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活了两天,这天埋好了莲种,挖完了沟放了水,余冬槿瞧着水面浑浊的池塘,想象着这里以后水塘清澈莲花群群的模样,忍不住咧嘴直乐。
这笑脸,瞧的遥云心里忍不住的发软。
帮忙干活的叔叔伯伯们这天到李家吃了饭,结了工钱,一共六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9/16页)
人,他们商量了下,觉得乡里乡亲的,那帮忙种地时干的那点不费事的活就不算天数,和余冬槿说只算开荒与挖池塘,这一共花了五天,只要了余冬槿三百文。
晚上,余冬槿瞧着箱子里剩下的银钱和铜板,叹了口气,“这段时间全是出项,都没个进项,哎。”
遥云闻言想了想:“下回去城里之前,我打些猎物,好带过去也换些银子。”
余冬槿闻言,觉得好,高兴点头,“嗯。”
两人待池塘变清澈,家中两块地里的秧苗全部长起,插完了秧,才终于开始准备入城。
这期间,他俩给地里灌水,把池塘插好了围栏,扳了一大堆的笋子来晾,捡了一大堆菌子来晒,还采了可以堆成山的野芹菜摘了叶子用坛子腌了起来,又带着孩子们去小溪里抓了巴掌大的清水鱼,用家里剩的那些炭盖着烘笼烘了,这些东西,都家里放一半他们带出去一半。
那群孩子以前自己也抓鱼,但都没遥云利索,几个胆子大的男孩女孩,还凑到遥云身边问他抓鱼要领,遥云很耐心的教了,但叮嘱他们,别去水太深的地方,小孩们都点头表示知道。
做完这些活计还有时间,余冬槿与遥云爬到屋顶看了看,然后去镇上买了瓦片,把李家大宅顶上的瓦捡了捡,到处修了修。
进城前两天,余冬槿拿着遥云打的兔子和鸡,敲响了李家附近几家邻居的门。
找邻居们,主要是有两件事。
一是乐正不肯进城,他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余冬槿不放心,所以就得拜托邻居们照顾一下,暂时是这样。
他和爷爷打听过了,昨晚又和遥云商量了下,原身是秀才,虽然这身份不能叫家里的地免了粮税,却能免徭役,家里还能有仆从,余冬槿想着,实在不行他就去买个仆人回来照顾爷爷,虽然这不符合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他只能安慰自己,反正他肯定不会苛待仆从的,到时候人家进了他家,他给人家发工钱,啥时候人能存钱把卖身契买回去的时候,他就放人家走。
第二呢则就是拜托他们家有空去田里时,顺道也帮他们瞧瞧地里的情况。
几家邻居自然没有话说,拿着他们给的新鲜野物那是笑的见牙不见眼,这和给钱也没什么区别了,他们是肯定不舍得把这些野物煮了吃了的,都会用来换钱。
几家人还商量着轮着去李家看老爷子,你今天我明天的,排个班儿,不过这个余冬槿不晓得。而地里那点儿事儿,这个也是顺便的,几家人也都爽快答应。
而出发去城里的前一天晚上,乐正却与余冬槿闹起了脾气。
余冬槿要带走大黄,老爷子嘴里不说,心里却不高兴,面上也显露出来了,瞧着很是不舍得,老拿眼睛瞅他。
余冬槿被他那幽怨的小眼神看的,简直头皮发麻,一时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爷爷真是的,就这么喜欢他家这只黄皮耗子么?
大黄这时被乐正拿出来,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老爷子早就会开关它那些零食袋零食盒子了,自己拿了个冻干鹌鹑给大黄吃。
那些塑料做的包装袋包装盒在古人眼里看来自然很不寻常,但老爷子也没问过,他心思通透,不该问的向来不问。
大黄半瘫在老爷子搁在桌子上的手掌上,小嘴吧嗒的,吃的美极了,看的余冬槿眼角忍不住抽抽。
这家伙,可真会享受!
乐正:“你们进城,不是要开店么?那不就忙么?”
余冬槿听了好笑,他哪能不懂乐正的意思,这话中话的意思是,到时候他们忙起来就不顾上大黄了,那大黄去城里有什么意思?不如留在家里陪他,他比他们能照顾这小妖怪。
这是胡搅蛮缠呢,大黄这家伙白天睡觉晚上玩,能需要什么照顾?但爷爷都这般怨念了,余冬槿也无法,只得在咽下嘴里遥云给他剥掉大刺的鱼干后,指着桌上的大黄说:“那咱们问问大黄好了,它又不是不会说话,看它自个儿想待在哪边。”
乐正一听,可不是么,大黄会说话啊,也得听它的意见,便低头去看桌上自己一直用手掌托着的大黄。
大黄这个小滑头,一直一边吃一边听他们说话呢,见在座的三人都朝自己看来,顿时感觉手上的鹌鹑干都不香了,啪叽一下把鹌鹑干扔到一边,先给自己洗了个脸梳了个毛。
余冬槿看的那叫一个气,用指头戳戳他的背毛,喊:“问你意见呢,还不快说!”
他这动作昨晚,乐正就不甚赞同的看孙子一眼,用另一只手虚虚挡着,把大黄护在里头,看的余冬槿又是一阵牙酸。
大黄这才慢悠悠的开口:“姐姐说要尊老爱幼,所以我要和爷爷一起。”说完,它还看了眼遥云,又说:“反正宝宝现在都结婚了。”
余冬槿:“……”他看了眼遥云,脸顿时有点红。
乐正则好奇:“这姐姐?是谁啊?还有宝宝,又是谁啊?”
余冬槿大惊,连忙在大黄答话之前道:“不知道,可能大黄以前有个同胞姐姐吧。”至于宝宝,他一指遥云:“是他!”
遥云与乐正都看余冬槿,表情都很复杂。
乐正瞅了眼遥云,在心里嘀咕:他这孙媳妇还能是宝宝?宝宝,听听!这像话么?
余冬槿才不管他俩的想法,抓起眼睛滴溜溜转的大黄狠狠揉捏了一阵,气道:“你这家伙!”居然抛下他喜欢上了爷爷,但他也没真的多气。
家里包括大黄三个灵物,圆圆墩墩和人不亲,说话也不利落,只大黄习惯被家养,虽然一般不开口,但开口说起话来时却挺流利,有它在家陪着爷爷也好,于是他只能道:“算爷爷没有白疼你,那你就在家里陪着爷爷吧。”
这下子,老爷子终于是眉开眼笑了。
68
四月二十三,天蒙蒙亮,余冬槿与遥云打开了门脸房的门,给他们的小店上了牌匾。
周边几家起早准备店里生意的邻居都来围观,郭娘子被儿子教着认识些了字,这会儿探着脑袋给大伙儿念:“李家杂食铺子。”
一早便在酱料店里忙活的刘家人好奇,“杂食?什么意思?和杂货铺一样么?”
