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故乡(2 / 2)

他们三人有时间先回去把屋子收拾了,众人回去总要吃顿中午饭的。

至于李白玉的父母就在卸孝当天再跟着大伯一家坐车回去。

回乡的路上李白玉的心情格外好。

山里的空气也特别清新,一路上总有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是在责问她。

“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看看?”

她愉快地跟所有的鸟儿和虫子打交道。

要回去了,奶奶也很开心,不过不像孙女那样兴奋。

她们回到家里后,哥哥把所有要晒的东西都抱到外面去,李白玉跟着奶奶一起在房间里打扫卫生。

等到把灰尘都打扫干净后,她们就开始擦洗各个房间了。

中午大家就烧了点水,先吃泡面了。

好在村里用的都是井水,几家合伙打的。

虽然他们不在家,井水依然有人打理。

所以井水挺干净的,但她们还是按照城里人的习惯烧开了再喝。

喝一口进去,连白开水也是甜的,沁人心脾的感觉。

下午哥哥也加入了打扫的行列。

三个人干的热火朝天的,房子太久没人住了,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太阳落山前,她们顺利把所有房间都打扫干净了。

凉席也晒干了,再把蚊帐挂上。

晚上就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了。

山里夏天的晚上还是很凉快的,就是蚊子特别多。

要是没有蚊帐,第二天脸和手那就没法见人了。

还好她们之前走的时候就把蚊帐都洗干净收起来放柜子里了。

哥哥去村子里的市集买菜回来的功夫,李白玉和奶奶就把几个房间的蚊帐都挂好了。

如果父母们回来也可以住上几天再走。

山里面没有人用冰箱,但是很多家都有冰柜。

冰柜容量大,可以放好多东西。

不过大多人家都放着不用,只有夏天天特别热的时候,用着冻点东西吃。

其余时间都可以直接放进井里冰。

李白玉家也是有冰柜的,奶奶把冰柜插上了电,说是后面可能用的上。

晚上奶奶煮的绿豆汤放了点糖,格外的好吃。

没吃完的绿豆汤奶奶就把它们冻起来了。

哥哥自告奋勇的去竹林里砍了根粗竹子回来。

在奶奶的指导下快速劈成篾子。

就这样绿豆冰棍就做好了。

山里每个人家都有一片自家的树林。

这是队里分下来的,供人们砍柴用的。

只要不私自把树大片放倒,村里是不会有人管的。

不过也不会有人这么做的。

这些树就是山里人的命。

大家像爱惜自己的子女一样保护自家的这些树。

春天和夏天的时候谁都不会去动这些树,大家只会采些花回去晒干包馍吃。

到了秋末,树叶落的差不多的时候,人们就会纷纷地给自家树林修剪。

他们砍掉下面的枝丫晒干了捆回家烧饭。割掉杂草回去引火。

再把一些苦死的树连根挖掉。

树干剁成木柴,树根留着雪天烤火。

多出来的坑就把它挖的好好的,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就再移栽点小树进来。

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

这些树不仅为村子里提供灶火,在天气特别冷的时节还给村里人送来温暖。

哥哥砍的竹子是爸爸小小的时候,爷爷亲自在自家的树林里种的。

现在竹子都长的碗口粗细了。

以前爷爷还在的时候家里所有要用的东西都是爷爷自己编的。

现在爷爷不在了,家里也没人会编了。

好在竹子编的东西都还挺耐用的,这过了三年只落了些灰,都还好好的。

剩下的竹子,李白玉有点心动了。

听奶奶说她们过去经常削竹子织毛衣,她也想学了。

她想让奶奶教她织毛衣,就得先有针。

现在有现成的竹子,她就央求哥哥给她劈成她想要的粗细。

哥哥反正无事,也觉得挺好玩的,就帮她削了。

她再用小刀修一下,磨的滑溜溜的,一根根毛衣针就做成了。

数一数有20多根呢,想织什么都够了。

她拿个袋子把它们小心装起来放好了。

今天太晚了,明天再找点毛线出来让奶奶教自己。

家里没有电视,她们祖孙三人就坐在院子里看着如水的月光和满天的繁星,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山里的夜空格外的美。

在城市里三年了,李白玉几乎没看到过星星,更别说满天的繁星了。

她此刻眼睛正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它们,仿佛眨眼的功夫它们就会溜走一样,连奶奶讲的精彩故事她也没听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