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冰箱里囤了不少蛋类,她有心给孩子们补补身子,苦于缺少拿出来的契机。
能养鸡鸭自然是好了,但是小南皱皱眉问母亲:“娘,这两个月地里没什么菜,也没有粮食,我们用什么喂?”
小米说:“我今天再往深一些的山里去,多采些野菜。”
娘说要养鸡鸭,她眼睛都亮了。蛋羹太好吃,是她这辈子从没吃过的好滋味,哪怕天天往山里跑她也愿意。
只要熬过冬天,来年开了春,地里的野菜就多了,只要不继续干旱,家里菜地也能种菜。
但是林桑说:“都是傻孩子,用粮食喂鸡鸭得多浪费,挖野菜喂还不把人累死。”
小东问:“娘,那我们用什么养?”
林桑自信道:“当然用虫子养,鸡鸭更喜欢吃。而且吃虫的鸡鸭,下的蛋也更香,肉更好吃。”
这话是真的,她农场的禽类都是放养,吃的都是虫类和草籽。鸡鸭鹅蛋金黄喷香,所有人来了都爱吃。
小西也问:“可是娘,我们家里也没有虫子。”
林桑心里想的是,不,家里有,只是你意识不到。嘴上说的是:“家里没有,外面地里有啊。”
“地里?”这群村里的娃脑子也一时转不过来。
林桑叹口气:“我记得你们爹以前说过,大旱后的土地干燥,有一种虫卵特别多,来年哪怕不继续大旱,也会有虫灾。”
也不知道这钱秀才生前懂不懂这些,反正眼下无对症,有什么好事就往他身上安。
要不然她一介农妇,懂太多不合理。
小东喊起来:“蝗虫,一定是蝗虫,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蝗虫大灾,把田里稻谷吃得精光。”他想起就打颤,虫灾比旱灾还可怕,他那时候还小,但已经记事了。
小一岁多的南子就没这个印象,但光是听说就够可怕的,他脸色瞬间变了,忧心道:“娘,那明年会不会——?”
林桑在现代也是见过蝗灾的,遮天蔽日的蝗虫过境,稻田尽毁,日月无光。
这里可没有高科技种植保障,她也打了个哆嗦,认真考虑起事件的严重性。
越国以水稻田为主,相比旱田,受蝗灾影响较小。可如果往年水田受灾也这么重,该如何民不聊生了?
她道:“我们先买些鸡鸭,去田里吃虫卵,我再多跑镇上几趟,问问有学问的人,有没有防蝗虫的方法。”
去镇上是真,要不然很多戏法没法变,但古人防治虫害的办法有限,还不如她知道得多。
听娘这么有把握,孩子们稍稍放下忧心。早饭后,小南夫妇又上了山,其他孩子也继续忙碌手中的活。
叮嘱了一句中午回来吃饭,林桑又躲进农场书房,翻箱倒柜找资料书。
虫害的防治,以防为主。翻了半天,她决定,先养成村里第一条生物链。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