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从杂货铺子回到观音庙后,湘芷跟张红花放下东西,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便围起围裙,着手开始做午饭。
环境所限,午饭的菜色没什么变化,主食依旧是金黄宣软的窝头,至于配菜就是咸香爽口的雪里蕻汤,简单又好吃,最主要是节省时间。
窝头是早就蒸好了的,只要花上几分钟时间,点个火,煮个汤就能开饭。虽然已经吃了好几顿窝头雪里蕻汤,李家三口跟程家姐妹依旧吃的很香,尤其是程家三姐妹,她们可是餐风露宿了好长时间,之前没逃出来之前更是倍受虐待,能像现在这样热饭热汤的吃个饱的日子,对她们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可挑剔的。
吃过午饭,两家人休息了一会,乡下都有歇晌的习惯,而湘芷前世也有睡午觉的习惯,之前忙着逃家、建屋,都没有睡过午觉,现在总算是有点闲暇了,暂时睡上一会也不错,她拉着两个妹妹靠着墙角小睡起来,而张红花则哄儿子睡觉,李大壮坐在旁边给老婆孩子挡风,其他人也都或躺或站的睡了起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大家陆续醒了过来,纷纷擦了把脸后开始下午要做的事。
“红花姐,咱去磨坊吧!”
洗过脸精神力不少,湘芷就拉着张红花要去磨房买粮,早点把粮食买好,她才能真正按下心来,现在可已经是冬天了,要是没有足够吃的粮食过冬,她跟三个妹妹那可是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这次来采买最重要,也是必须要买到的就是粮食,所以湘芷这会儿才特别着急去磨房,向让自己能早点安心,不用每天心里七上八下的。
张红花这次来“富贵屯”不但是想卖点小东西挣几个钱,更是要去磨房,不过她不是去买粮食,而是带自家的苞米去磨房,想换些过年包饺子、蒸馒头、做发糕的白面跟糯米,这回她跟丈夫总共带来一百多斤的苞米粒子,她家没有驴子可以拉车运载,好在他们家有个小独轮车,不过跟用牲口拉的驴车比起来,小推车虽然比人背手抬要剩力一些,但的稍微弯着腰推车,一路过来也足够他们夫妻二人受的。
一个女人外加一个孩子的劳动力有限,根本拿不动太重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找个体力好的人加入到他们的购物大军当中来,所以在购买粮食的行动中,队伍中就加上了身强体壮的李大壮,同时把小豆子跟湘茯他们三个小孩子也给带上了,虽然依旧在村子里转悠,对三个小孩子来说依旧很有意思,尤其是对小湘芪,她开心的拉着小豆子四处乱穿,东看看,西瞧瞧,一双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
因为李大壮跟着一起去买粮食,没有人留下看行李,湘芷她们只好将全部行李暂时交给观音庙里的小和尚保管,在交给小和尚之前,必须要将所有物品登记一番,登记的单子一式两份,小和尚手里有一份,湘芷她们手里拿一份,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可以按照单子对照,看是否有所缺失,要是行李中的物品有所丢失或是损坏,寺里必须按照原价赔偿,当然他们也得相应的付几文钱给小和尚,当做保管费,好处是有人给你看行李,而且你想存放几天都可以,而且费用不高,出来问题还会有赔偿,湘芷觉得很不错,将登记单子收进怀里放好。
李大壮向同来的其他人借了板车,帮着程家姐妹将驴车给套好,然后把要带到磨房去的一大麻袋苞米粒搬上车,再把湘芷要带去的麻袋跟箩筐也放上去,等程家三姐妹跟媳妇儿子一起在驴车上坐好后,李大壮将驴车拉出观音庙大门,自己往上面一跳,挥动手里的鞭子,两家人赶着驴车就往磨房那边走。
“富贵屯”是个有两三百户人家的大村子,距离城镇不远也不近,要是有什么事情要去城镇,来来回回不但浪费时间,平时要忙农活也没那么多多余的时间来回跑,所以整个屯子便有了三家磨房、一家油坊、一家酒坊跟布店、杂货铺子,这些能够满足本屯子居民生活需要的店铺,整个村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油坊跟酒坊都建在集市召开的空场附近,而三间磨房却在建在屯子里面。
三家磨房的老板都有些沾亲带故,一家是村长妹妹夫家开的唐记磨房,一家是村长堂弟开的白记,最后一家是村长远方外甥开的陈记磨坊,张红花他们要去的就是村长远房外甥开的陈记磨房。
陈记磨房是三家磨房当中规模最小的一家,位置也最为偏僻,在屯子的最北边,距离湘芷他们主的观音庙的距离最远,他家与村长家的亲属关系也是最远的,平时受到的照顾自然也就比另外两家要少很多,全磨房只有两头骡子拉碾子磨面,不过这里的粮价跟加工费最公道、最便宜,张红花两口子每次磨米碾面都是到陈记去,跟那里的老板也算得上是熟人了,对他家的情况最为了解,自然也就带湘芷姐妹来陈记磨坊,他们两口子认为这家最靠得住。
说起来,“陈记磨房”现在的当家人并不是村长的远房外甥,因为他在去年的时候得重病过世了,如今撑着这家磨房的是他的媳妇。
之前的“陈记磨房”规模也是不小,有七八头骡子拉碾子,只是后来老板生病,家底一点点被熬干,为了治病连家里磨房的牲畜都一头头被卖掉,可惜的是差点倾家荡产,却依旧没能留住老板的性命,如今陈记只剩下两头骡子,由老板娘苦苦支撑着,目前只有一些外地人常去那里捣米碾面,本屯子的人去的比较少,毕竟那里比较远,而且骡子少,碾米面的速度慢,本屯子里的人大多去唐记跟白记。
张红花抱着儿子,跟湘芷说着“陈记磨房”的一些事情,以前她都是到“唐记磨房”去磨面的,那里的骡马最多,磨起米面来速度快,但是由于老板是村长的妹夫,不但价钱贵,态度还特别的不好,尤其是对他们这些外地人,更是说话不客气,有时候还贪他们带过来的粮食,于是她就再也不去那里,都是一样花钱,谁愿意花着钱还不痛快呀!
另外一家白记磨房跟唐记差不多,只有小小的陈记做生意最公道,对人又很和善,至于为什么“富贵屯”本屯子的人为什么很少来陈记磨坊,二十去态度不好做生意又不公道的唐记跟白记,大家伙都心知肚明,不过是没有把话说清楚而已,像张红花这样的外来人顾虑没那么多,她自然要选择陈记磨房,这家态度好,做生意又公道的。
赶着驴车拐了八九个弯,湘芷等人总算是到了“陈记磨房”门口,两扇破旧的木门虽然关着,却并没有在里面拴上,伸手轻轻一推就能推开。
“陈家婶子在家吗?”
张红花从驴车上下来,将大门推开后朝着院内喊着,毕竟陈家娘子是寡妇,她们几个女的闯进去没什么,可她家男人要是这么不经主人来开门就自己闯进去,不太好,她这么大声喊也是为了避嫌,让附近邻居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野生的别人说闲话,给陈家嫂子惹麻烦。
“来啦!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