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的姊妹家庭(2 / 2)

伯伯上面还有个大6岁的大姐,我们称之为大保。翻译成书面语言即为姑妈。大保生于1924年,今年96岁,现住在自贡一个私立敬老院里。她的身体一直很硬朗,目前身患直肠癌两年了还屹立不倒。大保民国时期从师范毕业,当过几年小学老师,解放后被抽调到政府工作,从此踏上一帆风顺的从政道路。她从老家县政府一个普通办事员最后当到另外一市劳动局局局长。大保个子不高,但她丈夫是高个子山西人,我们称之为男大保。男大保出生年月不详,自小家庭穷困吃不上饭,从13岁就离家背着鸟枪跟着红军过草地,后来又参加过革命工作,标准的劳苦功高资格老。尽管他因为穷困和战争耽误,没读过一天书,解放后也被安排从政才对得起这个老资格。他在解放后当过老家县城公安局长,后来调到另外一个市政府。终因文化太低,影响官职进一步提高。女大保当初也是为了和丈夫团聚,才调到该市。女大保是马列主义老太太,相信党的一切政策,爱惜自己的名声大过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她与男大保两人恩爱一生,唯一遗憾是生不出子女。六十年代,她看到伯伯家里子女太多,生活穷困,就抱养了伯伯八岁的二儿子,既是给自己养儿防老,也是给自己的大兄弟减轻生活负担。

公公的四弟比他小三岁,1936年生,今年84岁。我们叫他“幺幺“。幺幺小学毕业后没考上中学,在家务农。但平时在农村也没放弃喜欢看书的爱好,他的文科文化水平相当于初中生,尤其写得一手好字。解放后他经常被村上干部请去到处在岩石上,在墙壁上写大幅宣传标语。可惜他到了适婚年龄自视清高,没有及时找到合适结婚对象,成为农村大龄剩男。后来快四十岁时被大保做媒,入赘到大保所在市一个寡妇菜农家。幺幺帮寡妇养大三个儿子,自己却无亲生骨肉。老了终被抛弃,目前住在当地政府给五保户办的公立敬老院里。前几年我们去看望过他,他很瘦,精神还好,不糊涂。

老五是妹妹,1943年生,比我公公小10岁,我们称之为小保。小保初中毕业文化,从小泼辣能干,解放后其文化水平在当地妇女中算比较高的。年轻时曾有两次机会被抽调到外面工作而脱离农村,被大队干部卡住不准调走,换成干部的亲信去。小保后来嫁给一个文盲丈夫——我们称之为王保保。小保就图王保保个子高,当过几年兵,气力大,能干农活。他们生育了三个女一个儿子。他们和子女们也是一辈子没有离开农村,后来子女纷纷打工,小儿子也自己在做生意,他们的晚年生活相对还好。

公公还有个六弟,1945年出生,比他小12岁,今年已经75岁了。我们喊他小老子。小老子是初中毕业文化,解放后在农村也算文化水平高的。也有几次机会被抽调到外面工作,仍被大队干部卡着不准走,说是需要把有文化的人留在村上算账。小老子后来有次被抽调到县上当工人,后来工厂办不下去了,又回到农村。他当过村上会计,后来长年当生产队队长。在农村安家,生了三个儿子,他们也是和子女一辈子没有彻底走出农村,小老子晚年患了慢性肾炎,虽然目前还健在,但身体状况已不太好。

公公与他的几个兄弟姊妹总体关系都还不错。其中公公与大保关系最好,与小老子关系最差。

小老子家以前就在在公公的隔壁,两个亲兄弟间因为一些生活小纠纷互为仇人多年,直到去年两人之间关系才开始冰封,今年两兄弟转眼已成陌路,真是令人惋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