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虽然因此而告一段落,但朱元璋的心中却如同除了一块定心丸。他深深看了林澈一眼,国师的冷静,洞悉一切的眸子,让他内心的不安瞬间烟消云散。
那个夜晚,京城的夜空清冷且辽阔。
被国师一语断开的宫廷谣言与阴谋,仿佛随着夜风消散。
南部边疆,烈日炎炎,热浪滚滚,一股独立的风潮在这片黄土之上悄无声息的升起。
这里是大明的一个小邦,在这偏僻的地界上,人们生活简朴而艰苦,对于征战并不关心。
国师林澈,他不仅精通阴阳五行,对于朝堂之上的人心与利益更是洞若观火。
正在皇城参与重要事情的他突然介刀片这一消息,不动声色,但内心的波澜已经如惊涛骇浪。
“林澈,你看此事该如何是好?”在密室中,朱元璋斟酌每个字,每个字都像是一颗棋子,他了解国师非比寻常。
这个问题恰是测试他政治智慧的时刻。
林澈的手指轻轻的敲打着黑漆漆的桌面。
语气平和,却透出深沉的自信:“陛下,这风起云涌的背后,或有蛟龙潜伏,非善类也。”
“嗯?”朱元璋挑起眉毛。
“国师,你的意思是…”
“此番动荡,非小邦本心所为。”
林澈缓缓的开口,声音如同远古的钟声,在宽敞的密室中回荡着。
“其中必有外国势力的影子。”
朱元璋面露沉思,沉默片刻之后说道:“你有何良策?”
林澈微笑站起来,手中握着一卷素雅的竹简,他的声音平缓而坚定:“回归大明的怀抱,非一日之功,此事需要以静制动,须要用细水长流之计,我需要前往这南部边疆,与小邦君主面谈,借助大明的恩威,我自有办法让其醒悟。”
林澈的语气平和,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朱元璋沉默到了一会儿,这是他头一次听国师提出使用外交手腕的建议。
便点点头:“好,此事酒泉有你全权处理,朕相信你。”
林澈问问鞠躬,转身消失在密室的暗门之后。
几天后,在南部边疆的一座古朴的宫殿中,林澈省行一袭青衣,面对的这位南边小邦的年轻君主,一位有着雄心但经验尚浅的年轻人。
君主的目光之中满是警惕与好奇,他观察着这位传闻中的国师,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探知一二.
“你就是大明的国师林澈?”他试探的问道。
林澈点了点头,眼神中不露任何的波动,平静的回答,“正是在下。”
“大明国师亲自来本邦,本王感到无比荣幸。”年轻君主语气中略带讽刺。
“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求自主的决心。”
林澈并不回避君主的锋芒,只是缓缓开口:‘君主年轻气盛,为国为民之心,甚是了得,但求独立之路,岂能一意孤行?’
年轻君王面露不悦,眼中的坚定却是越发的明显:“国师的意思,我们就该永远臣服于大明摆布吗?”
林澈轻轻摇头,“大明绵延千年,秩序井然,这其中自有其道,你我的对话,不然转化为叙说双方未来的盟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