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与大哥相爱相杀的往事(6)——误判大病与是否善于倾听(2 / 2)

当然大哥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点误判和应付。但指责别人容易,自己实际也可能犯错。就拿公公2019年底住我家那段时间来说吧。我们天天早晚在家守着他,他在我家最后那两个月的晚上经常剧烈干咳,也无其他感染症状,我和先生都没引起重视,误判为他的肺气肿加重。结果元旦他轮到住大哥家,就按肺气肿病情加重例行住院,医院做透视检查发现他肺部有癌症包块。我又查了网络,才知道公公之前的剧烈干咳就是肺癌的症状。由于我们的无知和忽视,没有早两个月送他到医院检查。虽然早两个月发现癌症也是晚期,也无济于事,但我内心总有不安的感觉。如果公公患的是其他可治好的病呢,那迟两个月发现病症,耽误的后果就不好说了。

另外公公平时谈话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想法评论周围人和事,有时会失之偏颇。我们一般也会和他争辩几句。他有时接受,有时不接受。但在和大哥交谈时,他不接受的比例高一些,因为他对大哥期望值太高,他不能忍受他最看重的大儿经常反驳他的观点。而且有时大哥的语言也对他造成伤害。比如当大哥回家讲一些他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住他家的公公插嘴表达看法时,大哥会说:“你不要管这些事,你吃你的耍你的就行。你不懂,现在的社会你的观点过时了,你懂不起了。“这些话确实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我觉得公公因为老了交际面窄,生活比较无聊。他不想与社会脱节,想参与讨论后人的事情。不管说得对不对,就让他说几句好啦,重在参与,这样也可以减少他的孤独感。结果大哥缺乏耐烦心,不想听他说些老掉牙的过时观点,还顺带轻视了公公。公公也怄气了,后来他住大哥家时,就尽量不主动跟大哥说话,用沉默来表示抗议。他在大哥家的时间里,经常保持沉默,被动听大哥大嫂的家常说话,自己不掺言,不讨论,对大哥说的话不反驳,有时忍不住了发几句牢骚。这种日子虽然表面风平浪静,但他内心一直在煎熬,在加深对大儿子的不满。可惜他这些心情也只是事后对我说,没有及时和大哥交流过。

所以我觉得对老人的孝心还应该体现在保持一定的耐心去倾听,当一个合格的听众。听他们说一些颠三倒四,车轱辘重皮子话,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抽空还要主动跟家里老年人说说社会上流行的话题,减少他们的寂寞感。老人们活动范围窄,早就丧失了正常的交际圈。他们也想交流,在外面交流有限,除了跟儿女说话方便,还能对谁说去?在这方面大哥之前确实忽略了。

二哥二嫂之前忙于生计,也忽略了和公公的日常交流。

而且我先生也有忽略的地方,他有时也会说叫公公放权,不要管那么多,管好自己就行。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观念和想法。其实让老年人说话不是让他管谁,而是让他有表达的机会,不让他觉得自己彻底无用。

只有我面前,公公更爱说一些,表达情绪的渠道相对通畅一些。他本来就是外向健谈的人,在另外两家住时憋着不能一吐为快,在我家可以随便说,所以他一直觉得我对他最好。他住其他儿子家有感到不高兴的事,有时也会打电话向我倾诉。我并没做了什么感动他的大事,仅仅是我在业余时间愿意倾听他的重复啰嗦话,也愿意抽空主动跟他聊聊社会上的话题,他就感到很高兴,很满足。其实这些小事我们后人做起来也不难,只要换位思考老人的感受,就可以做好这些细节,让他们通过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交流,减少寂寞感,增加成就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