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怡没有在意他后面的话,回到住处将孩子放到卧室的床上,吩咐仆人准备食物衣物还有洗澡水。
作者有话要说:
前半段主要是讲述了木怡四年内的事,觉得无聊的可以跳过看结尾的内容。
有点卡文
第149章 古代篇(二)
目前已经是大唐首富的木怡自然不可能还是住在客栈租个院子里,几年前便着手在长安买了平康街一个五进的宅院,崇化街一个七进的宅院。另外木怡多年来来往四方做生意,落脚之处大多都是购进一处风景秀丽的庄子,也不在意以后是不是还会回来。若看上了哪方的景色,把土地田产买了下来也是常有的。几年下来,这宅院庄子田地之类的不动产,积累下来甚为可观,地契房契全放在长宽高一米的箱子里塞得满满当当的。
即便木怡的房产土地遍及大唐每一个州郡,但木怡每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还是首都长安。别看木怡在长安只有两间房产,但拿到手可不容易。
一朝国都、天子脚下,也有乞丐、贫民窟,但那都是边区的地方才有的,内城地方的房产,可是价比黄金。
崇化是与西市最近的街区,因为最接近市场,所以住的人大多是商人,但价格在周围地段一直属于小高峰,七进的院子,没有千万是拿不到的。
崇化的房子还是有价目的,可平康的房子却有钱也买不到的。端看木怡周围的住户,高官贵族不要太多。木怡一个五进的院子,对比周围的府邸显得很是迷你,却是多少人想要都要不来的。
原因无它,平康属于皇城邻边的街区,而木怡选择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平康毗邻东市。这种临近皇城地段的院子最是难得,皇帝如果在长安赏赐宅院一般就在这一圈里。
好在平康不是正儿八经的靠近皇城,是皇城的东南角。再往北的永兴和崇仁两块更是了不得皇城的正东方,古代以东为贵,这两的地方的土地已经不是一般朝臣可以想的了。
木怡也没想过要住在永兴和崇仁两处,毕竟就周围一群勋贵重臣的平康中,她一个非官非爵甚至还是一女独居的就像米饭中间插着一双筷子,怎么看怎么显眼。
木怡当初只是想要在东、西两市周边各买个房子,木怡碰巧就从一个做破产的商人手上买到了七进的院子。
商议是家中大件一律不拿走,还留下了有卖身契的仆役,商人有心多得些银子但也不敢满天要价。木怡还了还价,感觉可以接受,到底省了装修和添置家具和仆役的功夫。
西市的房子去了衙门拟了地契房契,但东市那边的房子要难弄一些,木怡原本打算多等些日子看有没有合适的房产,原计划也不是在平康,而是安邑。
只是天公作美,西市的房子刚刚到手没几天,拿到契纸的仆役还没有认全脸,木怡就听说平康有个官员获罪,家中财产一律查抄充公。院子走水烧了个七零八落,但土地被收入公中,留着或给皇帝以后封赏或卖出去。
木怡动了些人脉拿到了无主的土地的一部分,就是后来木怡盖了五进宅院的地方,拿到手却并没有多难。
至于原因嘛……
当年在渭城的都是李二的亲信,现在可不就是朝中的顶梁柱,六部都有人在。至于被顶头上司吩咐过的地方主事的官员,自然不敢为难木怡。
木怡买了土地花了些时候建好房子,刚住进去的时候还不知怎么的有些紧张激动,还想着会不会遇见哪家纨绔子弟挑衅寻事的。
只是住了个把月,周围人家没有上门恭贺新房成,也没有人酷炫的说这里不是你能住的地方,就好像这里……没有人一样。就算是平时在外遇见了各府的主家,人家也是目不斜视,淡定的走过。
对此,木怡倒是不可能生出被无视的愤懑,更不可能有什么欣喜。虽有些奇怪,但也觉得这样的态度已经算得不错了。古代士农工商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阶级歧视很严重,严重到大唐首富在一般的官员面前也是被鄙视的。
其实木怡的这些“邻居”们,早就被同僚/前辈 /上司耳提面命过了。
一个商女子就算是七宗五姓的嫡枝女儿也不见得还有多尊贵!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若说态度尊敬,那是绝无可能的。行为冷漠,便理所当然了。
至于几个住在宁康的曾经亲身经历过的渭水事件的人,偶尔碰见木怡的时候,吓都要吓死了!
眼神,那更是不敢往木怡的方向瞟一眼。
说来木怡在大唐呆的时间可不短了,算上系统更新昏睡的十年,二十年都要有了。但木怡的朋友,却并不多。大多数人只能算是有几分交情,平时没什么联络,见面了能打个招呼,有困难的时候大抵还会帮上些忙。
所以,有人要登门作客,是很少见的事情。
三日前,一封拜帖送到了平康里木怡的门房手上。
拜帖经由下人送到了木怡手中,展开拜帖,上面的字笔力遒劲,铁钩银划。三两行字,不过几眼就看了过去。
虽不知他是为何而来,但这种话显然无法和下人讨论。木怡也不曾多问,只是在今日准备好亲自下厨,做上颇为丰盛的一桌菜肴。
辰时,天色正好,便听说客人上门。
来者是李二,白面微须,一双微蓝的眸子如同上好的宝石,眸色极为深沉,显示出此人极深的城府。身着深紫色云纹织锦衣衫,龙行虎步跨过门槛,声音却极小,这是轻功上佳的表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酒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