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昭年对江元青十分尊敬,亲自将他迎进偏殿。
“半夜劳烦阁老入宫,是有要事相商。”
江元青恪守君臣之礼,伸手请李昭年先行,“殿下不必如此客气,可是陛下醒了?”
李昭
年严肃道:“方才接到急报,北临王病危。”
“什么?!”江元青震惊道:“消息属实?”
李昭年道:“属实,想必北临世子也已接到消息,明日天一亮便会进宫,因而本宫才这么晚招阁老来商议。”
宫娥奉了茶便退了下去。
江元青落座,认真思考着,“北临王病危,这是想让世子回北临啊。”
“父皇如今还没有醒来的征兆。”李昭年说:“本宫是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①,北临王病危,北临世子若是请回封地,那本宫便全一回君臣之义。”
“不可!”江元青大呼出声,“此事老臣与陛下商议过,北临之前虽无反心,但也不得不防,况且此刻陛下未醒,北临王却在这个节骨眼病了,实属异常。”
李昭年道:“阁老多虑了,急报半月前便从北临发来,那时父皇还未陷入昏迷,北临王总不会是未卜先知,所以应当只是凑巧。”
江元青还是摇头,“听老臣一劝,殿下切莫太过仁善。”
李昭年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了,江元青已经说得相当委婉,说难听一点便是老好人。
他根基不稳,在政事上怎么拗得过这些肱骨老臣,再继续坚持己见无非是对峙不下而已。
“阁老言之有理。”李昭年退了一步,“不过还有一事。”
“殿下请讲。”
李昭年道:“想必阁老也知道昨日有人在父皇的药里下毒,我已杖毙了德福,他在临死前说了一事。”
“父皇早就知道沈妤是女儿身,也是父皇故意将其放在身边,因而欺君之罪断然不能成立。”
江元青对沈仲安也颇为敬服,微微颔首道:“大理寺不会刑讯她,待陛下醒来求证之后便能释其出狱。”
“本宫有另外的想法。”李昭年言辞恳切,“宫里已经出了一个德福,难保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如今禁军由蒋安一人统领,本宫担心……”
李昭年没把话说完,剩下的让江元青自己去想。
“殿下是想将沈妤放出来,制衡蒋安?”江元青问。
①.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第192章 互相利用
“本宫信得过她,父皇也信得过她,明日定有不少人反对此事,希望阁老能站在我这边。”
太子言辞恳切,态度谦逊,方才江元青已经驳过他一回,再行拒绝恐伤君臣之情。
于是心下思索了一番,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君王之道本就是制衡,况且沈妤跟在陛下身边已有不少时日,若是要对陛下不利,应当早就动手了。
如果让蒋安一家独大,恐成肘腋之患。
“也罢。”江元青说:“既有太子作保,那便让她出来吧。”
谢停舟次日一早进宫。
他也是于昨夜才收到北临来的消息,父王病重召他速回北临。
谢停舟想了一夜,他要走,但也要带沈妤一起走,她如今在狱中也好办。
换个死尸进去,再一把火将大理寺狱烧了,神不知鬼不觉,就算有人怀疑,也找不到切实的证据。
现如今的问题,就是李昭年和那群大臣肯不肯放他走了。
雨小了,谢停舟没有撑伞,步入宣辉殿前的大门,却在抬眼时倏然顿住了。
沈妤立在檐下,从小黄门手中拿过伞,撑着杏黄色的伞朝谢停舟走来。
谢停舟也仅仅是顿了那么一下又往前走去。
沈妤:“卑职替殿下撑伞。”
他很高,沈妤将伞举得高高的,却稍稍低着头,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低声说:“太子放我出来,内阁允了,他们不会放你走,但是你别急,我有办法。”
谢停舟没有接话,沈妤微抬起头,看见他下颌线绷得很紧。
沈妤急道:“你千万不能冲动。”
谢停舟“嗯”了一声让她放心。
同绪帝昏迷这几日,太子和内阁大臣都是在偏殿议事。
谢停舟进了偏殿,殿门便紧闭了,沈妤回到正殿门口守着,听见偏殿隐约传来一阵争论不休的声音。
沈妤望着茫茫的雨帘子,想到谢停舟一个在里面孤身奋战便觉得难过,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任凭他如何奋战,结果已定,他们不会放他走。
藩王非诏不得入京,而一旦进京,想拿到那封离京的诏书有多难她很清楚。
偏殿的门开了,谢停舟走在最前面,内
阁大臣陆陆续续走出来。
经过沈妤时,谢停舟的脚步放慢了些,两人在交错间四目相对。
只匆匆一眼,沈妤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些许的无力。
可他离去的背影依旧挺直,似乎任何事情都压不倒他,只有沈妤知道,他此刻最需要的,兴许只是她的一个拥抱而已。
“本宫尽力了。”
沈妤扭头,看见身侧站着李昭年,他也在望着众人离开的方向。
“他们根本就不懂。”李昭年悠悠地说:“他们想要圈养一只奋力忍住饥饿的猛虎,总有一日,会被那只猛虎所吞食。”
“他不是猛虎。”沈妤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权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