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青花瓷碗,苏晋东不紧不慢的用小勺搅拌甜汤,询问皇上为何邀请两位大学者写文章,“在外人看来,李老爷子和徐山长不是一路人,有些人总爱把二人放在一起评论。二人身后有仰慕他们的读书人,年轻的读书人傲气,看对方不顺眼。”
元青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知道苏晋东不是爱开玩笑的人,紧张的握紧衣袖,“读书人文斗不解气,莫非私下见面斗殴,闹到大理寺去了?”
苏晋东心生哭笑不得的感觉,“皇上想到哪里去了,读书人动笔不动手,不会粗鲁的打架。你打算借两位学者的名气推广无烟煤,该事先和我商量一下,事关读书人不得不慎重。”
作为文人群体中的一员,苏晋东知道文人的心思深。元青是好意,就怕有人用元青的善意做文章,让两位老者不喜元青不值得。
元青不好意思的笑笑,在心里祈祷读书人别闹事,安静的欣赏佳作就好了。
两篇佳作摆在李策的书桌上,李策深思许久,想到脑袋落地的赵千帆失望的叹口气,“小瞧了小皇帝,看似不着调的人,对长辈这般狠心,日后八成会是冷酷无情的帝王。该给读书人找事做,按照计划行事吧。”
两位青衣小厮恭敬的退下,按照李策的吩咐,拨动京城平静的湖面。
太学的学子听闻山下的流言坐不住,站出来支持徐山长,坚定不移的认为徐山长才华比李登科好。徐山长从未中断过学习,勤勤恳恳的一心向上,踏足官场的李登科哪里比得上。
史部的官吏不高兴,不满学子幼稚的想法。李登科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在史部任职看过的典籍数不清,肚里的学识徐良山比不过。
两伙人各自有理,写文章不过瘾,约在茶馆见面理论。方一川作为口才好的太学学子,手握纸扇为徐山长发声。
李飞在史部任职又是李登科的远亲,帮李登科说话态度真诚,引经据典架势不输给方一川。
元青坐在角落里看戏,听不懂文人张口就来的典故,“两位都有才华,说的话我听不懂,采紫依你看谁会赢。”
王采紫耸肩表示看不出谁更厉害,李家旁支才华不低,大家族的底蕴深。来自世家的方一川,才华可以凌驾同龄人之上。
元青听了一会儿辩论无聊的打哈欠,读书人争论真无趣,还没街头泼妇骂街有意思。
小四儿笑眯眯的走进茶馆,把热乎的驴肉火烧递给元青,递给她两张纸,“公子你看又有人赞美火炕和无烟煤,写的文章很有趣。”
元青打起精神低头认真看文章,看过以后忍不住笑起来,“我就爱看白话文写的文章,这是谁写的文章妙趣横生。”
小四儿低声汇报打探的小道消息,“奴才找人打听过,是夏将军写的文章。夏将军不是读书那块料,私下偏爱写文章自娱自乐,还喜欢书法作画。”
扭头看看争论不休的二人,元青露出一抹坏笑,走上前当和事佬,“两位说累了吧,坐下喝杯茶消消气,都是读书人别伤了和气。”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