余冬槿给遥云递绳子,笑答:“差不多吧,杂货铺子卖各种各样的杂货,我这儿则是买各式各样的吃食,不一次都卖,换着来。”
他又补充:“过两天才开张,这两日先试菜,到时做好了小子先送给各位邻居们尝尝,大伙儿也帮我评价看看好吃不好吃。”
周围邻居都觉着稀奇,纷纷答应,有嗓门大的,还嚷嚷:“要是不好吃,那我肯定实话实说,到时候小郎君你可别生气啊。”
余冬槿笑了,“我气什么?我还得谢谢您呢。我这开的可是吃食铺子,要是做出来的东西只自己觉着好,可客人却不喜欢,那还不如趁早关门算了,免得浪费钱和时间。”
邻居们看他脸上笑盈盈的,一派好脾气的模样,都笑,觉得是这个理,这既然敢开店,那肯定是几把刷子的,不然确实是浪费钱浪费时间,不如不干。
挂完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10/16页)
牌匾重新关了门,两人就忙起来了。两人你提篮子我背筐,开始上街采买。
看着菜市的一圈菜摊,余冬槿觉得很遗憾:“咱们村就是太远了,不然要是能直接买咱们村里人种的菜多好啊!”
他放小声音在遥云耳边轻轻嘀咕,“我觉得咱们村虽然说是土地不够肥沃,但各家各户种的菜,还有山上的野菜啊花啊什么的,都长得很水灵,比菜市场上这些摊子上卖的,看着要漂亮多了。”
遥云听他嘀咕,点头说是。
余冬槿的感觉其实是没有错的,遥云山下的几个村子的祖上,都是当年帮助过遥云成灵的人,他们受遥云的庇护,比起山下的人,更加健康长寿,人有灵,养出来的菜蔬自然是好上加好。
而遥云山上的野菜和果子之所以长得好,则是因为遥云山里灵物多,灵物们在山中每日呼吸吐纳,吃喝拉撒,给山里的普通植物可带去了不少的好处。
遥云道:“你要是觉得山里的菜好,有些耐放的菜蔬,比如一些瓜豆干活和新鲜山货什么的,咱们可以去村里买,现在春耕基本已经过完,有杂货贩子会每天赶着骡子去山里转悠买卖东西,咱们可以花些钱,让他们帮忙捎带。”
余冬槿听着,觉着这样好,右手捏拳锤左手心,道:“可以可以。”这个得找好人,余冬槿与遥云在菜市买了今日要用的米面菜蔬肉类和常用调味品,又去粮油店买了粮油和盐,然后去杂货铺子看了看杂货,买了些干海带和其他大料。
这家杂货铺子是之前乐正带余冬槿来的,他一直在这家店买东西,不过余冬槿问过了,这家店大,南北杂货卖的齐全,且有自己的路子,对于本地那些小贩的东西虽然是收,但并不重视,没有太固定的合作对象,就不太相熟。
余冬槿和里头的伙计问了问,伙计也客气,告诉他们城内杂货铺子不少,那种不十分讲究货物好赖的,专门买本地山货的在他们城南没有,但离得近的,在城北大街有一家,城北大街第一巷第一家就是。
余冬槿与遥云便过去了,这一到地方,两人就发现,这开店的居然还是个熟人,正是他们村头刘奶奶家的独子李伯武。
李伯武带着寡母和老婆孩子平日都住城里,除了过年一般不回村,村里的地和园子都是给堂兄一家种的,房子也是托他们照看。
他与余冬槿和遥云过年拜年时还见过,当时印象深刻,此时自然没忘,见到人了不由眼睛睁大,看了眼遥云后对着余冬槿喊:“冬槿?”
余冬槿连忙笑着应声,“诶,叔,是我。”他心里也很惊讶,都没想到这位李家的叔叔瞧着低调,但其实却在城里开了店,真厉害。
李伯武虽然因为开的店是农副产品店,没入商籍,但他进城这么多年,守着手下的三家不大不小的杂货铺子,也已经完完全全是个生意人了,此时他笑脸相迎,问他们:“你俩是想买点什么?看看,我给你挑好的。”
余冬槿道:“那就谢谢伯武叔了,我们先看看。”进了人家的店,余冬槿也不好意思上来就问人家进货渠道,便想着还是先买点东西好了。
李伯武笑着点头,“行。”
余冬槿拉着遥云在店里看了看,不过他眼力一般,看不出东西的具体好坏,就让遥云帮他挑,然后选了包干木耳一大包山楂干,与李伯武买了。
买完了这些,他才问李伯武山货是怎么进的,手下有没有合作的山货贩子,说自己要开店,把自己想让人捎带菜蔬的事与李伯武说了。
李伯武一听,就笑了,“我说你刚刚挑东西的时候怎么老往我这儿看,还纳闷你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儿要找我呢。”
余冬槿大窘,臊红了脸,“有,有么?”他不由抬头看了眼遥云,用眼神问他,他刚刚真的老往伯武叔那儿看了么?
遥云还真点了头。
余冬槿更是窘迫,说:“我不是故意的……”
他本来就面嫩,长得还白,这会儿红了脸,人就显得小,李伯武看了觉得这孩子比他们家那十来岁的小儿子脸皮还薄,还要娇气,忍不住哈哈直笑,但没在逗他,笑完了说:“你婶娘娘家的几个兄弟,干的都是这个买卖,我这店能开起来,也多亏了他们。”
他对余冬槿说:“你要是有需要,我去和娃儿他二舅说一声就行了,他是专门负责去遥云山那片收东西卖东西的,我让他最后到咱们村,也好给你带新鲜的。”
这就太好了,余冬槿点头,说:“好,我们给二舅开工钱。”
李伯武点头,“这个是肯定要的。”不过关系到了钱,这个李伯武不好自己做主了,他还得找娃儿他二舅商量下才行,便余他们道:“这个最好是你们见面谈,你俩店开在那儿呢?他二舅去遥云山下头那几个镇上收东西去了,大概明天下午会回来,我带他去你店里坐坐?”
余冬槿自然同意,他也想见见人呢,便道:“我用的就是李宅屋后的那个门脸房,店开在后头的巷子街,您知道地方么?”
李伯武一愣,“那个门脸房?”然后有点纠结,低声对两人道:“你们家那门脸房特别邪门你知道吧?”
