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来的奴婢,昨晚被陋园的吃住等震惊,今天又听说,每旬休一日,干重活的还能休两日,休息日,主人还允许在园内玩耍。这在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尤其是主人还允许在园内游玩,在别的主人家,奴婢进出必须按照划定的路线走,到劳作以外的地方是绝对不允许的,就连路过时,需要低头快步通过,不然被抓的话就免不了一顿小皮鞭。
“再一个是,我准备在咱们陋园办一个学堂,所有小奴、小婢、中奴、中婢必须参加,全天授课。丁奴、丁婢,自愿参加,晚上或者假日授课。”
“授课内容从识字开始,以及一些简单的算术。之后我会根据你们每个人的天赋和特长、爱好,传授相应的内容。”
下面的所有奴婢一听说可以上学堂读书,兴奋的几乎要跳起来。
正常情况下,别说他们这些奴婢了,就连那些良籍百姓,想进学堂也不容易呀!不说学费,就连拜师礼都凑不齐。凑齐了拜师礼和学费,书籍就成了接踵而来的难题。
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可以说知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知识载体——书籍。
古代的印刷业和造纸业生产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知识的普及。即便是印刷业有长足发展的宋明时期,依然有一半以上的书籍是靠人工手抄的。毕竟印刷版的书籍实在太贵,大多数人都买不起。
听说谁有一本手抄本的某某书,于是很多书生就会带着礼品上门,求爷爷告奶奶,软磨硬泡,书籍的主人,才肯借给你一看,于是赶紧誊抄,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誊抄,因为书籍主人随时会讨要回去。
获取一本书都如此艰难,可见普通人想读书是多么不易。
虽然听说可以上学堂了,特别的激动和兴奋。但是,也有部分人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阿郎,贱奴们这些年龄大的,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再去读书,能学的会吗?”
“年龄大虽然说有一定劣势,但是只要你愿意读书,愿意用功,年龄再大也不是问题。”
陈术鼓励大家。
“我为什么要办这个学堂,就是想你们进步,让你们具备更大的能力,你们也看到了,咱们陋园的耕地越来越多,种地越来越精细;作坊越开越大,生产用的工具设备越来越复杂;商铺越开越多,涉及的账目也越来越大;我们的商队越走越远,接触的客人越来越复杂。”
“如果你们不学习,不提高,将来连地都不会种,作坊的活都做不了,商铺的账也不会算,商队的客人都应付不了,那我留这么多人就没什么用了。”
“相反,如果你们能不断提高,我会给你们管一千亩土地,给你们管一间作坊,管一间商铺,给你们管一支商队,如果你表现再好一些的话,我也可以给你恢复良籍。”
下人们正听的热血沸腾,乖乖咧!能给阿郎管一间商铺、管一支商队,那多神气多风光!可是,后面突然听到说,表现再好的话,就要恢复良籍!
“不!不要,贱奴不要恢复良籍!”
“对!恢复良籍,没肉吃,没衣穿!”
“阿郎,不能变着法子赶贱奴走啊!”
“恢复良籍,遇到灾荒,还得挨饿,婢子才不要呢!”
“婢子反复被转了好几次手,才遇到不打鞭子的阿郎,婢子不走!”
……
“呃……”陈术有点懵逼,这恢复自由身的激励措施,居然翻车了?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