殿,得知了皇帝的纠结后,裴清沉默了一阵。
这件事他也听说了,和谢云煜闲聊的时候也谈论过,只是要做决定的话,还是有点为难,不过皇帝都问了,那不说也不行。
裴清考虑片刻,整理措辞道:“陛下,若是让臣来选的话,还是要告知百姓。”
“为什么?”皇帝倒也不奇怪裴清会这么说,毕竟从裴清之前的行事作风来看,裴清还是很在意百姓,而这件事不告知百姓,属于是朝廷省心了,可百姓却不一定能好,可除了对百姓好,皇帝觉得应该还有别的原因,不然裴清不至于做这个选择。
“陛下,此事瞒不住,等百姓从流言中知晓真相后,哪怕也是半信半疑,或者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可等天气一年比一年冷起来,让他们再想起这件事,对于朝廷的信任就大大受损,到时候朝廷想为小冰河期做点什么,怕也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裴清正色道。
朝廷想要做什么事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看似没什么,毕竟可以强行征调,百姓也不敢不做,可自发地做事和被逼着做事的效率就截然不同了。
“况且,若是让百姓知道一部分的真相,自然会有紧迫感,做事也更有目的性,也能提高警惕,若是真要迁居南方,同意的人也更多……”
裴清说得口干舌燥,总算是将他这些天考虑到的事说完了,皇帝若有所思,发现裴清和朝堂诸公的不同之处,朝臣大多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看问题,而裴清似乎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看事,所以有时候才会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皇帝有些好奇,裴清也算是生在高门之中,如何代入百姓的角度如此自然,按理来说裴清是没有这种经历的。
不过这些都是小节,听完裴清的这番话,皇帝对于是否告知百姓,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第143章第143章
等到皇帝下一次提起这件事,朝臣依旧是争论不休,皇帝静静地等他们争吵完,然后开口。
邓元本来就是持告知百姓的态度,一下就听出了皇帝的意思,喜悦无比,而且越听越觉得皇帝说得很有道理。
邓元四处看了看,发现之前一些摇摆不定的朝臣也被皇帝的这一番话给说服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11/23页)
显然是更加认同告知百姓的选择。
而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想说什么再反驳一下,只是面对皇帝如此全面的解释,一时间还找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反驳。
邓元看着一个之前强烈反对的大臣不吭声了,心底嗤笑了一声,别的人他还不清楚,可对方,他恰好就知道此人家中是靠什么发家的。
不就是趁着天灾人祸,然后趁机从百姓手中收取土地,百姓越苦,对方越是能巧取豪夺,这朝中一些人家中都是靠着这一手才能让家族的田产增加。
而要是消息传开,他们想要添置田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越是听着皇帝的话,邓元越感觉这说话的方式有些耳熟,似乎是在哪里听过差不多的说话方式。
邓元陷入困惑中,只不过等到皇帝说完,他还没有想起自己是在哪里听过,直到回到户部,看着面前的算盘,邓元恍然大悟,总算是明白这说话方式为什么这么耳熟了。
这说话方式和裴清一模一样,只是他和裴清太熟悉了,以至于一时间没有听出来。
邓元突然有了个猜测,这该不会是皇帝去问了裴清关于这件事的看法,然后在朝臣面前复述了一遍吧。
邓元有点担心裴清了,这要是被人听出来了,那裴清指不定就要被人记恨上了,虽说以裴清如今的情况,这点记恨不算什么,可被人惦记上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邓元悄悄地打听了一番,发现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事,都觉得是皇帝体恤百姓,才能有如此想法。
邓元松了口气,又悄悄打听了下,发现没有听说裴清最近进宫的消息,这才彻底放下心了。
看来皇帝也是知道轻重,让人将消息瞒住了,哪怕有人猜测了一点,可没有实打实证据的情况下,也不好过多记恨裴清。
……
明明是做好了准备,可当消息真就这么公布出去,皇帝还是不免有些焦虑,不光是皇帝,一些之前同意做这个决定的朝臣也都是有些焦虑,担心百姓不太能接受事实。
邓元也是其中一个,给裴清授课完,闲聊之余话语中不免透露出几分忧虑。
“你说,百姓能受得了吗?”邓元叹气道。
裴清很能理解邓元的担心,见他忧心忡忡的样子,提议道:“这么担心的话,与其在家中担心,不如走出去问问,看看百姓是何态度。”
“问问?这……”邓元下意识觉得这是不是不太妥当。
“也可以派人去调查一番,只不过让人调查总归是没有自己问更加清楚。”裴清说道。
让人调查是可以问更多人,但是呈上来的消息那就是一些简单概述了,看不到说话人的表情,听不到说话人的语气,很多消息就被掩埋了。
邓元对上裴清理所当然的神情,一下子反应过来,他为官多年,虽然还觉得自己是一心为民,可也离百姓远了。
想知道一件事对百姓的影响,靠自己猜测是不行的,只能亲自去看看,去问问。
“好,那便去问问。”邓元下定决心。
邓元的行动力还是很强的,和裴清聊完这个话题,就和裴清约好次日就去问问百姓的看法。
次日,裴清见到邓元,发现对方穿着一身稍好一些的常服,看着就像是家中稍微有些富贵的老人,很是和气的模样。
“伯父这一身穿得不错。”裴清竖起大拇指,他们现在出门问人的话,要是邓元官面上的身份暴露,那就不好从百姓口中得到真实信息了,毕竟面对当官的,百姓没有几个不畏惧,肯定就只敢说好话了,对他们的询问没有好处。
邓元没想到裴清居然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用意,尤其是看到裴清身上穿着的也是简朴的常服,脸上笑意渐浓,“你这一身也不错啊。”
他们两人一起出行,衣裳自然要相差不大,不然太容易暴露了。
两人说笑了一阵就要出门,按照昨天计划好的,准备先到南城去看看,南城定居的百姓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自然是他们调查的目标人群。
而等城区里的百姓问完了,再到附近的村落去问问。
本来这样的调查最好是再走远一些的,只是裴清倒还好,可要让邓元也跟着骑马很久,着实有点为难对方了,所以离得远的,那也就只能派人去问问看。
不过这消息公布没多久,也就京都附近的百姓了解比较多,其他地方的百姓有的怕是刚刚才收到消息,还有些估计都没有收到消息,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今日问问京都附近的百姓就够了。
谢府的马车早就准备好了,为了方便出行,马车的模样也很是简朴,裴清和邓元刚踏出府门,就发现门外来人了,对方那熟悉的模样让两人愣住。
“陛下?”
