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新购置沙发、床、桌椅板凳、洗衣机和窗帘等。在搬入新房前一年多,我们早已买了21英寸熊猫牌电视。当时我们月工资两百多,这个彩电买成2700元。真的是太贵了,相当于我们每人10个月工资。现在我们每人每月工资可以买四五个21英寸彩电。
等一切办妥后,我们决定办结婚酒席,时间定于1996年正月初八,此时距离我们毕业已算第四个年头。我们也正被老家人传为笑柄,讥笑我们没生的。(当然这些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他们只知道我们工作几年,每年回老家去都没有1+1=3,他们怎么知道我们在为起码的生存条件做改善,哪里还有能力养孩子?当然我老家二哥四弟结婚都是得到公公物质上大力支持,加上他们处在农村随遇而安,不需要买房只买点家具,都早婚早育。而且公公本身工资低,扶持了其他经济更困难的子女,对我们就爱莫能助,他一生中对我家的支持是在我结婚时赶礼500元,我生娃时赶礼500元。其他就没有了。我父母倒也在生活上出钱出力支持我们,但当时他们工资也不高,另外传统观念也让他们不会像公公支援儿子一样在大事上无偿援助我们,因为每个父母都认为儿子媳妇是自家人,女儿女婿是严格意义的外人。我们后来买房都是找我父母无息借钱。
举办婚宴时间定在1996年正月初八。我们在过年前做好了准备工作,通知老家亲人和这边亲朋好友发请帖,布置房间,买结婚用品及衣服,一切都万事俱备。老家怎么来人是个大问题。当时的交通难,通讯更难。我们百姓家里都没座机,更没有能力买手机,那时的手机叫大哥大,比板砖还重,一万多元一部。这件大事只能写信通知老家,也不能准确告知我们地址的方位。此前老家只有婆婆有一年寒假开学前跟着我们一起到我们乡下来耍过,其他亲人都没有来过我们这边。
这次遇到我们结婚打广告的大事,老家的二哥四弟都在打工,公公婆婆要干农活走不开,再加上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最后大哥一家代表老家人前来贺喜。他们一家三口也坐夜班车到了我们县城。大哥一家先是问路问到县城我爸单位,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我爸所在平房。他们问门卫,门卫也不认识我爸。大哥一家无奈只好又坐公交车到了我和我先生所在乡镇学校,仍然找不到我们。其实当时我和我先生正在我爸县城的平房里住着,为结婚婚礼的事情采买。我们也不知道大哥一家来县城了。我们就这样和大哥一家在县城错过了,他们到了乡镇学校也找不到我们,大家又没有电话沟通联系。
大哥一家没招了,他们知道我们平时也爱住乡下,只好又问路。这次从学校到我乡下距离不远就3公里,但没公交车,也没有准确道路可供选择,只能走一路问一路问一路,而且到乡下的道路随时都有分支,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结果大哥大嫂拖着沉重的行李,里面除了衣物还装有从老家带的自做淀粉之类,带着8岁小侄女,一步步问路问到我家,中间确实走错好几次,其中有次已经过桥走到另一个县了。当他们终于找到我家时,已经又是晚上。大哥一家等于坐了夜班车后,花了整个白天时间来找路。关键那天我们也不在农村,大哥大嫂到了我们乡下家仍然找不到我们。幸好我同院姑妈在家,听他们说话接上头后,赶紧把他们迎了进来。不然大哥一家弄不好只有在院坝里露宿一晚了。大哥一家累得筋疲力尽,饭也吃不下,都上床补瞌睡去了。我们第二天回乡下才知道哥嫂来了。
婚宴顺利举行,为了节约钱,我妈在乡下老家请师傅办的坝坝宴。那时我们家条件也艰苦,农村没有自来水,靠各家打钢管井压水吃。压出来的水很多沙子。当天靠我同院表弟压了三大缸水。靠我妈在客人走后收拾屋子洗碗忙到晚上两点。当晚我们一家和大哥一家回我们学校那排平房住。第二天我们还去县城相馆花几元钱拍了照片留念。其中一张是我和先生的合照,照片2元5角钱一张。不像现在的婚纱照动辄几千元一套。
哥嫂在我们家玩了几天,又匆匆回去上班,这次是我们把他们送到成都车站,他们也不同再辛苦找路了。
因为我是在自己家举行婚宴,我觉得没其他感觉。然而我先生作为异乡人,在他婚宴上没有父母出现,他感到很遗憾。过后多年他还对我公公提及此事。我公公申辩他很忙,其实我过后分析,他多半还是想节约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