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再养些牛羊怎么样(2 / 2)

孩子们这样她反而不落忍,好在这一大锅也够,她宣布:“一人一块,尝尝你们大嫂的手艺。”

小中第一个欢呼着冲过来,小银本要推辞,被林桑一口喂到嘴里。

“怎么样,好吃吗?”

“好吃,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大家吃完依旧一脸陶醉。

小桃本来还有些没把握,可不仅婆婆夸奖,还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她有了信心。小东也觉得惊喜,以前家里不管做什么都一个味道,没想到自家媳妇还有这个能耐。

林桑是欣慰后继有人,看来主厨的位置可以慢慢交出去了。

她让小东给师父送去,小南送去爷爷家:“剩下的米饭也带上,如果吃不完让他们下顿蒸一蒸。”

红烧肉越蒸越软烂入味,她给小桃留下一些加餐,就煨在炭盆上。

有炭了就是方便,不仅能取暖,还能温着要喝的热水,还有孕妇随时的加餐。

只是到底不环保。现在不讲究碳综合,但穿越一趟,有些经验是不是可以尽早吸取?

这还是个农耕大国,千年后才会发展工业。但一定要走上先破坏再治理的路线吗?防治结合,不如在发展前就预防到位。

她跟几个环保达人一起建生态农场,就是为了实现绿色有机循环,农场里节能减排,连电都不用国家的,而是用沼气发电。

想到屋外棚里的家禽,还有她准备养的兔子,林桑有些心动。在千年前的村子里用沼气做能源,不知道算不算异想天开?

如果这样的话,家禽、兔子这些小型动物的粪便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牲畜才行。

可眼下是荒年,应该可劲儿折腾粮食才是王道。

但谁也没规定,环保建设和发展民生就一定是矛盾的。她有一个现成的农场可以参考,虽然只开发了第一期,也足够她复刻了。

堂屋里的灯火明亮,林桑思绪飘得很远,手里扯的棉兜却不停,孩子们也越做越熟练,很快絮状的蚕丝堆积如山。

渐渐地,大家眼神开始飘了,林桑也注意到了,刚恍然大悟,果然,沉不住气的小中跑来问她:“娘,今天什么时间上课?”

大家有这样的求知欲,林总也是高兴。

她能说什么呢,说就是她的教育太成功。她手头麻溜个不停,一个个棉兜堆成小山:“再等一会,你们两个哥哥回来了就上课。”

小东去了师父家一定唠上了,小南怎么也半天没回来?

刚说完小南跑进了门,他一回来就说:“娘,阿奶那边问我,那些蚕茧要怎样做成衣服?”

蚕茧不会用,林桑一呆,越国民间不养蚕吗?是她想岔了。

因为这条白沙江,她认定现在住的村子,就是她千年后的农场所在。

那个农场附近家家养蚕缫丝,她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古传下去的习俗。她想不明白,越国不养蚕,那无地不桑的是什么地方?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