余冬槿懵了懵,“啥?”他一时没有想起来,以前乐正和他提过的,说过租他们店做买卖的人,总是开了店就很快倒闭这件事。
李伯武以为他不知道,便继续说:“你家本来就……”他可能是想说他们这个李家本来就邪气,几代人都死的早,但话头刚提起就连忙停下,不说这个了,只道:“反正以前租你家那门脸房的,总是奇奇怪怪的没生意,开不了多久就会关门,所以啊,我觉得你要是真要用你家那个门脸房,还是先去请一道符什么的,贴在店里也好驱驱邪。”
余冬槿听着,发觉他这位同村叔叔说的很是情真意切,是真的在为他们考虑,不由:“……”他又瞧了眼遥云。
遥云面色淡淡的瞥了一眼过来。
余冬槿对他挑了挑眉,心道,他都娶了山神了,还有什么邪祟不能驱除啊?他心想,他这伯武叔叔肯定是因为在村里待得少,不如其他村里人心知肚明,所以才为他操这个心呢。
倒是好意,余冬槿这么想着,便点了头,“原来是这样,那我与阿云便去请一道符来。”反正也不费什么事。
而且,说到请符,余冬槿就想起私塾路末尾开的那家道观了,里头的李道长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也不知道他看见遥云,能不能看明白他的身份,又会是个什么表情,他真的挺好奇的。
李伯武见他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不由连连点头,“好了,那我明天待他二舅过去。”
余冬槿:“嗯,那叔,我俩就先走了。”
李伯成呵呵笑,“走吧。”
与李伯武告了别,走在街上,余冬槿小声与遥云说起了那个道观,和里头那个李道长的事儿。
余冬槿:“他一眼就看出我不是……”他隐去了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这几个字,接着说:“我觉得他好厉害。”然后又和遥云说起了李道长给他的批命:“他说这辈子是长命人,这个也很准。”
可不就是准么?遥云都说了,等他命途了了,他们就可以去裂谷里生活,他们会一直在一起,直到某天这个世间,再也不需要遥云的那一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11/16页)
想到这个,余冬槿忍不住眉眼弯弯,在街上也大着胆子去牵遥云的手。
遥云反将他的手握住,眼中有着沉思,道:“那便先去道观看看。”
余冬槿没有发现他的心思,点头:“嗯。”
他们先到了家,先把买来的东西放到厨房,然后又关好门上了街,往私塾的方向走。
春日里的私塾路,比起冬日时可要热闹多了,如今天气已经慢慢开始暖了,城内居民便不怕出门受冻,愿意出门了。
两人来到私塾附近时,就听见了私塾里面,一班学生那还带着奶气的读书声,这群学生大概刚刚开始开蒙,读的是千字文,声音很大,而且带着拖得长长的调子,听的余冬槿想起了以前在电视上看见过得,个头不大的孩子们一边背书一边摇头晃脑的模样,不由唇角微勾。
有点好奇,想去看看,余冬槿心里这么想着,眼睛不由朝着私塾的围墙后头,那盖着青瓦的学堂屋顶上多看了几眼。
遥云发现了,立马猜出了他心中想法,道:“带你翻进去看看?”
余冬槿:“……不至于翻墙。”倒也没有那么的好奇。“还是先去道观吧。”
两人来到私塾后头的道观,道观门依旧是敞开的,他俩进去,余冬槿看见的又是那熟悉的一幕——小道士坐在院里读经老道士在刨地,只是这回地里的菜蔬长势喜人,瞧着水灵极了。
老道士又带他坐到了后院的石凳上,只是这会儿的石凳没有那么凉了,一旁同坐的还多了个遥云。
老道士接了茶后,又把端茶过来的徒弟赶走,才拱手给遥云见了礼,又给两人倒了茶。
遥云看着茶杯里的茶,最先开口:“你这一门的祖师爷,是不是名为曹阳?”
余冬槿抬眼,喝茶好奇。
老道士对于遥云会问这个问题丝毫没有感到意外,他点了头,“正是。”
遥云了然:“那就难怪了。”
余冬槿见他如此,先是不解,但回忆过后很快就想起来了,眼睛睁大看遥云,“难道是那位,当初被百姓们请来给你立庙的道士?”
遥云点头,“是他。”
余冬槿懂了,看看遥云,又瞅瞅李道长。搞不太懂,这是当初给遥云立庙的道长,知晓遥云山成了灵,然后把这事儿传给徒子徒孙了?这里的道士真厉害,他想。
李道长摸了摸胡须,笑问余冬槿:“娘娘这回过来,难道只是想带着神君瞧瞧我不成?”
娘娘两字一被他说出,余冬槿脸就爆红了,这话在小动物们的口中,用那软软的童音说出来还好,可如今被李道长这般的这么喊出来,他就完全接受不了了,真的是太羞耻太尴尬了!
他忙道:“别,你可别这么喊我,道长喊我名字或者和以前那样,叫我余郎君就行。”
李道长见他这般羞窘,只得改口:“那好吧,余郎君。”
余冬槿这才把想他们请道符贴在店里做样子的事儿与李道长说了,“那铺子在左邻右舍眼里,恐怕也是不吉利的很,还是请道符拿给他们看看吧,这样等以后我长久的把店开下去,也能给您的道观打打广告扬扬名。”
李道长欣然同意,当即就回屋写了道符,拿道馆里特有的荷包包了给他。
余冬槿拿了,问:“要多少钱啊?之前您帮我批命选日子,也没收钱。”
李道长诧异,随后又笑,说:“我和乐正先生是老交情了,是他带你过来找我批命选日子的,我就不收他的钱了,至于这荷包,十文便可。”
余冬槿点头给了钱,便与遥云回了家。
时辰还早,余冬槿回了家,便开始琢磨吃食,他准备开始先卖各种面和米皮这些,配烧肉卤肉和各种浇头,所以今天中午,他们俩便吃面。
69(含入V公告、倒V结束)
他俩把门脸房的窗户板取下,将请来的符挂在窗户边,然后去刘家店里买了豆酱和酱油,去郭寡妇家买了两块豆腐,就在半敞开的门脸房里准备午餐。
门脸房里,做买卖的橱窗边是柜台兼案台,挺宽,大约有一米,左边也是个案台,连接窗边角落里的小灶,窄一些,大约有个七八十公分,两人便用着小灶,在窄案上忙活。
遥云如今揉起面来已经比余冬槿要厉害许多,他来揉面,余冬槿把米泡了,然后开始熬汤。
猪筒骨焯水下锅,和姜片一起,用小灶慢慢炖着。
遥云见了,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伸手拿出了一片小拇指那么长,焦黄色的薄薄的,好似切片鱼干似的东西,问余冬槿:“差点忘了,我那有许多这个玩意,可以放到汤里增鲜。”
余冬槿接过来,捏着看了看,“这什么?”
遥云:“裂谷里的异兽儵鱼,它们脾气暴躁,总喜欢打架,还看我不爽,所以我就用打架死掉的儵鱼晒了很多鱼干。”
余冬槿先是惊讶于异兽这两个字,想到了那时遥云带自己见过的,那头漂亮的大白鹿,但随后立马想到了何为儵鱼,他瞪大眼睛看遥云,“儵鱼?”
遥云点头,“嗯。”态度挺随便的,手上还在和面。
余冬槿又问:“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的那个儵鱼?”
遥云察觉到他的惊讶,点头:“是,怎么了?”他是知道遥云对山海经很熟的。
余冬槿看着手中瞧着平平无奇的鱼干,追问:“吃了它,真的能让人忘记忧愁么?”
遥云终于明白了他惊讶的点了,浅笑道:“怎么可能?只是能给食物增鲜而已。”
余冬槿吐出一口气,“我就说嘛。”此时他抬眼瞪向遥云,伸手:“你那儿还有什么好东西?快都拿出来。”
遥云看着他生出的那只手,想了想把自己糊着白面的手搁了上去,眼角眉梢都含着笑,道:“那还真有点多,不过大部分都是凡人不能吃不能用的,且许多都只能用于药用,可以做食物的也就儵鱼和薲草了。”
余冬槿顿时也顾不得被他糊了一手的白面灰了,“薲草?”
遥云点头,“效用和儵鱼差不多,可以当磨成粉放到菜里,滋味像葱头。”说着,他把一把半透明的,颜色也有点偏黄的碎草杆子放到了余冬槿那被他抹了白面灰的掌心里。
这就是薲草?余冬槿瞧着这同样没什么特别的干货,又瞧瞧自己另一只手上捏着的儵鱼片,还真都平平无奇啊!