“陛下?”
两人异口同声,因为惊讶,声音还不算小,好在谢府附近没有什么人走过,不然皇帝的身份就要暴露了。
皇帝赶紧示意两人不要开口,裴清和邓元这才注意到皇帝身上的衣服是普通常服,赶紧住口。
“邓卿这是要和裴清去何处?”拦住了要将他往府内迎的裴清,皇帝也看到了两人这一身不同寻常的常服,有些好奇。
邓元也不隐瞒,便将他昨日和裴清定好的计划说了出来。
皇帝一下子来了兴趣,邓元担心的事他同样也担心,只不过皇帝是派人去调查了,而现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毕竟皇帝不可能只调查一些地方就算调查完了,而这样大规模的调查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若是能在调查结果出来前,亲自去问一问的话,岂不是更好。
在邓元说出计划的时候,裴清就有了不好的预感,而看到皇帝兴致勃勃的眼神,就明白这个不好是应在了哪里。
这皇帝要跟着他们一起微服私访,那就有点麻烦了。
毕竟如果只有他们两个人出行的话,固然要担心点安全,可是有点护卫在就不用太担心了,可皇帝……
如果只是普通的出行还不要紧,可偏偏他们是要深入到百姓中间去询问的,这要是遇到了危险,麻烦就大了。
面对皇帝的要求,裴清还没有开口,邓元却是先一口拒绝了,然而皇帝对此还非常坚持,甚至用裴清说服邓元的话来说服邓元。
“若是要担心安危的话,朕此次出行也是临时起意,谁能知晓,更何况护卫也在一旁随身保护,哪里会有什么危险。”皇帝说道,“更何况这也是在京都附近,若是连京都附近朕都没有胆子去,都怕不安全,那这天下还有什么能去的地方?”
皇帝都说到这份上了,邓元顿时说不出什么,他再说安危那就是在说京都都不够安全了,就有点暗指皇帝不称职了。
况且真要说京都的安全性,抛去皇帝身份的重要,邓元自觉京都还是很安全的,尤其是他们还跟着裴清一起。
说得出格一点,如果真遇到危险,只要附近的百姓知道遇险的人是裴清,定然是会争先上前帮忙的。
不过皇帝要跟着他们一起微服私访的话,那这一身常服就不太适合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回到古代当咸鱼》 130-150(第12/23页)
皇帝眼中的常服只是和平时穿着的衣服做对比,可一和裴清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比较一番,就会显出不一般,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能穿的,过于贵气精致了些。
不和裴清邓元穿的对比一下,皇帝自我感觉还行,可以一对比,皇帝也看出来了,直接让内侍照着裴清邓元穿的再去准备一套。
内侍的动作还是很快的,没过一会,一套普通的常服就被送了过来,皇帝换上后,对着镜子调整了一下自身,很快一个英武的青年出现在两人面前。
这还是裴清头一次看到皇帝是这般穿着,脱去厚重的龙袍,皇帝看起来要年轻了好些,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身材保持得好,若是随着年纪增长而发福了,那就很难看着年轻了。
而邓元则是看着皇帝此时的模样愣住了,仿佛回到皇帝还没有登基时,过了好一会才慢慢回神。
皇帝其实自己也有些吃惊,对于自身的容貌,皇帝并不是很在乎,所以以往也不太照镜子,而如今换了一身衣服,他想着不能反差太大,才多调整了一会,不承想居然让自己看着年轻了些,一点也看不出像是三十六七的人了。
三人一起上了马车,皇帝还兴致高昂地安排起了身份。
邓元作为三人中年纪最大的,被安排成了管家,这倒是和邓元的身份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作为户部尚书,也正是管着国库的钱财,怎么不能算是管家呢。
至于裴清,则是作为皇帝的远方侄子,毕竟哪怕是出行的假身份,要说是皇帝的儿子也不太好,远房侄子这个身份就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