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保存想清洗干净,再用粗盐盐渍上一两天的时间,然后在太阳下晾晒透,最后密封到坛子里,房子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保存上一整年的时间,这会儿拿出来熬制火锅汤底刚刚好。
余瑞羽按照湘芷说的位置,将装有大骨头的土陶坛子找到,代开上面密封的部分,从里面拿出几根大骨头出来,先用清水清洗一下,再浸泡上一个时辰左右,期间要换上几次水,将大骨头里多余的盐分去掉,用菜刀尽量将大骨头砍碎一点,这样能将骨头中的营养跟美味更加容易的熬煮出来。
余瑞羽拿着菜刀咣咣咣的用力剁着骨头,别看他出身富户是个少爷,却因为环境关系自小就要做一些粗活,比那些娇养长大的公子哥们可是有力气多了,剁起骨头来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为了方便起见,菜板放在锅灶边上,剁好的骨头直接被倒进铁锅里面,放入大蒜、生姜跟八角,为了提鲜在放一点干海带跟虾干进去,一定要多放一些水进去,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一点一点的用勺子将浮沫撇干净,一直熬煮到汤汁变成乳白色,飘出浓香的味道为止。
一大锅奶白色的大骨头汤就是火锅的基本汤底。
麻辣火锅的汤底一般都是用牛油来炒料的,不过现在根本弄不到牛油,湘芷炼了一小碗的猪油拿来当代替品,味道没有牛油那么好,但了也胜于无。
磨碎的干辣椒、花椒跟湘芷自己做的辣椒酱,分先后顺序放到油锅里进行翻炒,火一定不要大,小火慢炒,等将猪油炒成红油飘散出麻辣的刺激性味道时,红汤锅的底料也就完成,等火锅点起来的时候,放入一大勺炒好的麻辣底料,再加入骨头汤,搅拌均匀,通过火锅自身的热力沸煮开锅即可食用。
从开始熬煮大骨头汤,到炒麻辣底料,都是余瑞羽独自一个人完成的,湘芷时不时的在旁边指导一下,余瑞羽的厨艺可不如她好,而且炒麻辣底料余瑞羽根本就不会,因为他吃过的火锅都是白汤锅底,从来不知道还有红汤锅底这样的吃法,今天可是让他长了见识,相对于白汤,他对从来没有吃过的红汤汤底充满了期待。
本来湘芷是想自己动手来炒制红汤锅底的,余瑞羽却不同意,毕竟这顿饭是他跟爷爷向程家跟杨家表示感谢的,已经让湘芷帮了很多忙,哪里还能让她再被烟熏火燎,那样的话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不管湘芷怎么说余瑞羽也不让她伸手灶台边的事,湘芷姐妹三个只能做一些洗菜切菜这类的事,这还是跟余瑞羽上来半天之后才让她们做。
以现在的季节跟环境来说,新鲜的蔬菜是完全没有的,能被端上餐桌的蔬菜都是秋天时放在地窖里储存的冬菜。
今年程家有了小菜园,虽然因为山洪遭到重创,好在重整的及时,后才栽种的蔬菜长势还是不错的,不过能够储存在地窖里当冬菜的并没有几样,程家地窖里面也就只有白菜、土豆跟萝卜,这些冬季常见蔬菜,菜干的种类倒是还有几样,比如说茄子干跟豆角干之类的,其他还有干蘑菇、干海带跟干木耳,荤菜只有腊肉跟腊肠。
湘芷带着两个妹妹将蔬菜跟菜干什么的从地窖里拿出来,然后将该洗的洗,该切的切,该泡的泡。
余瑞羽跟湘芷姐妹三个在厨房里足足忙活了两个时辰才将一餐晚饭做好。
大火锅放在堂屋的大桌子上面,里面的汤底是麻辣浓香的红汤汤底,这会已经烧沸过,骨头汤跟麻辣底料已经融合,刺激性的辛辣味道与大骨汤浓香醇厚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引人猛吞口水。
火锅的周围摆放着切好的大白菜片、白萝卜片、土豆片、豆角段、茄子片、蘑菇、海带、木耳、粉条、腊肉、腊肠等配菜,还有几盘湘芷自己做的小菜,用盆装、用碗装、用盘装,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了整整一桌子,看上去非常的丰富,湘芷还做了很多手擀面给大家当作主食。
小火锅被放到“冬卧房”的炕桌上,毕竟男女有别,湘芷这个穿越者倒是不觉得同桌吃饭有什么,但在杨大叔跟余爷爷这样的古代人眼里,男男女女大刺刺毫无避讳的同一桌吃喝,还都是没有血缘、亲缘的人,实在是很不像话,他们也很难接受,只能像现在这样,“冬卧房”里面摆一桌,堂屋里面摆一桌。
小火锅里面的是白汤汤底,配菜跟堂屋的配菜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那个跟两个火锅一起买回来的小铜壶,里装满了用猪大骨熬制的大骨高汤,放在冬卧房的小灶上,小灶里的火并不旺,热力无法将铜壶里的大骨高汤煮沸,但却能保证壶里的高汤保持温热,不会变量,当火锅里的汤水不足时,随手就能拿铜壶来,往火锅里面填汤。
因为环境与时代的限制,火锅的蘸料并没有现代那样多种多样,湘芷这里只有辣椒酱、辣椒油、酱油、米醋、香油、盐、糖、葱花、蒜泥、姜末,火锅蘸料的必备麻酱前段时间吃光了,这次这能吃没有麻将的蘸料。
杨家四口来的不早不晚,即没有提前赶过来帮忙,也没有让大家等候,配菜蘸料什么的都准备好时,他们一家敲响了程家的院门。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