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想直接去自己家以前经常光顾的那家粮油店买粮食,湘苓却不同意,别看她平时在山里跑野惯了,跟着自家姐姐身边操持家务这么长时间也学会了不少,就比如说“货比三家”,她家姐姐教她跟小妹,买东西的时候不要着急出手购买,就算是以前经常光顾的店家,他的商品也不一定是最好最便宜的,必须要拿出耐心来,多跑几家商铺,将需要采买的货品进行对比后再决定,不然很难达到“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这个终极目标。
湘苓赶着大耳朵,跟杨树两个人,在“寒水城”中的各家粮油店与磨坊之间穿梭。杨树笨嘴拙舌不善言辞,父子指路跟带路,湘苓能说会道负责询问打听,两个人走走停停折腾了半天,好在两个人办事利索,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基本上是余瑞羽他们那边确定好工匠的时候,湘苓这边就找到了符合标准的磨坊,准备开始采买粮食。
这家磨坊在“寒水城”中很有名,是家很有规模的大磨坊,城里有一半以上的酒楼用的米面都是从这里购买的,按说湘苓他们应该不会找到这里来,毕竟按常理来想大磨坊的价格要比小磨坊高,看到那比别的模仿高大的大门就该退却了,起初湘苓跟杨树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杨树在“寒水城”里住了十几年的时间,只听过这家磨坊的名字,却从来没有来过这里,在他的意识当中这样大规模的磨坊都是有钱人来的。
这次来采买三家的米面油盐,一开始杨树是带湘苓到他们上次曾经光顾的那家店点去,湘苓问过价钱后,当时觉得价格还算合适,但他们采买的量很大,这样算下来价钱方面便并不合适,跟老板商量过后,老板给出了一个新价格,但是湘苓并不满意,去其他店问价格也没有多便宜,便转战磨坊,想来直接到磨坊去买粮应给会便宜些,转悠了一大圈才到这间大磨坊,本来也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这家磨坊出乎预料的便宜,也因为他们这次买的够多,不然这家磨坊根本就不会接这单生意。
等到自己耕种的田地里收获粮食,至少还要四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的粮食就需要采买现成的来吃。
程家只有三姐妹,湘芷合计了一下,决定买上三百斤粮食、三十斤盐跟五十斤素油。
余家只有两祖孙,人口虽然少,但有句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余瑞羽正是长身体最能吃的时候,再说雇佣了这么多的工匠,总要管人家的一日三餐,最终决定买上五百斤粮食、四十斤盐跟六十斤素油。
杨家的经济条件有限,又要翻盖自己家的房子,虽然没有雇佣工匠帮忙,可是省下一笔花销,但购买建造房屋的建筑材料确实一笔较大的开销,就算木材不需要买,但砖瓦泥灰却是一样都不能少,就算是与砖瓦店的老板是熟人也不能拿到太多的折扣,计算下来,杨家用来买米面油盐的银钱没有多少,但他们家的人口是三家人当中最多的,而且全部都是成年人,又有杨大叔跟杨树这对劳动力,在粮食的消耗上来说,杨家应该是三家中最多的,但是因为银钱不够,即使这家磨坊的价格很便宜,他们也只能买两百斤粮食、二十斤粗盐跟十斤素油,好在杨树用仅剩的几个钱买下三四筐地瓜土豆,这样加在一起应该也够一家人吃的。
将每家要买的粮食数量跟磨坊里的人说清楚,用各自的口袋将粮食装好打包,一一搬到驴车上面,等到了家就能很容易的根据麻袋上面的记号搬运,盐巴用小号的布袋子装着,素油就用带来的空葫芦状。
将粮食袋子等物装上驴车后,杨树就急着的想会客栈去,准备先把粮食等物卸在客栈,再去买别的东西,长到房屋看不到头的清单上面,还有好多东西等着买呢!
湘苓也着急想赶快会客栈,不过她看到了一样好东西,并没有马上走。
磨坊里有很多不要的米糠跟谷壳,这些米糠是没人买的,一般情况下磨坊里的人都会将米糠丢掉,或是送给家里养家禽牲口的人家,完全不用花费一文钱,
湘苓二话不说,拉着杨树那是一口袋一口袋的装着米糠,拿回家去不但能鸡鸭兔子,还给大耳朵找到了口粮,最关键的是一文钱都不用花。
当湘芷跟余瑞羽找到湘苓跟杨树两个人的时候,他们俩个刚刚从磨坊大门里出来,驴车上堆满了装的鼓鼓囊囊的粮食袋子,用来装素油的大葫芦都没地方放,只能放在粮食袋子上面,为了怕掉下来,湘苓两只手抚着,杨树则一手拿着小皮鞭控制着驴车,一手搂着怀里装盐巴的大小口袋,两个人看上去模样都有些狼狈,好在采买米面油盐的任务,他们俩个是完成了。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