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元青听到系统提醒说客人到了。看见东边来了一群人,来客是附近山村的村民,衣着上带着补丁脸色蜡黄,相同点是人人都消瘦。看看来客,再看看元家村的村民,元青认为元家村的生活水平,在附近名列前茅。果然还是要提高百姓的收入,收入提高了,百姓才会舍得吃穿。收到元村长邀请的几位村长,带着有空闲时间的村民出门。一条路上他们说说笑笑,好奇元村长突然邀请他们有何要事,猜测元村长家有什么喜事。
来到村口一看,个个目瞪口呆,看到的是整洁的村庄。看见村民房前屋后,种满了颜色各异的野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乡下人为三餐奔波,心里有对美好的向往,眼前的美景像一幅画。元村长挺直腰板走过来,得意洋洋的说道:“怎么一个个走不动道,你们没有看花眼,眼前的村子正是元家村。村里人忙前忙后,才有现在整洁的环境。”刘家村的村长是个粗人,不解元家村的人瞎折腾什么,“咱们乡下人生活不讲究,何必整这些花花肠子。老元你们没糊涂吧,房前屋后种这么多野花,也不怕招马蜂。咦你的头发怎么梳的发亮,这么一打扮看起来真别扭。”刘村长的话让现场的气氛和乐,元村长趁机唠唠叨叨的说讲卫生的好处。自从村里人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以后,生活似乎多了色彩。除了为生计操劳,多了生活的趣味,这是以往面朝庄稼地感受不到的。
王家村的村长年纪大,发现元家村的村民面色红润衣着干净,精神面貌跟他们不同,感叹元家村的机遇来了,“元家村发达,莫要忘记我们这些老朋友,我等有心帮助村民可惜没有本事。”元村长拍拍胸脯说不会忘记老朋友,带着村民去学堂,告诉客人学堂招收附近村子的学生。元青有心帮元正德正名,开口大声说道:“元正德想必大家听说过这个名字,他父母的离世有隐情,如今大仇已报,一改消沉的状态,在村里当夫子教书育人,是他提议村长招收附近的孩子,作为读书人他深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村民们感到惊喜,个个都夸元正德仁义。几十里外老秀才开的学堂,收学生看家世,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学费。而元正德这里只需给孩子准备笔墨纸砚,是性价比最高的学堂,村民自然很开心。元青帮元正德说几句好话后不再多言,站在一旁看着村民提起学堂开心的模样。系统感慨万千,“乡下才是最需要学堂的地方啊,京城那些自认为志向高远的读书人,经常写文章抱怨怀才不遇,没见他们为国家做任何贡献,只会写一些酸溜溜的文章,抒发心里的不满。还不如回老家开办学堂教书育人,好歹为家乡做善事。”元青冷冷的一笑,“你说的那种清高的读书人没救了。他们自私的很,哪里舍得放弃繁华的城池,回到故乡当清贫的夫子。元正德若不是遭遇家庭变故,不会安下心留在村里。”系统替元青发愁,知道元青有心推广教育,提高百姓受教育的程度,这种想法在封建时代比登天还难。心气高的读书人放不下架子,自认为读书人高一等,不愿接触农家子弟。元青告诉系统说不着急,日后从农家走出来的读书人多了,可以让他们回到故乡造福乡邻。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