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米丘林(2 / 2)

终其一生,米丘林不停培育新品种水果植物。由于培养了超过300种新品种,他获得了列宁勋章。

三影响

米丘林经过60年的连续研究,育成了300多个果树和浆果植物新品种。他从有机体与其生活条件相统一的原理出发,提出关于遗传性、定向培育、远缘杂交、无性杂交、气候驯化改变植物遗传性的原则和方法,发展成为米丘林学说(),在世界生物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米丘林学说继承并发展了拉马克和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人工杂交的理论和方法;2.有机体定向培育的理论和方法;3.人工选择的理论和方法。

米丘林学说的基本思想认为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是统一的,生物体的遗传性是其祖先所同化的全部生活条件的总和。如果生活条件能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时,遗传性保持不变;如果被迫同化非其遗传性所要求的生活条件时,则导致遗传性发生变异,由此获得的性状与其生活条件相适应,并在相应的生活条件中遗传下去。从而主张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这个学说中关于无性杂交、辅导法和媒介法、杂交亲本组的选择、春化法、改造秋播作物为春播作物、气候驯化法、阶段发育理论等,对提高农业生产和获得植物新品种具有实际意义。但是,米丘林关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的理论,缺乏足够的科学事实根据,带有一定思辨的性质,曾被李森科强硬推行,压制和排斥不同的学述观点。20世纪50年代米丘林学说在苏联和我国盛行一时,对生物学研究造成不良影响。

米丘林的主要贡献

米丘林是苏联著名植物育种学家。他历经60年的连续研究,育成了300多个果树和浆果植物新品种。

他从有机体与其生活条件相统一的原理出发,提出关于动摇遗传性、定向培育、远缘杂交、无性杂交和气候驯化等改变植物遗传性的原理和方法。

在沙皇统治时期,他的工作受到摧残。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的工作得到发展。主要著作有《工作原理与方法》、《六十年工作总结》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