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商业布局向海洋挺进(1 / 2)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连续几个月,陈术都带着一帮人在作坊里反复制作、组装船模。他准备培养一批造船骨干,然后修建大型船坞,着手建造海船。

陈术的商队已经遍布大唐十道,下一步也该出海了。

如今作坊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扩大,已经有足够多的产品堆放在仓库。这些商品既然能在大唐受到广泛认可,那么一直仰慕大唐文化的周边儿子国,一定也渴望拥有。

那还等什么,造船、出海,到周边国家去扫钱!美滋滋!

从系统中获取了多个著名风帆动力船舶的图纸。

对比了西方地理大发现使用的三桅大帆船,以及中国的郑和宝船。

三桅大帆船的优点在于速度快、机动性强,可是操作太过复杂,船体抗摇摆性没有郑和宝船好。如果作为战船或者远洋航行,三桅大帆船再合适不过了。

郑和宝船的风力利用率高,船体下窄上方,抗风浪、抗横摇能力强。水密隔舱技术更是绝妙,可以很好起到防沉效果。另外载重量巨大。这些简直就是为商船、货船量身打造的。

因此,陈术选择了800年后的郑和宝船技术,手把手的交给了手下这帮人。

也幸亏陈术选择的都是有一定造船基础的人,再加上学堂学习的数学、几何、力学等陈术安排的新学科。这帮人很快就把宝船技术,和自己祖传的造船工艺给结合起来,迅速理解、掌握了。

又加上,陈术整天拿着实物船模,和他们一起无数次反复拆装、讲解。

并且给众人分组,也把船只模块化、标准化。众人分组学习掌握不同模块的制造技术。将来也是分组制造不同模块,最后统一组装。

技术人员应准备妥当,下一步就是选择造船的地点了。

初步选择了两个地方:河南道的登州、淮南道的扬州。

登州出海就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扬州到达以上几个国家的距离和登州差不多,而且扬州离倭国的距离也适中。

再者,扬州一直以来还是南洋、天竺、波斯等异国商人出入大唐的港口。

最后,陈术选定两个人分别负责扬州和登州的所有造船事宜。杨云帆负责扬州,魏填海负责登州。

另外,陈术还准备在造船的同时,在扬州和登州各建一个功能齐备的新型港口。

建造这些东西,目前在政策方面都不是问题。在唐初,甚至连商税都不收,也没有什么进口、出口税。所谓的港口税、关税也一概没有。就连所谓的市舶司,也是唐代中后期才成立的。

所以,建造一个港口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买下这块地了,只要是律法上没有禁止的事,随便你折腾。

“怎么样?派你们去打开局面,能不能搞得定?”

万事俱备,可以开始实干了。陈术准备安排杨云帆和魏填海先共同去扬州,拉起船坞和港口的摊子,好积累一些经验。

“阿郎,要不……,要不还是你带我们一起去吧。”

“是啊,确是心里有点不踏实。要不,阿郎就跑一趟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