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讲到长孙皇后时,有这么一句“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由是,疾遂甚。”意思是:皇后本来就有气疾,前年跟皇上一同临幸九成宫……也因此病更重了。
正是因为这一句,尤其是“气疾”二字,很多人就以讹传讹,说长孙是哮喘,毕竟带个“气”字嘛!甚至还说是家族遗传病,更是传给了长乐和晋阳。
中医上的气,可不是专指喘气的那个气、呼吸的那个气。
指的是营气、卫气。
如果非要和西医或者现代医学概念找个类比的话。那么,中医的气,就相当于身体的各项功能。
营卫之气,对应的就是人体的消化、代谢及免疫功能。
至于哮喘,《黄帝内经》有“喘鸣”、“喘喝”之称。和“气疾”毫无关系。
所以,史书记载的长孙有“气疾”,说的是长孙的营卫之气不足,气虚、或者气滞等。
也就是说,体质很差,免疫力很低,身体极度虚弱。跟随皇上到九成宫之后,又持续操劳,病情加重,熬了两年后,最后不治亡故。
如今的长孙,来到陋园养病,陈术当然要改变历史,挽救长孙。
陈术通过系统获取了长孙目前的详细身体状况,和长孙细细分析她的病因。
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先天体质。本就瘦弱娇小型的,若是再持续生病,自然经不起折腾。
第二,早年丧父,寄人篱下,每天谨小慎微。婚后,李二长期在外作战,担惊受怕,如履薄冰。陆续主持唐国公府、秦王府、后宫,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李二笼络幕僚、臣属,及抚慰其家眷,疲惫不堪,心力憔悴,不得喘息。
长期思虑太甚,必然损伤心脾。心阳不足,自然精神萎顿,神识恍惚。而心阴不足,又会心神不宁、心悸、心烦、失眠。脾胃之气结滞、不思饮食等,从而加剧体质恶化。
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子,精神连日连年紧张,神经紧绷,压力巨大,而又性情温良,不与人倾诉,又不善自我排解,导致肝气逐日郁结。
而肝,五行属木,草木在或曲或直中向上生长,不喜被压抑。肝气也是一样,若长期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
自然而然,就会情志抑郁、懈怠乏力、头晕目眩、两胁虚闷、时常长吁短叹,脉弱无力。
第三,生子频繁,气血亏空。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
听了陈术对自己多年来辛酸的分析,长孙感觉遇到了知己,恨不得当时就大哭一场!
自己真的太累了!太难了!真想放弃这个皇后的位子,谁愿意做谁做!而自己,只想过一个平凡妇人的生活。
李二从来不会和她像平凡的夫妻那样,聊聊家常、谈谈邻里。说的都是一些让人心惊肉跳、惊心动魄的军旅、朝堂之事。
一谈起事来,就抱怨做皇帝如何难,朝臣们如何不听话。
看着陋园里的小丫头们,个个每天开开心心的,她特别的羡慕。有时候觉得,自己活得还不如陈术家的婢女们。
陈术也给出了治疗方案:
第一,合理饮食,适当锻炼。陈术还准备,把交给自己妻妾们的吐纳呼吸功法也教给长孙。
第二,放下以前压在心头的种种,这个世界,没有了你长孙,太阳照样从东方升起;不要再压抑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爱好,要尽情展现真我,寻回自己的爱好,必要时,甚至可以换个身份,或者说回到那个真我;
及时发泄解压,宣泄情绪;收拢心神,感受美好,享受美好;平时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第三,补气养血,慢慢调养。
陈术给长孙开出的药方,是后世元代医家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再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