平平无奇好,余冬槿笑说:“太好了,这个以后就是咱们店里的秘方了,都是按摩的秘密调味料!”说完,他又和遥云确定:“你确定这些凡人可以吃是吧?人吃了不会怎么样吧?”这要是吃了后会让人变成个快乐的傻子,那肯定不行啊。
遥云:“大陈不都活蹦乱跳的?”
余冬槿这才晓得,反应过来,“你给他用异兽做成的药了?”
遥云点头,“是,不然他好不了那么快。”
余冬槿终于放心,“那好!”
随后他询问了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12/16页)
云还有多少儵鱼与薲草的存货,得到了尽管用的答案,便将一整块的儵鱼片都放到了汤里。
薲草还得磨成粉,和葱一样最后加到食物里,不急。
儵鱼片入了汤锅,余冬槿在锅边嗅了嗅,没闻到什么味道,便以为是喝的时候才能品到滋味,于是便不管了,忙着取了一大块半肥半瘦的肉来切肉哨子,他一边忙一边对遥云说:“咱们成亲那天,洪叔就给我做了一碗面,是扯得宽面,很好吃。”
遥云想着那日,那天是他终于真正意义上见到余冬槿的日子,每每回想,他都忍不住心生热意,心生愉悦,他道:“可惜我没吃到。”
余冬槿看了眼他这手和自己学的,揉面的本事,笑道:“没事,咱们做的肯定比洪叔做的好吃。”
两人一边忙一边闲聊,余冬槿问遥云:“咱们留云县,百姓们的生活来源除了必不可少的农耕,应该就是药材、山货、木材这些了吧?总之就是靠山吃饭对吧?”
遥云:“嗯,留云县这一片不穷也不富,但山好水好,每年大大小小来收药材山货的商人络绎不绝。当然,不只如此,过留云县东越过大山湖城郡的常宁县,常宁县过去则是陈水县,陈水县地貌平坦不说,且旁边就是长江大河,那里修了码头,有很多船队,西边这片山多,这里的商人想去陈水县坐船通往南北,如果不想费力绕路,就必须要先过留云县,所以留云县因此也得了些便宜。”
余冬槿:“懂了,留云县专收过路费。”当然,这个过路费涵括很多,商队既然都路过了,那难免会停下来修整,这样留云县与留云县的居民就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了。
余冬槿点头,挺好的,这样他也能赚钱。
这时,小灶上的锅里的骨头汤已经变得浓白,发出了咕嘟咕嘟的声音,很忽然的,一股诱人的不得了的,简直好似长了钩子,钩的人心中痒痒的浓郁肉汤味徐徐朝着四周飘散开来。
余冬槿惊讶转头,被这香味馋的口中生出津液,喉头忍不住的往下滚动。妈呀!这什么?这香味?这是迷魂香吧?
而且,这香味怎么感觉有点熟呢?
余冬槿又咽了口口水,去瞧正在分面剂子的遥云。
遥云坦然承认,“对,那天带你入梦,我便是用这儵鱼磨了粉,洒在了烤鱼和烤鸡上。”他与余冬槿解释:“我之前一个人独居,没学过做饭,便都是如此为食物添加风味的。”不然,他怎么会有那样的手艺呢?
余冬槿一刀躲在肉碎上,“我就说呢!”他还纳闷呢,想说这家伙在梦里手艺那么好,为什么出来就不行了呢,还要和他学做饭,原来以前靠的是作弊!
此时路过的闻到骨汤香味的街坊邻居和一些来买吃食、用品的客人,都和余冬槿一个表现,嘴里的口水和肚子里的馋虫那叫一个止不住的冒啊,都伸长了脖子来闻。
那些本来看见新店就好奇的路过的客人此刻纷纷停步,站在门脸房的柜台兼案台前,扒着台面扯着嗓子问里头:“老板!你这卖的是什么吃食啊?”
还有比较直接的,开口就是:“你这汤多少钱一碗?给我来大碗的!”
余冬槿这时终于忍下那股子嘴馋,与他们对上,先笑笑,他其实不算做生意的料,现代时他还是学生时就不是活泼的性格,出了校门还一直是个坐办公室的技术向打工人,几年下来都变社恐了,所以脸皮薄。
但他想赚钱,于是这会儿也鼓起勇气笑盈盈的与他们说:“客官,咱们店还没开张呢,后天才会正式开门做生意,早上不开,中午晚上开,开店前五天,店里卖的是宽面细面和面皮,肉汤煮的干拌的葱油的酸汤的都有,开店前三天有八折优惠,喜欢的话欢迎到时前来品尝。”
客人们不干了,指着遥云在扯得面,嚷嚷:“还要到后天做什么!我看你做了很多嘛,你俩也吃不了那么多啊!干嘛不卖?”说完,还吸溜了下口水。
“就是就是,这些过了夜可就不新鲜了,你可不能留着!”
“对啊,要多少钱?小老板你说就是!”这是不差钱的。
这群要吃的的家伙简直了,太执着了,问题是人还越来越多,这汤的味道要飘可挡不住,一时间,李家这小小的门脸房前头,被人挤得满满的。
余冬槿:“……”他好无奈,只得到:“我这是给邻居们做的,我一早就答应他们了,请他们吃东西的。”
人群里头,也有来凑热闹的邻居,闻言大喜过望:“嘿,原来有我的份啊,谢谢你啊李家的娃娃!”然后欢腾鼓舞的挤到一边,不凑这个热闹了。
余冬槿闻言忙道:“大哥,数量不多哈,就供人尝个鲜!还有!要自己带碗!”不然左右邻居一家家的这么多人,他怎么可能供得起。
邻居家的汉子高兴摆手,“好嘞,能尝鲜就行能尝鲜就行。”他也没想过能一家人吃饱,那也太不要脸了。
邻居们高兴了,客人们却不高兴了,都眼巴巴的盯着遥云和店里那锅汤,纷纷发出不满的声音。
遥云终于看不下去了,拍拍手转身,走到余冬槿身边面朝众人,一双锐利的眼睛朝外扫了一圈。
霎时间,原本闹哄哄的一群人就安静了。
遥云这才淡淡道:“诸位客官还请见谅,今日小店不开张,还请后日再来。”
余冬槿忙道:“是是是,后天我们就开张,到时候肯定准备的多多的,还给打八折呢!大家都来。”
刚刚那个喊得最大声的,带头嚷嚷的那个老头见遥云这样,嘿了一声,说了句:“这后生面相真凶。”然后道:“那你可要准备好了,我们后天保准过来。”
其他人纷纷点头称是。
余冬槿忙不迭道:“行,给你们保证。”
一群人这才依依不舍的散了。
70(三更合并)
剩下的都是邻居们,大伙儿都很期待,隔壁刘家的两个小的和他们相熟,此时扒着自家摆在门口的酱缸,眼巴巴的往李家店里瞧。
余冬槿见了,和他们说:“你俩去拿碗来,我先打碗汤给你们尝尝。”
男孩眼睛一亮,但没马上动作,而是看了眼正在给客人打酱的母亲,待母亲点了头,才噔噔噔的回家拿了个碗,然后牵着妹妹,站在了杂食铺子的柜台下,和妹妹一起抬着一张期待的不得了的脸看余冬槿,将碗送的台面上。
余冬槿忍不住伸手探身去摸了摸他的头,才接过小孩递来的碗,给他们打了不多不少一碗香浓的大骨汤,没有让他们自己从高案上拿,而是打开侧门给他们送了出去。
两孩子接了汤,小模样别提多高兴了,小心翼翼的端着回了家,问长辈们要不要喝,刘家长辈们自然是拒绝了,让小孩自己喝。
两孩子便站在自家店门口,在同样眼馋的来往行人的眼中,十分珍稀的你一小口我一小口的,分完了这碗香气扑鼻的骨头汤,喝完了,还发出了很自然的叹息,小女孩还忍不住说了句:“真好喝啊!”
