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安家(2 / 2)

晚上入住村长家中,村长便是那位慈善的老者,他老人家在村里可是当了三十多年的村长了,一直很受村民们爱戴。

家中有一老妻,两个儿子,大儿子已成亲多年,媳妇王氏,生下嫡长孙小虎于罗天立同岁,小儿子刚成亲,媳妇黎氏,皆是热情友善之人,听说罗秋韵姐弟俩为避旱灾躲不得不躲进山里过日子都同情不已。

“姑娘,既然你们姐弟打算在山下安顿,不如直接落户在陈家村如何?陈家村虽然不富裕,可民风淳朴,邻里关系不错,家弟若是上学,早晚走路到镇上也不算远。”老村长试探道。

罗秋韵想想,回应说:“不知村里可有房子出售?倘若我们姐弟在此落脚,必定要买房子,置些田地。”

“买房子?村口那边倒是有一户人家前些日子搬走了,不过,他家比较富裕,建的是青砖瓦房,而且去年秋天才建好的,住没多久,要价会高一些。”老者说罢,担心罗秋韵接受不了,又道一句,“姑娘若是手头紧的话,不如暂时住在老朽家中,待手头宽裕些,再买个宅基搭两间茅屋如何?”

“多谢村长好意,你就跟我说说那间屋子要价几何吧?我们姐弟俩虽然逃难沦落到此,但是离家前带的银子还在,应该够安顿用的。”

“如此也好,那户人家托我卖的价格是五十两,家具什么的,他那都有,你若想要,我可以给你压一下价,估摸着四十两左右可以拿下。”老者如实说。

见罗秋韵没什么意见,又接着道:“姑娘之前说要买地,他家屋前正好有二十亩好田,价格还算合理,六两一亩,你看要多少?”

“二十亩?一亩六两,总共一百二十两,倒是在承受范围,不知附近还有没有旱地卖?”罗秋韵沉吟一下问。

“旱地?我想想,”老村长在一旁沉思起来,稍后道:“有倒是有,不过,这地跟一座山连在一起,有百八十亩,而且卖主要求买家买地时连山头一起买走,就不大合算了。”

“不知这地在哪里?价格总计几何?”罗秋韵问。

老村长说:“不远,就在我说的那户人家屋子背后,不过,卖主不是同一个人,姑娘若要买的话,价格可以低点,一亩一两银子,到时候这屋前屋后的地便都归你了!”

“连在一起啊,还不错,那就买吧,村长,什么时候可以落契约?”罗秋韵想了想问。

老村长说:“明日即可,只是不知姑娘要红契还是白契?若是红契得去镇上衙门一趟,让他们给我们过契,需要交纳一点契约钱。”

“红契,免得到时候闹纷争。”罗秋韵不介意多花一点钱,反正大头都出了,何必在乎这点小钱。

“也好,令弟是读书人,办了红契后,他日倘若考上秀才便能免税了,虽然看着多花几个钱,但是有官府作证,也不用担心别人侵占。”老村长感叹说,显然罗秋韵刚刚的大手笔让他意识到罗秋韵他们并不缺钱,加上罗天立要入学堂念书,便以为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少爷。

“倒是麻烦您老了。”罗秋韵得知老村长明日会陪同自己全程走一趟,打心底里感激道。

“莫说这些,老朽应该做的。”老村长摆摆手,笑着谦虚道。

一夜无话,第二日早起,先去看了房子和田地,感觉还不错,便付了钱,随后到县城把红契一起办。

房契、地契,一共三张,契约费七两,房钱四十两,田地加起来三百二十两,另给五两老村长当中介费,总共花了三百七十两,支出有点大,不过,想着那是平白得来的银钱,罗秋韵倒不觉得怎么心疼。

只是这么一来,他们姐弟在村民们的心目中的形象立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老村长,眼看着罗秋韵又是买房,又是买地,几百两银子一下子掏出来却眼睛都不眨一下,心里越发坚定他们家以前是大户人家,说话也比先前更客气了。

从衙门回来,看到天色还早,罗秋韵便抱着小孩,领着罗天立去新买的屋子收拾一番,准备即日入住。

离开前,老村长一家大小倒是热情挽留,可惜罗秋韵去意已决,大家见劝说不动,只好退而求其次,过去帮忙一起收拾。

正如老村长先前说的那般,这房子还是不错的,青砖碧瓦,一应家具齐全,只需清洗一番便能用了,花费不了多少工夫,唯一缺的是被褥,先前走得急,众人都忘了这茬。

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晚上气温仍旧很低的,倘若没有被褥,指不定冷成什么样子,罗秋韵是无所谓,两个孩子却不成,特别是小的那个,一不小心感冒了就糟糕了。

所以,罗秋韵必须赶在天黑前买到,只是现在再去镇上已然来不及了,村里是可以找人买,但她初来乍到,不清楚状况也买不了。

后来,还是多亏了老村长他大儿媳妇帮忙,找那些准备好嫁妆的人家问来了两套,花钱买下才解决了。

因为第一天入住,什么都没准备好,罗秋韵并没有将老村长一家留下来吃饭,以示报答。不过,以后都是在同一个村子住着,两家相隔也不算远,往来铁定不少,要回报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或者等她彻底安顿下来,再请大家一起过来吃顿饭也行,反正新屋入住到时候也需要看日子请客的,她并不着急。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