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其实我有私心(2 / 2)

减少灌溉付出,减少虫害就等于增加亩产量,杨司马虽然将信将疑,但直觉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壮举。

林桑告诉他:“我们村从今年春耕开始,会尝试这样的水田种稻再记录下整个过程编纂成册。”

这就是要将专利技术推广惠民的意思了,跟治理蝗灾和挖掘水源一样。

假如这些技术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确实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啊,往重了说提升的是越国的国本。

大雪天里,杨司马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在沸腾。他本是来看看旱田种菜的,再想不到有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

他一撩长袍,对着钱家人就拜了下去。

“杨谦替天下苍生谢过大嫂子一家。你们家里有这样的利器却不藏私,是天下百姓的福气!”

原来杨司马叫杨谦,可是这世道哪有官跪民的,就算是替天下苍生,谁也不敢受司马爷这一拜。

林桑他们躲得比兔子还快,一路跟着看热闹的百姓不少,他们不久前被司马爷扶起过,这时都抢着来扶杨司马。

当初钱里长提出改旱田为水田,他们只觉得以后免去浇水灌溉的活,省了不少力气。虽然挖沟渠要花精力,但也是一劳永逸的好事。

没想到这还跟天下民生息息相关,不知觉又将功劳算在了越来越神的秀才公头上。

已经有些找不着北的司马爷终于看到了钱家神奇的暖棚,被吴大砸裂却依然坚挺的玻璃也很显眼。

除了暖棚还有沼气池,有设了排粪渠的牲口棚和公厕。

林桑给杨司马讲了沼气的循环原理。

“公厕和牲口棚里的栏粪,还有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汇集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气可以代替木柴燃烧,一路给屋里供暖,一路用作生活热水,还有一路供给灶台做饭。”

当然这都需要特殊的设备,都由林桑提出理念,小东和周家父子设计定制。一部分用竹制,一部分用陶器烧制。

从沼气池的刻度杆来看,这几天的池子里已经发酵出一些气体。当着杨家母子和钱家人,林桑来了场沼气首秀。

首先是生活热水,沼气燃料的热水器将水烧热储存,通过屋顶的竹管通向水池和淋浴房。

淋浴房太过私密,林桑带他们体验了洗脸池的热水。

林桑请司马娘和自己婆母先试,她打开竹制的龙头,温热的水缓缓淌出。俩老太太伸手洗手,淋到热水的瞬间都触电般缩回了手。

司马娘瞪大了眼睛:“大闺女,这是怎么回事,竹管里真的有热水?”她不敢置信地再次伸出手。

水并不烫,是温热的,淋在冻僵的手心里说不出地舒适。

林桑再打开燃气灶,一拧开关,窜起的火苗又灼伤了大家的眼睛。

“这是——”莫不是戏法吧,杨司马真想搓搓眼睛。

“这是我在一家窑厂定制的沼气灶台。”林桑解释。

首秀效果还不错,如果能借此推广出去,她这个穿越人士花了两个月投钱搞建设,总算有一点挣钱眉目了。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