一大一小喝汤喝的满脸都是笑,小脸上满是瞧着寻常却又叫人见之也想跟着勾起嘴角的开心。
一旁,买了东西又回来的客人们忍不住跟着咧了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13/16页)
,他们看的眼馋,想再去纠缠一下余冬槿,可一抬眼,就对上了李家杂食铺子里,那个赳赳大汉的眼睛,只得唉声叹气的作罢,一边嘀咕他们家不会做生意,一边拎着东西回家去了。
余冬槿也忍不住了,都没心思做面浇头了,自己洗了个陶碗,也打了一碗汤来喝。
汤很热,得吹吹才能入口,余冬槿忍着想要一口干了的冲动,慢慢的吹吹。
遥云见了,低头,一口气给他吹得温热。
余冬槿立即高兴了,连忙喝了一口白汤进嘴,“唔!”确实好喝!是真的鲜啊!余冬槿眼睛都瞪大了,脸上是都因为觉得美味,而不自觉的扬起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余冬槿将这口汤含在嘴里品了品,才慢慢咽下,眼睛放着光,对遥云道:“好喝的不得了!”味道还是骨汤的味道,甚至因为少盐而不够咸味,但就是好喝!说不出的味道好!
他感叹:“这哪儿只是增鲜啊!这应该叫加入了幸福的味道才对!”是真的,这汤一入口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开心,再喝下去入了肚子,便给人赋予了满心的幸福感,让人觉得超快乐的!
这世上,居然还能有这样的好东西!余冬槿眼睛好似盛这一湖星光,看着遥云,声音里是藏不住的爱恋,他说:“我好高兴啊,能来到这里,能遇见你。”能喝到这么好喝的汤!
听着这样的话,被这样的眼神看着,遥云能忍得住才有鬼了,他伸手,在余冬槿疑惑的目光下将他手上的汤碗拿下,端碗喂了余冬槿两口,然后自己一口喝干了这小陶碗里的骨汤,随后他一拉余冬槿,两人藏进了灶前那处,在这被窗边的一截短墙遮去的角落,低头吻住了余冬槿的唇。
余冬槿吓了一跳,含含糊糊的说:“外面有人!”窗户开的那么大,这个角落也藏不住人啊!
遥云不肯放手,抬头说了句:“没人看见。”然后又继续去寻他的唇,两人接了个带着香浓汤味儿的吻。
吻罢,余冬槿脸色爆红,连忙伸头看外头,结果,外头还真有人——刘家那俩孩子,正乐呵呵咧着缺着牙的嘴,正朝里头看呢。
余冬槿:“!”他瞪了遥云一眼,端起放着碎肉的粘板,掩耳盗铃似的,进里头厨房去炒肉酱去了。
遥云面上带笑,伸手捏了一把花生出来,过去招呼俩孩子,把花生给了他们。
俩孩子个头不高,而且也是等他们闹结束了才往屋里看的,顶多也就看见了他俩抱在一起的样子,其实没看见什么,他们有点怕遥云,接过花生道了谢就连忙回了自家店里。
这天的城南私塾巷,到了点,余冬槿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整整一条街他可供不起,只喊了前后左右一共七家人,让他们拿碗来自家杂食铺子里盛面条。
时间有限,今天中午也只有宽面条了,而且只有肉酱汤面和肉酱干拌面,再用肉汤烫了各种不同的菜蔬码上去,放了蒜末浇了油。自己选吃哪一种,一家有满满一大碗,因为他们家店里的汤闻着实在是香,最开始过来的人基本都要了汤的。
最后,还是来晚了的邻居们看锅里剩的汤不多了,余冬槿和遥云自己都没吃,才纷纷改要了拌的,拌面其实也是用汤煮了捞起来的,过了汤,味道其实是一样,而且肉酱的滋味更浓一些,邻居们道了谢回家一家人分着尝了面,都赞不绝口。
这面,不仅有一股他们从前从未尝过的好滋味,而且面条很是劲道,嚼起来却又不费牙齿,不干不糙,一口下去滑溜溜的,吃着特别爽口。
有见识广的,还比起来了,“这可比我以前去北地吃过的面条还要好吃,香不说,面条也做得好。”说完老爷子叹口气,“就是太少了,一人一口就没了。”这家人多,老爷子还疼孙子辈,几个孙子孙女分到的比较多。
他小孙女听见爷爷这么说,夹起自己碗里那截咬了一口的面条,往爷爷这里递,“祖父,你吃!”
老爷子脸上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柔声对孙女道:“乖,爷爷不吃,波妞儿吃,吃饱饱的。”把小孩抓的不太稳当的筷子接过来,给孙女喂面条。
波妞歪头,张嘴接了,小嘴巴嚼嚼,吃的喷香,看的老头又是一阵高兴。
李家杂食铺子里,余冬槿吃的也头都不抬,他确实饿了!还有,这面味道实在是太好了,且这煮好的面里,他磨了些薲草撒进去,味道已经更上一层楼了——还好那薲草好磨碎,家里没有研磨器具,他只要瞎用了擀面杖,本来以为肯定只能搞成大块大块的,结果碾了碾又锤了锤这薲草就碎了。
余冬槿半碗汤面下肚,肚子暖和了,抬头忍不住夸:“阿云你这面条是真的越做越好了!”完全已经青出于蓝了,比他做的还要好!
遥云把自己碗里的拌面夹碎,喂到他嘴里,说:“你喜欢吃就好。”别人那完全是顺带的,投喂余冬槿才是正经。
余冬槿嘿嘿笑,嚼着拌面,拿了勺子打了汤夹了一截汤面,喂给遥云,说:“你也尝尝我的。”
遥云吃下品了品,说:“用来买的话,这样一锅汤里,可以只放一半的儵鱼片就好。”
余冬槿点头,“我觉得也是,味道太浓郁了。”比起之前遥云烤的鱼和鸡,这一次那种儵鱼带来的幸福感实在太浓厚。他这本来就是在作弊,还是不能太过分了,余冬槿其实还挺心虚的,感觉自己没有用真本事赚钱。
遥云又给他喂面,说:“咱们又不用这个谋什么很大的利,你不要担心。”
余冬槿点头,“嗯,先拉客,等以后汤可以用来送,咱们卖别的。”
遥云没有意见,一手把自己的拌面分给余冬槿,一手端起余冬槿的碗喝他碗里剩的汤。
余冬槿没觉得有哪里不对,接过他的碗吃自己同样很馋的拌面,嗨呀,真好吃啊!他这肉酱炒的前所未有得好,香得很,刘家这酱油,品质还挺好的!
