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因为弟弟董访才离开袁绍的,现在曹操正围攻张邈,董访有可能会死在曹操手里。这个仇一旦结下了,就很难化解。就算董访不死,他看着张邈的家人被杀,也会对曹操离心离德。由董昭接任河内太守,既能挡住袁绍、曹操西进,又不会引起张杨反感。“你来见驾,河内的事由董昭负责吗?”“是的。”“能得将军信任,可见这个董昭的确有些能力。”刘协笑道:“不如这样吧,将军在朕身边作战,建功立业,由董昭任河内太守,屯田殖谷,供应大军钱粮,如何?”张杨张了张嘴,有心拒绝,却又不敢。犹豫半晌,点头答应。“此外,你写封书信给吕布,就说朕欲驱逐胡虏,平定并州,亟须勇士为爪牙。徐州虽好,非猛虎宜居之地。刘备智短,非可侍之主。当速归。”第一百八十章不速之客张杨闷闷不乐。他赶了几百路,带着粮食来迎驾,天子没给他一点赏赐,反而罢免了他的河内太守,又热情邀请吕布回归。这区别也太明显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一旁负责记录的蔡琰心细,看到了张杨的沮丧,不动声色的提醒道:“陛下方有意平定并州,驱逐胡虏,张将军便奉诏勤王,来得正是时候。臣依稀记得,将军好像是云中人吧?当年泰山丁建阳任并州刺史,屡建战功,其中便有将军的功劳。”张杨诧异地看向蔡琰,低落的心情为之振奋。“这位是……”刘协转头看向蔡琰,蔡琰使了个眼色,又瞥了一眼张杨。刘协转头看看张杨,忽然警醒,明白了蔡琰的意思。“她是蔡伯喈女,兰台令史蔡琰。”张杨大喜,连忙拱手见礼。“原来是蔡先生的女儿,久仰,久仰。令史也知道我张杨?”蔡琰还礼。“丁建阳麾下勇士,与飞将比肩,何人不知?”张杨心中欢喜,连忙谦虚了几句。蔡琰退到一旁,专心记录。刘协与张杨攀谈起来,询问北疆形势。张杨年轻时曾随丁原征战,虽说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却对北疆地理、人情颇有为熟。董卓入京后,他成为流寇,与于扶罗部分分合合,对匈奴人的情况也有切身体会。刘协想讨平匈奴,张杨的经验非常有用。毕竟朝廷中了解匈奴人的大臣有限,也就是杨奉有点经验。西凉倒是有不少人曾随张奂、董卓征讨匈奴,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不在眼前。张杨简直是送上门的向导。经蔡琰提醒,刘协重新认识了张杨的价值,态度也有所改变。在清点了张杨带来的粮食后,刘协顺水推舟,拜张杨为骁骑将军。骁骑将军虽然也是杂号将军,却比奉义将军来得正式一些,算是升了半级。对张杨来说,升职是次要的,天子的态度才是重点。得到赏赐,他不仅安了心,也重生斗志,迫不及待地想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展身手。“臣有并州骑士千人,皆是云中、雁门勇士,可为前锋。”刘协正中下怀,又勉励了张杨几句,让他安心随驾征战,将来富贵可期。封张杨为骁骑将军,就是想在凉州精骑之外再建一支并州精骑,增强实力的同时制衡西凉诸将,让他们不要太放肆。急着召吕布回来,除了吕布的武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凉州人恨吕布,同时也怕吕布。郭汜已经死了,西凉军中一时半会的根本找不到能和吕布单挑的人。——“陛下真的想召回吕布吗?”伏寿双手捧着碗,轻声问道。“当然。”刘协说着,喝了一口鱼汤,又将已经煮烂的鱼肉细心的挑出来,送入口中。太久没有吃到荤腥了,一点都不能浪费。那些号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生也一样,处理鱼的时候离得远远的,吃的时候比谁都积极。如果不是有太多的同僚看着,不排除有人会捧着碗舔。“陛下,吕布可是有罪之人。”伏寿声音更低。“洛阳的帝陵,大半是他掘的。”“朕知道,所以没有直接下诏让他回来。”“这有区别吗?”伏寿不解地看着刘协。“希望能有吧。”刘协淡淡地说道,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乱成一团麻。吕布的罪之重,甚至超过李傕、郭汜,与董卓比肩。洛阳城北的帝陵大多是被吕布亲手掘坏的,里面的珍宝也经由他的手成了董卓的私财,如今散落四方,正如大汉的尊严,碎了一地。召吕布回朝,并授以重任,必然会受到大臣的反对。如果不施以惩戒,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可是怎么惩戒,这却是个问题,他还没找到合适的办法。让张杨给吕布写信,而不是直接下诏,就是为了避免落人口实。起居注里会有记录,但这些内容可以暂时不公开,毋须担心。这件事,他只想和杨彪商量商量。司徒赵温、司空张喜等人,太让他失望,他不想和那些身在朝廷心在袁的人商量这样的事。伏寿低着头,嚅嚅说道:“既然陛下有了章程,臣妾就不多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