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叔,大鹏哥怎么没跟你一起来啊?”
杨家父子刚走进小小子,就有认识的人认出了他们,乐呵呵的开口跟他们打起招呼来。能见到老朋友杨大叔也很高兴,乐呵呵的跟朋友们聊起天来,连少言寡语的杨树都开口闲聊起来,就算还没找到活干,但父子两个心情都很好。
“杨大叔、杨大哥,我去买套文房四宝,就在街口哪里摆个小摊子,有事你们到哪里去喊我。”
余瑞羽站在后面半天插不上话,他跟这里的这些工匠一点都不熟悉,再说看到杨家父子正跟熟人聊天聊得高兴,他也不想开口打扰,站在这里又浪费时间,想来一会儿后决定去买套文房四宝,到街口那里去摆个代写书信喜联的摊子,他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随身带着的小木板上面,尽量写的简单一点,湘芷在教两个妹妹读书写字的时候,杨巧儿跟杨树庄手边没有活干的时候也会过来跟着学,当时又赶上冬天没什么事情做,几个人就凑到程家学识字,一个冬天让杨树跟杨巧儿认识了一些字,余瑞羽写作木板上的字大部分杨树都认识,连看带猜也能看出个大概来。
“行啊!卖笔啊!墨啊!那些店都在早市后边第三条街,你小心点,要不我让你杨树哥带你去吧!”
杨大叔听到杨树的转述后,明白原来余瑞羽是想去买文房四宝摆摊子,想着余瑞羽对这里不熟悉,怕他找不着地方,就想让儿子送他过去。
余瑞羽听力杨大叔的话后猛摇头,他都这么大了,要是还需要别人带路那就太丢人了,生怕杨大叔真让杨树送他,余瑞羽忙转身就跑。
余瑞羽先回到早市,跟程家两姐妹说了一声,这才按照杨大叔说的去找文具店。
“寒水城”的街道规划很清晰,余瑞羽没费多少时间就找到了杨大叔说的那条卖文具的街道。
这条街的街名叫做“文墨街”,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是卖文墨书籍字画的,大大小小临街而开。
余瑞羽找了家门面不大的小店进去,在里面卖了一套价格中档的文房四宝,又买了一打专门用来写对联的红纸,见这家店还卖二手的官皮箱就过去看了看,见保存的都还可以便问了问价钱,觉得挺合算的就买了一个。
这些官皮箱格斗都不大,提着手里跟食盒差不多,打开正面的两扇锁着的小门,里面会出现几个大小不一样的抽屉,分别可以放笔墨纸砚,盖子上面是光滑的可以当小桌子用,大小就跟A4纸差不多,刚好可以放下信纸,等会他摆摊子的时候正好用得上。
从文具店里出来,余瑞羽问过当地人后,找到布庄,在那里花两文钱买了一尺的白布,在上面写上“代写书信跟喜联”的字样当招牌,再买上两个便宜的马扎,一切准备完毕。
余瑞羽喜欢到店铺里去买东西的原因,就是店铺里面都有掌柜,掌柜的都认识字,他只要把想说的话写在木板上就好,沟通起来比较方便,而那些小摊贩一般都不认识字,他又不会说话,笔画来比划去的,沟通起来非常麻烦。
余瑞羽在街口找了个不大的空位子,将当作招牌的白布穿在一根竹竿上面,放在墙边,把官皮箱打开,拿出文房四宝,往小板凳上一坐,他的这个小摊子也就正式开始做生意。
余瑞羽这边支起来自己小小的摊子,杨家父子那边也找到了活干。
杨大叔给城里一家商行搬东西,杨树去给一家酒楼运酒。
最先回到客栈的是湘芷湘苓姐妹俩,她们在早市结束之后就直接回到客栈,今天的生意不错,一个早市就基本上将她们带来的东西卖光了,姐妹两个特别高兴,在早市结束时买了不少事才回来,准备晚上做顿好吃的。
余瑞羽是在下午回到客栈的,在街上待了一整天,他弄的那个代笔家书的小摊子还是开了张的,并非预想的那样颗粒无收,还不是一份生意上门,他一共代写了两封家书跟一副开张喜联,加起来一共挣了十一文钱,虽然不多,却让他很兴奋,这是余瑞羽有生以来第一次当街摆摊,还成功的接到了三单生意,他乡叫自己淡定点都做不到。
杨家父子回来最晚,是在晚饭时间回来,父子两个在两家般般抬抬干粮一天的活,总共挣了三十文钱,酒馆老板还给他们打包了几个剩馒头,父子两个很满足。
五个人这一天都没有白忙活,各自都有所收入,心情不错,晚上湘芷她们借用客栈的锅灶做了晚饭,明天要忙着雇佣工匠等事情就不出去摆摊了,几个人泡过脚之后就睡下了,累了几天基本是一沾枕头就跌入了梦乡。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