吃过饭,两人又开始忙。
隔壁郭娘子家,到了下午就不做豆腐了,因为她是寡妇,余冬槿拜托了刘奶奶带着俩孩子一起,与遥云提着泡好的米,去她家借石磨——本来是想付钱租用的,但郭娘子死不同意,她脾气是出了名的硬,余冬槿无法,只得在刘奶奶的劝说下把钱收了回来。
之后余冬槿与遥云回自己屋,穿过去到了私塾路,去郭娘子家前头院子里磨米浆,刘奶奶与郭娘子在前头店里带着孩子闲聊。
两人说的最多的,还是中午那碗面。
刘奶奶感叹:“是真好吃啊,那汤的滋味,是我这辈子喝过最好的味道了。”
两个孩子还馋呢,舔着嘴唇也学奶奶叹气:“哎,真好吃。”
郭娘子不太好意思,道:“我还没尝呢。”
刘奶奶诧异,“怎么?我看你不是要了拌面么?”
郭娘子点头,“嗯,余小郎还给了我一小碗汤。”她一指侧边的台子上头的竹罩子,说:“我都盖着放那儿了,纯儿今晚会回来住,我留着给他。”
刘奶奶闻言,也没觉得郭娘子这样有什么不对,还点头,“哎我都忘了,是该留给孩子的。”
郭娘子温柔一笑,也觉得是该的。
前院里,余冬槿挖米放到石磨孔上,遥云卷起胳膊上的衣裳,单手转着石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14/16页)
。
余冬槿:“累不累?”
遥云摇头,“不累。”他确实不累,这才忙活多久啊?还只是这样简单的活计,他半点汗也没出。他反而问起余冬槿来:“手酸不酸?”他动作不慢,余冬槿一直要打米放上来,他怕余冬槿累。
余冬槿摇头:“不酸,你放心,我不累。”这么多天的农忙下来,虽然他觉得他偷懒比较多,但也已经锻炼出来了一些,身上都有薄薄的肌肉了,这让他挺兴奋的。
以前在现代的时候,虽然他也不胖,但托他每日都会抽空锻炼养生的福,他也有点点肌肉,来到这里没有了,身体还变瘦弱,他都为此郁闷了很久了。
两人配合默契,遥云又能干,他们花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磨完了一桶米浆。
打水把人家的磨洗了干净,到了后街与郭娘子打了招呼,两人在店里,开始做辣椒油。
晚上做米皮,得有辣椒油才香呢。
干辣椒是遥云帮忙挑的,余冬槿这人嘴巴灵,但眼力一般,都是买来了尝过了才知道好不好,那样就太麻烦了,还好有遥云在,能帮他挑他想要的,辣而不干的,是适合用来做辣油的。
一大包辣椒全被倒了出来,余冬槿一边切干辣椒一边打喷嚏,遥云看的都鼻子发痒了,抢过刀让他到一边去。
余冬槿揉揉鼻子,尴尬一笑,“我习惯一下就好了,这辣椒切开还挺呛鼻子。”
遥云:“不是要泡海带么,你去做那个吧。”
余冬槿:“海带要泡一夜呢,泡前还要蒸,怎么着也得到明天才能用了,不急。”他想了想,回忆了下,然后去后头厨房里找了找,果然找到了一个研磨用的小石臼,高兴的回来,说:“你来切我来磨,咱们分工合作,好不好?”
刚刚磨米浆也是这样,余冬槿觉得他们这样一起忙起来,很有意思。
遥云见他一双眼睛亮闪闪,不知为何忍不住心里闷笑,不过面上不显,点头道:“行。”手上用菜刀盛起一把碎辣椒圈,小心的放到了余冬槿的石臼里。
两人在一片刺鼻又上头的辣椒味里,把一大袋红红的干辣椒磨成了两种碎碎,一半稍粗一半细腻,将家里两个罐子装了个大半满,想做出口感好,能挂在菜上颜色鲜亮的漂亮好吃的辣椒油,得用两种辣椒粉搀在一起才行。
余冬槿做辣椒油的房子,也是在网上看到,回家琢磨着学会的,除了烧热豆油和猪油后,加入各种香料给油提香去腥以外,另外还需要给辣椒粉加芝麻增香,泼第一道油后还需要加入香醋,最后在连泼两次油入辣椒粉,最后淋上白酒,才可拌匀密封闷香,这样闷着要闷上整整一夜,出来的辣椒油才滋味香浓,漂亮好用。
但余冬槿今天就要用辣椒油,于是他没等闷香,先打了两碗出来用,剩下的才全部封了起来。
当然,现在有了儵鱼和薲草,这两样自然也要加入,余冬槿用了三分之一的儵鱼片,在烧油的时候和香料一起加了进去,而薲草则在拌匀辣油时,与白酒一起加进去。
一时间,整条街又开始香气扑鼻,这滋味甚至比上午的骨汤更霸道,一路都飘到了隔壁路尾的长岳私塾小学里,搅得还未下学的孩子们都无心上课了,这辣油的味道虽说是辣而不呛,但大多数小孩还是怕辣,此刻深呼吸几口,鼻头都红了。
这叫上课的先生很是无奈,他鼻子嗅嗅,喉头也忍不住动了动,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是哪家小店又或者哪户人家的手艺啊?这味道,也太诱人了些。
嗯,等下了课,得去瞧瞧去。
而这味道,更是从私塾巷里冲了出去,隐隐约约又勾勾缠缠的,叫外头南大街的行人忍不住纷纷驻足,转脸朝着私塾巷里张望,就是那儿没错了,这味道就是从那里头传出来的。
有上午就闻过骨头汤香味的,这会儿叹着气和身边的人嚷嚷:“这肯定又是那家面馆,这滋味,我也就在他们家闻过了,香的要命!”
同样也闻过味儿的不止他一个,也说:“是啊,肯定是他们家!不过人家不是面馆吧?好像叫什么,什么李家杂食铺子来着,名儿怪怪的。”
他们声音都大,叫周围陆陆续续开始驻足的人都忍不住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面馆?李家杂食铺子?私塾路里有这样一家店么?里头比较出名的也就一家酱料店,那家酱油做的挺好。
莫非是新开的?嘿,那晚上可得去尝尝才行。
可叫他们失望的是,那几个知道那杂食铺子的,随后又与同样蠢蠢欲动的同伴道:“吃不到,他们家还没开门呢!后天才开门做生意,咱们才有的吃。”
旁人也同样遗憾,“可不是么,他家还不做早饭,就只做中午晚上的,卖的好像是……”
“卖面!还有什么米皮,反正我后天肯定要去尝尝。”
“同去同去!”
居然还未开门?众人纷纷发出失望的叹息声,有那不死心又闲的没事的老饕脚步一转,决定还是进去看看。
而余冬槿与遥云这会儿,又在店里和外头围着的人解释呢,“是真的,我们还在准备料,后天才正式营业。”
遥云就站在余冬槿身边,拿那双锐眼看外头的人,有那本来不讲理的,瞧见他也不敢死磨硬泡了,只得遗憾道:“哎,那成吧,我到时候再来。”
余冬槿又提醒,“我这店小,没有堂食,前头人多也坐不下,大家能自己带碗的尽量带碗,打回去吃!”
