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后但笑不语。凌玉章则终于有些反应过来了。这碗杏粥之所以叫“真君粥”,她猜测,大概因为那创造有“杏林”典故的神医董奉。董奉为人治病,从不取钱物,只使栽杏树。数年之后,十万余株杏树郁然成林,功德无限。争似莲花峰下客,种成红杏亦升仙。在民间故事中,董奉最终得道成仙,被尊为“董真君”。所以,太后娘娘才说此粥和身为女医的凌玉章“相称”。而且“真君”乃是道教尊称,也确实符合凌玉章笃信道教的身份。看着太后端庄中暗藏着一点狡猾的笑容,凌玉章也笑了起来。这种对每一样食物的典故都如数家珍的做派;这种为每一个食客量身定制吃食的耐心和细心;这种揪着一种食材,就可以长篇大论说上半天的风格……她怎么觉得这么熟悉呢?原来如此,怪不得娘娘今日忽然宣她进宫。第138章见太后、新的任务这是虞凝霜来到太后娘娘宫中小厨房的第三日。接到这一份调令的时候,虞凝霜整个人都惊呆了,随后便是难以言状的欣喜。虽然说官家才是这座禁宫、这个王朝的主人,然而因他以孝治天下,最好的医女、最好的厨娘都是在太后娘娘身边侍候。她被调去太后宫中,本身就是对她的极致认可。当时,想到要离开翰林司的手下们,虞凝霜还真有些舍不得。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早已在开店的过程中参透了这一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虞凝霜已尽力将他们训练得很好,想必他们以后也能独当一面。这一点点小小的人世唏嘘之后,虞凝霜的心便被为在太后宫中迎来的见闻而感到期待不已……好一番自己心中闪转腾挪、变化万千的思绪过后,虞凝霜想到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严铄。无他,因为这实在是太好笑了。这一次,她想,可真的不是我故意在躲你了。严铄,你真的未免也太倒霉了吧!他七月初十朝会见到了自己,结果当日虞凝霜就被调到这慈宁殿来,连下一回十五的朝会都不再负责了。也就是说他多番周折,费了大劲转为外殿班直,结果只见了她一面!常人都说追妻火葬场、追妻火葬场,他这怎么连个追的机会都赶不上?难道接下来他要追到太后娘娘这宫中来吗?那、那是不是得自宫做个内侍啊?!虽然十分缺德,但是想起这一茬,虞凝霜还是不厚道地笑了。说实话,严铄要是真这么做了,虞凝霜不仅不会轻视他,反而还会真正开始正视、甚至高看他一眼。虞凝霜须得承认,她有着很奇怪的、不为世俗所容的、哪怕在她自己看来也近乎扭曲的感情观。“相伴一生的固定伴侣”——这个角色在她生命中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没有,并不耽误她享受人生;然而,如果有。那么,那个人就必须如她所期冀的那样,能暴烈地、不顾一切地爱着她,全身心都奉献给她。严铄要真能做到这种程度……虞凝霜手上整理着五鼎芝糕,嘴角还是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就真的很好笑嘛。他要是真能做到这种程度,给他个机会也不是不行。虞凝霜毕竟是有现代生理和情感知识的人,她知男子多出来那二两肉,实则对女子无益,只不过是他们传宗接代的工具。没有了……也没什么可惜。而虞凝霜以后不打算生育。再说了,他不是还有手有嘴吗?其他那两处都生得极好看。手指纤长,骨节匀称,除了两块小小的笔茧毫无伤痕,光洁如玉,一看就是没有受过半分磋磨的贵公子的手。至于那——停停停!思绪骤然变得奇怪起来,虞凝霜紧急叫停,仰头望望那雕梁绣柱稳住心神。这慈宁殿的小厨房虽然装饰华美,但确实很小,只两个灶台而已。连同烧火洗菜的小膳工和虞凝霜这样的厨娘在内,共计七人。实在是因为太后娘娘生性节俭随和,所用的膳食绝大多数就是等着御厨房和光禄寺送来,送什么便吃什么,很少为饱口腹之欲而骄纵举止。于是她这小厨房名存实亡,用途不大,基本只负责夜里熬个粥垫垫肚子,或是在三餐之间备些小点心。有时候,连续两三天都不开伙。刚来那两日,虞凝霜什么活都没得做,被安排熟悉了一下环境,然后就是整日在寝房中休息。她在翰林司时每天像打仗似的,朝会一次接着一次接踵而来,忽然间闲下来,还真有些不习惯。直到今日清晨,太后娘娘身边的御侍行首云雀姑姑前来,说今日邀请宁国夫人进宫叙话,让虞凝霜为迎接她做两样小点。虞凝霜大喜过望,一是终于可以施展拳脚,二是可以为自己这一位久未相见的老姐姐尽一份心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