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从闷热的夏天,到秋高气爽的秋天,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地里的庄家已经成熟可以收获,这两天程、余、杨,三家人就一直忙着收获自家田地里面栽种的作物。
三家人的田地都不是很多,加起来也不到十亩地,种的都是玉米土豆跟红薯这样高产又好照顾的农作物,从几天前就开始忙着采收,前天才彻底将地里的所有农作物都收获起来。
今年的收成不错,三家人都没有想到今年的收成能这么好,毕竟他们今年才开出田地栽种作物,都以为第一年收成不会太好,出乎意料的是收成居然还不错,尤其是人口最多的杨家,他家四口人都是成年人,杨大婶虽然行动不方便,但这半年来因为每天都用老井水洗烫双腿,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至少双腿已经开始有知觉,虽然依旧不能动弹,但至少比之前好很多,使得家里人不用分太多心思来照顾她,这也就使丈夫跟一双儿女能将大多数时间跟心思花费在自家的田地上面,他们家的收成自然也就比其他两将人要好一些。
虽然杨家今年的收成算不上大丰收,但一家四口今冬的口粮是不用愁了。苞米不动,只红薯跟土豆他们一家一冬都吃不完,杨大叔便打算将收获的红薯跟土豆作为口粮,把苞米拿去卖掉换取银取,反正红薯跟土豆也能管饱,而且收获的量还比苞米多,再说无论是蒸、煮还是烤都很好吃,还可以晒干了磨粉用来烙饼蒸馒头,比起苞米来土豆跟红薯的优点更多,也更加适合贫苦人家当主食。
将苞米棒从苞米杆上面掰下来,拨开外面的苞米皮,将四根苞米棒的外皮绑在一起,串成一串一串的挂在屋檐下面进行晾晒,摆不下的就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子上面,要是不够就多搭几条晾衣绳来晾晒玉米,现在杨家不大的小院子里面满是苞米耀眼的金黄色,使得本来就不大的杨家小院跟显得拥挤,虽然出入稍微有些不方便,但杨家人却很开心。
等苞米棒晒好,将上面的苞米粒搓下来。苞米棒可不能扔,得留下来当柴火来烧火用。
杨家是打算向程家借驴车,把苞米粒运到“寒水城”去卖掉。上次他们去“寒水城”的时候,杨大叔特意打听过粮食的价格,苞米磨的面因都是穷人吃,所以价格不高,但他们家收获这些也能换回几个钱,要不是红薯跟土豆需要晒成干,粮食铺子才收,而且价格比苞米还要低不合算,他们家是想再卖掉一些红薯跟土豆的,毕竟他们家因为翻盖房子的事情而花光了所有家底,家里虽然没什么大事,但一双儿女都到了该婚嫁的年纪,尤其是女儿巧儿,毕竟她是女儿家,青春可是耽误不起,以现在的年纪出嫁已经比同龄的姑娘晚了,要再不抓紧就成了老姑娘,在亲事方面必须得抓紧,这样就需要请媒人,自然也就要花钱,再说准备嫁妆也是需要银钱的,不想办法可是不行。
杨家
“巧儿啊!这些年都是我这个当娘的把你给耽误了。”
想到女儿的婚事,杨大婶禁不住红楼眼眶,她自己的女儿如何她还不知道吗!绝对是能干活又能吃苦的好姑娘,自从她这个做娘的瘫在床上之后,家里家外就全靠女儿一个人来料理,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不算,还得照顾她这个累赘的娘,女儿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如今家里总算是有房有地,可不能再耽误女儿下去,儿子晚几年娶媳妇不怕,女儿可不行,这么好的女儿怎么也不能耽误了姻缘。
“娘,你又说这些!我不是早就说过了吗?爹娘生养我,我孝顺你们是应该的,娘要是再说这样的话我就生气了。”
杨巧儿撅起嘴假装生气的模样说道,真要说起来她心里不是半分怨气没有,毕竟家里家外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做,还得照顾娘亲,大晚上的还得做针线贴补家用,但是也不过是一时一瞬的事,对她来说没有比一家人这样生活在一起更好的事。
“巧儿呀!娘知道这些年苦了你,要不是因为我动不了,哪能耽误你到现在,如今家里的日子总算是好起来了,再不能耽误你,来跟娘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
杨大婶伸手拉过女儿的手,看着女儿这双因为劳作而粗糙的手她心疼不已,这些年来要是没有女儿的悉心照料,她哪能这般干净利索,也因为如此耽误了女儿的年华,如今家里日子总算是好过些了,绝对不能再耽误女儿的婚事,虽然现在说亲奉行的是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杨大婶还是想问问女儿自己的意思,作为母亲她万分希望女儿能幸福。
“娘!我不嫁人,一辈子照顾你跟爹!”