众人又闹哄哄的叽里咕噜了一阵,都说知道了。
好在那辣椒油被密封的紧,不一会儿这勾人的香味就散了出去,叫私塾路上的各家嘴里总算轻快了些。
人群散了后,有那本来就是进私塾路买东西的,还在买东西的时候问余冬槿周围的邻居,问这家的东西是不是只是光闻着香。
邻居们自然无有不夸的,就连一向只闷头卖豆腐不爱和人说闲聊天的郭娘子,都在给客人切豆腐的时候开了口,说:“是真的好吃,面好汤好。”
大伙儿安了心,都等后日。
随着辣椒油的香味飘散,与人群的口口传播,附近乃至周围的一片,大伙儿都知晓了,私塾路里开了家新店,试做的菜香气扑鼻,滋味上佳,但后天才开门做生意。
余冬槿与遥云的晚饭是米皮,现在天还凉快,他要做热米皮。
蒸米皮是个技术活,余冬槿之所以选择第一周做这个,一个是因为本地没有这个做法,新鲜,二个就是他自己也想吃了。
其实余冬槿做的这些面啊米皮啊什么的,都是北方口味,他当初在网上学习,看的那个拍视频教人的账号就是一群北方师傅一起开的,专门教人做菜做小吃。
不过面食米粉这些,只要口味做得好,不管南北都有人喜欢,反正在留云县,大家口味就挺杂的,米饭米粉面,大家都吃,当然,在家还是吃饭比较多,出来吃东西,则就什么好吃吃什么。
蒸米皮则用蒸笼,笼内要放蒸笼布,余冬槿打了调好的米浆倒入蒸笼,操作一次,遥云就学会了,水气烫人,剩下的活就被他接手了。
余冬槿只好去通知左邻右舍,告诉他们晚上还有米皮送,让他们拿碗到自己店里,然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15/16页)
回去做料水,这个也简单,把配好的香料用纱布包了,扔锅里煮就是。
趁这个时间,他还烫了小青菜煎了豆腐。
碗里加好料水,放入调味料,加入切好的热米皮和烫好的小青菜,再再淋入灵魂辣椒油,拌匀,一道弹性十足米香浓郁滑而不粘的美味热米皮就做好了。
大伙儿开开心心的,又有好吃的了!当然,大家都不是白吃人东西的人,都想着以后余冬槿去自己家买东西,肯定要给他多饶点家里卖的东西。
余冬槿晚上这顿,又是吃的头也不抬,边吃还边说:“我早该做辣椒油的,你也早该把这两样宝贝拿出来的,这样爷爷也能吃到了。”说完又补充:“不过等咱们回去,再给他带也是一样的。”
遥云夹了块豆腐放他碗里,点头嗯是。
余冬槿又道:“明天就不给邻居们送面了,反正宽面细面都是一样的做法,只是面条种类不同。”
遥云自然听他的,说:“还要买面粉。”
余冬槿点头,道:“明天咱们还要去采购,我准备熬点猪油,家里那点猪油还是之前剩的,都不多了。”又算了算,说:“米皮还是少做,太费事了,而且还要去隔壁借石磨,郭娘子又不方便。不过,米比面便宜……嗯……咱们自己买个石磨倒也可以,但这个好像要没那么容易买的到,好像要定来着。”
遥云也觉得麻烦,不过味道倒确实是不错,他嚼着嘴里软而弹的热米皮,余冬槿说什么他都点头同意。
余冬槿最后还是决定,“还是去定个磨吧,和郭娘子家那样的,小小的就行,以后做别的也要用到。”
遥云又是点头,说:“先吃饭,莫等冷了。”
余冬槿嘿笑,端碗吃米皮。
晚上洗澡之前,余冬槿把小钱箱搬到桌上,坐在凳子上算今天的出账,边算边对遥云说:“开店的这些出入账,我还是得弄个册子记起来,做个账本才行。”以前的家用就不说了,开店了就不一样了。
遥云把他俩今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好,听他一点一点的加,报出了一个数,“五百四十一文。”
余冬槿一愣,反应过来了,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今天大头在调味料,他买的多,大料不便宜,且这些他买了足够很久用量,一共花了二百二十文,其他米面肉菜这些,加上今天请符的那十文钱,他们还真是花了这么多,他很惊讶,“你怎么算这么快!”
遥云:“都记在心里,算一算就是。”
余冬槿眼睛放光,“以后买东西,还真是都得带着你才行。”他接着算,“还有牌匾的八十文,加在一起,咱们在店里已经花了六百二十一文,记下记下。”
余冬槿又算了算,“咱们店里明天就要把定价和注意事项贴出去……我算算,假如一天卖五十碗……”说到这里,他想到今天店外的盛况,以防万一,“假如一天一百碗!咱们留云县人胃口没那么大,一碗面小碗的算一两半大碗的算二两,一百碗的话,算上损耗和有些胃口大要三两的,一斤面粉出一斤四两的面,一天就大约要准备十五斤灰面。”
余冬槿拿着树枝在地上扒拉着算,“一斤面粉二十二,十五斤就是三百三,肉酱的话,合算一下,一天大约要五斤肉,加上菜和汤料还有其他料的成本……”他看向遥云:“咱们就卖,一两半的八文,二两的十文,三两的十二文?怎么样?”
遥云点头,“可以,咱们这有肉有菜的,料也足,这般定价很合适。”
余冬槿有点忐忑,“应该好卖吧?”
遥云笑了,“别担心,肯定好卖。”
有他这句话,余冬槿就放下心了。
两人这天早早的睡下,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昨天米面买的少,他们这回过去要买够一周要用的,至于菜蔬和葱姜蒜这些,得每天赶早卖新鲜的,而且菜蔬还得根据季节进行调换,现在没有大棚蔬菜,百姓们卖的菜都是根据季节不断变换的。
像他们今天用的就是菜心和小油菜。
而且他还要去买纸,笔墨砚台他是有的,这玩意金贵,连同原主的那些书,他后来都一起带过来了。
买纸裁了做本子,用来记账和做告示,算盘暂时就不用了,店里现在进出都有数,他自己能算。
两人在市集买好了东西,又去粮油店买了盐,定了米面、豆油让他们打包送店后,才一起来了纸铺,在里头只选了十分一般的,可以用于书写的粗制纸,一卷颜色黄,长三尺宽两尺的毛边纸要了他们二十五文,至于好纸,余冬槿看都没看,反正他看一旁穿着书生袍的富贵年轻人,是拿着银两来买的。
嘶,读书真费钱啊。
到家的时候,粮油店的伙计也推着小推车刚到,余冬槿给他开了门放下东西,与遥云一起和他把东西搬进了店里。
收完东西放完东西,把汤熬起来后,他们到街上问了问郭娘子家的石磨是在哪里买的。
郭娘子道:“我这个石磨都多少年了,当初还是从乡下搬来的,都不晓得是谁做的。”
余冬槿:“原来是这样。”
今天郭娘子的儿子贺纯也在家,正帮母亲切豆腐,闻言道:“你们去城东三街,那边第二条巷子里,有个石匠做这个生意。”说完又道:“你们其实完全没必要去买石磨,咱们都是邻居,我家豆腐都是赶早做,你们拿米浆完全可以下午时来我家做。”
郭娘子也点头,“正是。”她知晓两人的顾虑,便道:“到时我在前头你们在后头,这巷子里人来人往的都看得到,你们又是小辈,不会有人说什么的,莫要担心。”
余冬槿明白他们是好意,便看了看遥云,遥云却摇头,说:“我们用石磨还有别的用处,到时候总打扰娘子实在不好。”
余冬槿便点头,“嗯,确实,还是买一个吧。”
听他们这么说,郭娘子和儿子便不再劝,他们也是记得李家人的好,才想着多帮帮余冬槿的,不过既然人家不需要,那自然不会强求。
两人却没出去买东西,余冬槿有点茫然的被遥云拉回了家。
余冬槿:“干嘛?不去买石磨么?”
