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1 / 1)

穿到民国做裁缝 西枫 1137 字 2个月前

“看完整场表演,再望见这一幕,真别有感触。”

“诶呀,我还真入镜了。”纪轻舟轻声嘀咕,象征性地给自己鼓了鼓掌。

眼下这一看,的确画质模糊,但熟悉他的人想必还是能一眼认出他来。

不过眼下他在上海也算立稳脚跟了,就连交换身份的事情,解予安也知道了,即便是京城那个陆经理亲自找上门来,他也毫无畏惧。

待影片落幕,音乐停止,他转头朝身边人道:“很精彩的表演。”

解予安应声:“嗯,眼睛都被擦亮了。”

纪轻舟轻哼了声,拉着他手臂起身道:“走吧,退场喽,去你家吃夜饭。”

楼下,刚结束一场影片的普通放映厅同样有大量人流涌出。

“真是出乎意料,和我开始所想的情节全然不同,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片子。不过确实好看,不论女演员还是那些漂亮衣服……

孟莲正犹豫着是否要答应这个提议,抬眼望见前方迎面而来的人群,突然顿住了目光。

孟莲连忙摇摇头收回目光,不好意思说自己觉得影片最后出场的那位青年样貌似很是清新俊逸,令她又有些春心萌动。

怎可能这么巧,她觉得自己真是有些犯花痴,忙撇开心思道:“那就去吧,我也想去看看。”

影片上映的第二天是八月半的中秋节, 也是解予安乘车返回南京的日子。

当日睡到自然醒后, 解予安才不紧不慢地起来收拾行李。

接下来的日子必然会开始降温,纪轻舟便帮他把衣橱里的夹棉衣裤都拿了出来, 折叠整齐地塞进了行李箱。

“等会儿一道吃个饭,我就不送你去火车站了, 一来一回的也要费不少时间。”

解予安合起箱子的动作一顿,抬起眼睫问:“这么舍得我走?”

接着又顺势抚摸了下他的脸庞, 安慰道:“再说, 反正下个月也是要见面的嘛,不必每次都要去火车站依依惜别一番。”

仿佛纪轻舟已经习惯了离别, 不习惯的只有自己而已。

纪轻舟见他这副模样,又有些心软:“要不, 我还是送你去车站?”

他熟练地抬起手臂将人搂进怀里,侧脸贴在对方柔软的睡衣上,阖着双目一动不动地抱了好一阵,才静静开口:“下个月,要来看我。”

“你觉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好像在玩游戏一样,那种搜集拼图碎片兑换最终大奖的游戏。每次分开后,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很多名为思念的小碎片,集满拼图,才能兑换一次见面。”

“那你的意思,是怪我没有努力搜集喽?”纪轻舟侧转过头:“当初是哪个犟种非要去南京的,死都劝不动。”

纪轻舟被他这干脆的服输态度逗乐。

“嗯。”解予安淡淡应了声,闭着眼眸,缓缓将拥抱收紧。

中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不变的是世纪时装店火热的生意。

伴随着电影的热映,一股简约、舒适的摩登新装潮流风靡上海。

凡是自诩进步的新青年男女,衣柜里怎么也要有一套世纪牌的衣服,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时,才能撑得起场面。

愈多的人穿着,愈能带起风尚。

别说那些在影片中出现过的热门款式了,连上一季未售完的夏款也被抢购一空,员工们每日补货上货都来不及,到最后只能限量出售。

电影上映不到三日,纪轻舟就看到有报纸批评这电影华而不实,没有什么内涵。

不过只要成为公众人物,有支持褒奖,必然就会有批评讥讽,对此,纪轻舟也早有心理准备。

但看到那些上纲上线指责他“崇洋媚外”、“有卖国之嫌疑”的言论,就令他很是生气了。

“女界人士莫不在意服装之时髦美丽,然国内时装初发展,具有新装创意者,寥寥无几,今有一人脱颖而出,将其独出心裁之创意以时装表演形式,低门槛展示于民众,不鼓舞感激便罢,如何能用‘卖国’之词妄言揣测?”

“我以为崇洋媚外者,周身穿戴皆为舶来洋货,才可冠得上这一严苛谴责。

文章的最后,还引用了时装业公会理事长严老板的一段采访做结尾:

沪报在上海新闻界不能说拥有特别高的威信度,但在街头巷尾的传播度上,却是数一数二的。

纪轻舟读到报纸,看得也很是痛快,当日就赶制了一面写有“仗义执言美食家”的锦旗,亲自送去了沪报馆,被邱文信美滋滋地挂到了他办公桌旁的墙面上。

离开了纸媒,他每日的生活状态依旧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是杂志社、工作室、裁缝学校三点一线地辗转于各个上班点。

位于霞飞路931号的大别墅,在经过几日的手续办理后,正式转到了他的名下,可以开始准备这座手工坊内部的装潢布置了。

最开始只是先去木行定做了一批裁剪桌与办公桌椅,待桌台到位,又将工作室的人台模特、缝纫机、熨烫设备等陆续搬了过去。

毕竟那新别墅空间更为宽阔明亮,也更好施展手脚。

同时,招收裁缝、缝纫工、绣花工,以及鞋匠、制帽匠等其他种类工匠的招聘启示也张贴了出去,打算慢慢地扩招起人手,组建起相对独立、具有品牌特色的生产线。

一楼的会客室也回归了它原本的功能,纯用来接待顾客,唯独二楼西侧的工作间仍保留着一些裁缝设备,方便纪轻舟和他的学生需要时使用。

一来是习惯了这边相对清幽的环境,二来则是屋子里堆积的草稿资料太多,要搬移又要花费好一阵工夫收拾整理,就懒得费这个劲了。

正当纪轻舟独自坐于蝴蝶桌前,听着沙沙落雨声,为明年春季那场大秀画着图稿时,骆明煊造访了他的办公室,告诉了他两个好消息。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分店的生意,最近一段时间尤为的兴隆。

骆明煊脱下了被雨水沾湿的皮夹克挂在门后衣钩上,将安乐椅拉到了纪轻舟的办公桌旁,靠着摇椅,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有一回,一件裙子,某个尺码只剩下了一件货,而有两位夫人都想要,她们派来的伙计当场争执了起来,连店员也拉不住手,好在有位夫人知晓此事,退让了一步,才没有闹出事端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