杨巧儿是个爽利泼辣的姑娘,但到底是年轻女孩子,听到自家娘亲提起自己的婚事免不了脸红,撒娇似的拉着娘亲的手摇晃。
“傻丫头,尽说傻话,女儿家哪有不嫁人的,先别害羞,快跟娘说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大婶拉着女儿的手问道,她也是从这般年纪过来的,自然明白女儿说不嫁人的话是因为害羞,并不是当真的。
“娘,哥还没娶媳妇,我要是嫁出去了,谁来照顾你呀!”
杨巧儿本就是个爽朗泼辣的姑娘,就算是害羞也不像别家女孩那样扭捏,她也知道自己的年纪不小了,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小姐妹,除了身有残疾或是家境实在太差的以外,都已经成亲出嫁,甚至都已经生理一两个孩子,要说不着急那是假话,可是她要是嫁人了,瘫痪在床的娘亲谁来照顾?虽然有爹跟哥哥,可是他们两个都是男人,照顾娘亲有些地方会不方便,要是她真嫁出去了,谁来负责照料的工作呢?
“这你不用担心,娘现在的身体好多了,虽然双腿还是不能动弹,但已经比以前好太多,你爹跟你哥也不再去干零活,整天都在家里可以照顾我,再说哪能说嫁就嫁,这些日子先让你爹跟你哥慢慢适应,巧儿啊,你就不用担心了,快跟娘说说你对自己的亲事是怎么想的。”
女儿的贴心让杨大婶很是欣慰,但她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女儿的姻缘,再说女儿也不是说出嫁就出嫁的,别说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家,就是找打合适的人家也得准备嫁妆什么的,至少也得过上三五个月的时间,可以用这段时间来让家里人适应,杨大婶并不担心,她比较在意的是女儿对婚事的看法。
“娘,我也不图什么大富大贵,咱家就是穷苦百姓,就算是攀上人家家境殷实的人家,嫁过去了也不会被待见,娘,我想找个老实本分脾气好的,就跟爹和哥哥一样的老实人,有一门能养家糊口的手艺也就行了。”
杨巧儿也不扭捏,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她觉得找个老实本分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也就行了。
“我的巧儿果然是长大了,你就放心吧,我跟你爹绝对会按你说的条件,给你找个好人家的。”
杨大婶对女儿提出来的条件很满意,她们家现在虽然是有房子有地,但房子也就比以前贫民窟好些,田地也才一点点,依旧是寒门小户,还是不要妄想的好,找一个老实本分有手艺的男人过日子才是福气,女儿能明白这一点就好,之前是她这个做娘的脑子糊涂了,才有跟余家小哥攀亲的想法,如今想来都不禁摇头,好在自家男人跟儿女是明白人,没让自己把话跟余家说,要是说出来他们家也没脸在这儿住了。
其实杨巧儿几天前无意间听到父母谈起她的婚事,当时他心里一慌就跑出去了,坐到井台边上发呆想心事,湘芷去山上采蘑菇回来到井边打水洗脸正好碰到她,间她当时恍惚的模样湘芷便坐下来跟她聊起天来。
以前在“寒水城”的时候,杨巧儿倒是有几个谈得来的小姐妹,如今搬到废路这边就只有湘芷一个,边看湘芷比她小上几岁,却比她有见识,又识文断字,杨巧儿平时有什么事就会找湘芷商量,既然碰到了就拉着湘芷说了起来,今天她对自己娘亲说的这番想法,就是在湘芷的分析下的出来的,日后当杨巧儿嫁得如意郎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后,一直都特别感谢湘芷,此为后话。
今年是程余杨三家定居在这里的第一年,也是他们开出田地有所收获的第一年,目前从收成上来看还不错,不仅人口棒劳力多的杨家有余粮,程家跟余家两家也都有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