遥云却道:“我自己做一个算了。”
余冬槿吃惊:“你还会做这个?”
遥云:“也不难。”
余冬槿看他那认真的还真决定好了要自己做的样子,笑了,一拍手:“行啊,那还省钱了,什么时候能做好?”
遥云:“得看看,你在家熬油,我出去一趟。”刚刚去市场,余冬槿买了猪板油,说回来要熬猪油的来着。
余冬槿点头,问:“嗯,午饭之前回得来不?”
遥云抱了抱他,“回得来。”
余冬槿在他肩头蹭蹭,软声道:“等你。”
难得一个人在家,余冬槿颇感寂寞,他先坐在凳子上歇了歇,才关了店门,去了后头的厨房,开始分切猪板油,熬猪油用前头的小灶不行,得用后头的大锅。
过不久,熬猪油的香味就又开始在街巷上蔓延。
余冬槿熬完猪油遥云还没回来,他便又到后面开了店门,在店里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穿到古代嫁山神》 60-70(第16/16页)
了面开始做拉面。
待他经过了几轮路人客人与邻居的围观,还被一个探头探脑却瞧着有点社恐的书生模样的中年人看的莫名后,拉面刚做好时,遥云终于回来了。
他当然没有带着石磨回来,这么点的时间,哪可能做得好一个石磨,他是带着石料回来的,走的是前门。
余冬槿听见动静,让刘家小孩帮他看店,连忙去了后头,就看见遥云把石料放到院里的石板路上,正在拍身上的灰。
余冬槿连忙过去帮他拍,十分惊讶,“这么大一块,你扛回来的时候没被围观吧?”
还真有人一路看他扛过来,且是个话痨,不停的夸他是个大力士,但遥云嫌男人聒噪,一路都没理他。他点头,回答余冬槿的问题:“有。”
余冬槿好笑:“那你岂不是出名了?”
遥云想了想,说:“有个这样的名声也不错,万一有人好奇,来咱们店里看我,那肯定得留在咱们店吃饭。”
余冬槿忍不住笑出声,“哈哈哈哈,有道理,确实挺好的。”
收拾好身上的灰,洗了手,两人回了后头店里,遥云一进屋,看见案板上的一堆面条,忍不住挑挑眉头去瞧余冬槿。
余冬槿不太好意思,转头去看俩孩子。
两孩子还挺认真,小的那个搬了小板凳坐在灶前看火,大的那个站在柜台边眼睛睁的圆溜溜,一派小掌柜的模样,此时见他们回来了,都转头看他们。
余冬槿便笑,和他们说:“中午你们就在我家吃饭,好不好?”
两孩子不约而同的舔了舔嘴唇,然后大的答:“我得回去问问我娘和我婶子。”这俩孩子一个是刘家老大的儿子,一个是刘家老二的女儿,是堂兄妹,要在别人家吃饭,自然都要问过各自父母才可以。
余冬槿摸摸小女孩的头,“行,去吧。”
俩孩子赶忙手牵手去了。
余冬槿竖着耳朵听,隔壁,先是刘奶奶的声音,她问孙子孙女:“你们没缠着要吃吧?”
小孩连说没有,余冬槿连忙探头过去喊了一声:“刘奶奶,是我想请孩子们吃饭,你叫你家大的也过来。”又转头去喊郭娘子家,“郭娘子,你家郎君也还没吃吧,让他来我家一起吃吧。”
这俩家当初在李夏夕病时和丧事上帮了李家不少忙,余冬槿刚刚想着遥云时,和面是走了神,一个手抖加多了水,水多了加面,拉面便做多了,现在正好用来请客。
两家邻居客气了下,但耐不过余冬槿的劝说,还是让孩子们过来了。
遥云把家里得凳子椅子找出来,两张小桌并一起放在墙边,面煮好了,他们俩加邻居家的四个,六个人便开始美美的喝汤吃面。
桌上,还有贺纯端过来的小葱拌豆腐和刘家三兄妹拿来的酱瓜,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余冬槿挺喜欢的。
贺纯格外喜欢吃面,他今日在家,便没穿书生袍,身上是一身轻便好用来干活的短褐,余冬槿看他吃得香,便说:“昨天你都没吃到,昨天中午我和阿云做的也是面,不过是宽面,今天虽然是细面,但用的汤底和料是一样的,幸好你今天在家,爱吃就多吃点。”
贺纯一愣,咽下口中的食物,看着碗里的汤面,低声道:“我吃到了。”
这下轮到余冬槿愣住了,“啊?”然后说:“不是,昨晚做的是米皮,口感不一样的。”他有点纳闷,这邻居家的弟弟是怎么回事,面和米皮口感不一样不说,长得也完全是两个样子呀!
贺纯闷声道:“我娘把面和米皮都留给我了。”那面留了一下午,做的再好也坨了,但热一热,滋味还是那个滋味,他吃的很香。
余冬槿:“……”他与身旁的遥云对视一眼,道:“你娘对你真好。”
贺纯:“嗯,是。”
吃完饭,下午,遥云忙着做石磨,余冬槿歇了歇,打扫了一下店里,请贺纯帮他写价目表和顾客须知。
写好了贴在门上。
价目写的是昨天他和遥云商量好的价格,后头表明了前三天八折优惠,优惠后的价格也写了上去,原本八文的现在算六文,十文的算八文,十二文的算十文,仅限前三天。
顾客须知那一行,写的是:“还请各位顾客见谅,本店地小店不大,座位少,各位顾客请尽量自带碗筷,如未带碗筷,店内也可提供,但需等候座位。”字写得大且清晰。
余冬槿把家里唯一两张适合的小桌,有一张还缺了角的,都摆到了店门口两边,一边放了五张靠背椅加小板凳到桌子边,感觉了下。
嗯,还成,余冬槿点点头,又把桌椅搬了回去,明天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郭纯见了,说:“这桌子明天恐怕起到的作用不大。”
余冬槿转头看他,“为什么。”
郭纯笑笑,“人多呀,挤都给挤没了。”
余冬槿蹙眉,想到昨天的热闹,顿时有点苦恼了。
晚上,他蒸了海带,泡发在木桶里,和遥云说起这个事儿,遥云也无法,只得道:“到时候看吧。”
余冬槿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就这样到了第二日,巳时过半未到午时,私塾巷便开始热闹了起来。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