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观看胡老板早年经商的经历,元青看到商人的不易。觉得胡老板的成功不是偶然,一位有志向肯努力的商人,迟早会获得成功。
看到剧中关键人物登场,元青目不转睛的看着,知道剧情到了催泪的环节。上台的角色扮演胡家的忠仆,忠心耿耿的仆人愿意为了少爷付出生命。
戏台上的戏子努力的表现,渐渐的融入到角色中。看着老仆人缓缓倒下,扮演胡老板的戏子放声大哭,怒骂当地官府勾结山贼,怒骂世道不公让善人没有善果。
台下泪点低的看客,掏出手绢悄悄擦眼泪,台上的一幕让人揪心。明明胡老板努力做生意,努力讨好权贵,为什么还会被小人算计呢,若不是老仆人替他挡了暗箭,倒在地上的人就是胡老板了。
看见台下的看客落泪,元青满意的点点头,“初墨你的文采不错,知道什么样的词汇可以打动人心,这几句台词写的太好了,让人深有感触呀。”
淡笑着接受皇上的夸奖,熊初墨谦虚的说她还需要多学习,“得了皇上的指点,我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台词。这些人演的不错,这家戏班子口碑好,皇上可以和他们多合作。”
能得到熊初墨的认可,说明这家戏班子有过人之处,元青记下熊初墨的推荐。
新戏结束的时候,看客们献上热烈的掌声,还有人大方的往台上丢银子,花费时间看新戏看客觉得值。
元青跟着鼓掌,夸奖台上的戏子表现的好,递给王采紫几张银票,“交给戏班子的班主,让班主好好做事,日后有机会再合作。这出戏应该会火起来,戏班子的人要忙了。”
元青的推测没有错,接地气的新戏成为京城的热门话题。看一出戏的价钱不贵,京城的百姓不缺这点儿小钱,拖家带口的走进戏院看戏,看到最后泪撒在衣衫上。
看过新戏的人,都觉得胡老板不容易,撑起胡家的生意,是个励志的人物。看戏的商人们哭的伤心,在戏中的角色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得知新戏受欢迎,洋洋得意的元青去找苏丞相,“我的主意不错吧,比起各种谣言,百姓更喜欢看戏。百姓知道胡老板经商的不易,会对商人这一群体有新的认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苏晋东夸奖元青聪明,处理事情的办法好,“皇上现在做事有章法,懂得用迂回的办法达到目的。下朝的时候,我听官员讨论新戏,新戏很受欢迎,很多官员有空会去看。”
不爱居功的元青,夸奖熊初墨的文笔好,“初墨才华横溢,写的故事生动感人,那些感人的词汇真让人感动。这个故事不是初墨胡写的,是胡老板身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胡老板真的被老仆人救下。”
拥有现代人思维的元青,无法理解为什么仆人可以替胡老板送命,真心觉得忠仆比亲友更可靠,毕竟很少有人为救另一个人送命。
苏晋东笑着说这样的忠仆有很多,“我早年游学的时候,也被老仆人救过,我很感激他归还卖身契,让他回到故乡开始新生活。”
回想苏家的那位老仆人,苏晋东思绪万千,很感激那位仆人的帮助,若不然他会在游学的路上丧命。
元青笑着夸苏丞相做得好,“苏丞相你做的对,归还卖身契是对忠仆最好的奖励,那位仆人会感激你。”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