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凝决定回去找崔况聊聊。
回到家里,崔凝匆匆去凌氏那里问安,打听到崔况已经下学,便径直奔他屋里去了。
崔凝很少到崔况的屋里,以前也没有太认真去观察,这一次过来就看得仔细得多。
崔况屋里收拾的井井有条,所有的摆设都是他自己从库房里挑出来的,东西不多,但是每一样都很有韵味,外厅里靠墙还摆着两排个大书架,上面书籍很繁杂,他并不只看四书五经,还特别爱收集一些偏门杂书。
“二姐?”崔况从书架后面探出头。
崔凝走过去,才发现他的书案放在了两个书架之间的窗户边,这样就能又能隔出一个安静的空间,像个小小的书房一样,又不会影响正屋的摆设。
“什么时候改成这样?真有趣。”崔凝走进去,发现考南窗那边是书案,而考北墙的一边是个小胡床,能坐得下两个人,中间还放了一张小几,上面摆着一盘洗好的葡萄。
“坐吧。”崔况道,“二姐来找我下棋?”
崔凝在胡床上坐下,才发现几面上还画着棋盘。
“你可真会享受。”崔凝捏了葡萄塞进嘴里,又看他手边看到一半的书,封皮上写着《爻》,“你看这个作甚?”
“准备考算科啊。”崔况道。
算科,除了主要考《九章算术》、《正九廿字》、《周辞》、《史记》、《汉书》、《后汉书》之外,还考《孙子兵法》、《易经》等等一些偏门杂学,考的非常繁杂。考此科,必须是头脑灵活、学识博杂的人。
崔凝道,“先陪我说会话吧。”
崔况颌首,“说。”
“你觉得我考女官怎么样?”崔凝看他想也不想就要开口,立刻道,“不许打击我!”
崔况咽下了方要说的话,淡淡道,“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你觉得家里能同意我考女官吗?”其实崔凝还没有想好考不考,她只是想确认一下,再进行下一步打算。
“族里还没有女子考过女官,应该会有人反对,不过问题不大,最主要的是祖父一定会支持你。”崔况捏了一粒葡萄抬手一抛,张口接住。
崔凝道,“祖父……是因为祖母?”
“你说呢?”崔况白了她一眼。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你觉得我考监察司怎么样?”如果要考的话,崔凝觉得考监察司比较有用。
“哈?”崔况无情的嘲笑,“你考监察司去给魏兄端茶递水吗?”
“我就知道你说不出什么像样的话!赶紧看你的书吧!”崔凝把几上的书塞进他怀里,“祝你不落榜。”
“二姐。”崔况把书丢在胡床上,起身拉住她。
崔凝听他喊的如此真挚,不禁驻足回头。
崔况拍拍她的手,语重心长的道,“何苦为难自己。”
“信不信我揍你!”崔凝嚎道。
第七十一章 三斤老血(求粉红)
崔况笑着躲开,“二姐,你到底有没有帮我看看裴九?”
“明天就去看,你这么急吼吼作甚?要不然你随我一起去看?”崔凝道。
崔况摸了摸下巴,“近乡情怯的感觉你懂吧?”
“不懂。”崔凝不明白看个姑娘有什么好近乡情怯?
“罢了,不该对你还存一点希望。”崔况摇摇头,“反正你帮我先看看吧,若是长歪了,你先同我讲一声,我好有点心理准备。”
“哦。”崔凝懒得去管他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转言问道,“你可知道浑天监?”
崔况怔了一下,“怎么想起问这个?”
崔凝道,“我回来的时候正遇上浑天监女生徒出行的马车,大晚上也不知道去哪里。”
“难不成你考虑要考浑天监?”崔况往胡床上一躺,大爷似的,“如果是,赶紧断了这个念想吧。”
崔凝又坐回去,“为何?”
崔况顿了顿,“考浑天监的人大多都是易学家族,也有例外,但绝对不会招收有家族势力的生徒。”
“与我详细说说吧。”崔凝猜到这些东西在史书上肯定看不到,她又不好四处打听,问崔况是最好的选择。
“浑天监原名是太史监,专司卜祸易福,原来大唐还姓李的时候奉李耳为先祖,崇尚道教,太史监的势力十分强大,太史令一职也常由道家人担任,很受圣上宠信。据说太宗时期的太史令夜观天象,窥得天机,在墙上写下‘龙行有雨,泽被苍生.帝传三世,武代李兴’,而后当夜坐化飞升。太宗看见预言之后。大发雷霆,为此还杀了名将李君羡。”
太宗当时不是没有想到武氏。但是一则武氏并不靠近权力中心;二则,武氏出身、势力都不足以威胁皇权;武土彟是跟着太宗的开唐功臣,在此之前卖过豆腐、贩过柴火,发家致富成了商贾,后来跟着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太宗登基以后仕途终于荆州都督;再则。武家多生女儿。只有一个儿子还不大出息,导致与在武土彟之后武家就慢慢没落;最后,武土彟与太宗是君臣。亦是好友,太宗十分信任他。
基于以上这么多点,太宗认为太史令预言中的“武”可能并非是姓氏,恰好当时满朝文武中能与“武”沾上关系的有能力篡权的就只有李君羡。李君羡出身李氏。颇得太宗器重,年纪轻轻便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将军,他的老家是武安县,爵位为武安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温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