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师爷是状元出身,林清文不及其父,也是三鼎甲。父子二人都是翰林院当值,林师爷甚至还被点为帝师,亲自教导过皇帝三年。林清文这个嫡亲师兄,也被点为侍读学士。林家父子是儒家子弟,打小学的都是“忠君爱国”,对这小皇帝也实心实意。可是皇帝亲政,处置的第一批人中,就包括林家父子,只因林师爷是顾命大臣的同年,林清文这个三鼎甲是顾命大臣亲点。马寨主眯了眯眼,道:“那咱们可不能干等着……我记得前些年皇帝换的勤,好像几家宗室王爷没少掺和……”说起来最近三十来年,朝廷上始终不太平,接连夭折了几个小皇帝。其中只有一人活到大婚,剩下几人都是殇亡。既是幼殇,自是没有儿女,嗣皇帝就由几个宗室实权王爷选定。想要挑起金家与宗室王爷的矛盾,最简单的手段就是直接杀了几个皇子。皇帝断嗣,要选嗣子,那矛盾不就来了?金家没有退路,肯定要将未来的小皇帝完全握在手中。宗室王爷也不傻,自家子孙有机会得嗣皇帝位,怎么会不争?等到双方势力对峙,顾不得地方,就是滁州军的机会……第330章永远的少年只能说京城与金陵距离太远,消息再快也要十来天才能到金陵。金陵这边就算想要做手脚,也不是朝夕之功。反倒是冯和尚那边回了消息,已经得了蕲春军回复。双方休战,都不进洪州。双方以洪州为界,蕲春军打西边,滁州军打东边。不管蕲春军是真心还是假意,暂时不想要与滁州军碰上的想法与滁州军一样。冯和尚已经开始回军往睦洲。六月初五,邓健率八万兵马,南下攻打湖州。原本大家以为,凭借数万大军压境,拿下湖州定是轻而易举。大家的主战场,本来就不是湖州,而是杭州。不想,湖州都尉带人路上涉伏,炸了随军的火器营,使得滁州军伤亡惨重。等到滁州军围了湖州,湖州知州与湖州都尉带了数万军民死战,滁州军再次死伤数千。即便最后湖州城破,湖州知州、湖州都尉殉城,也不能平息邓健怒火。邓健下令屠了湖州城…………消息传到霍宝这边时,霍宝一行已经从舒州、寿州折返,来到扬州府。舒州、寿州的旱情比想象中的厉害。有半数县城土地大旱,剩下没有大旱的地方,百姓因战乱跑了不少,恢复春耕的地方有限。这两地是三、四月拿下的,等到金陵方向安排的新官员上任,想要抓春耕,已经是耽误了。如今两地民生凋零,百姓流失了好几成,并不比去年的滁州好多少。想要稳定民生,恢复生产,可以走去年滁州那一条路。分地安置流民,借种子、借农具之类。“正可以安置河南流民……”霍宝道。为了江南稳定,黄淮流民自然是以长江为界,安置在淮南诸州府。可是滁州意义不同,不宜大动。和州与金陵相对,也是稳定为主。庐州大面积军屯,也不好进人。能安置流民的就是扬州、舒州、寿州三地。扬州商业发达,土地也高度集中,不是在大地主手中就是在豪商手中。倒是舒州、寿州,人口流失,可以重新规划土地,安置流民落户。如今安置流民的地方有了,剩下的就是钱粮。粮食勉强可以从庐州府挤一挤,那钱呢?自然是扬州城里的财主们。不管是霍宝,还是宋林,都想到淮南商会。只是商税也不是随便加的,去年刚因曲阳“加税案”整顿了曲阳官场,如今在扬州加税就是笑话了。不加税,怎么压榨出钱来?宋林是士绅出身,自然不将商贾放在眼中。只是他明白,商贾地位再低贱,私财也不宜轻动。否则滁州军白拿习惯了,日后难保不对士绅人家动手。一行人到了扬州,扬州商会李会长跟在扬州代知府身后,张罗着进地主之谊。从幼子李裕口中,李会长知晓这次“巡视”的内容,考核地方文武官员。李会长没有为官为吏,却也是扬州数得上的人物。就凭借着他在“冯百万”后接任商会会长,还送了儿子在霍宝这个“少主”身边做伴当,扬州城内外就没有人敢小瞧。只是他也懂事,处处将扬州代知府抬在头里,并不肯抢知府的风头。扬州代知府不是别人,就是宋林的次子宋二。扬州到底位置不同,北上是楚州,东北是淮安与泰州。之前刚得扬州时,霍五就派了宋林过来稳定地方。等到扬州内外安定,宋林调回金陵,就调了宋二过来。楚州军在各地都举行了吏员试,不缺小吏,可主官还是很紧张。文官与武官又不同。武官镇守地方简单的多,冒然居于高位的,只要守着军规军纪,也出不了大错。可是文官的话,要是选派不当,说不得就要危害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