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禁中会从东华门外采买瓜果等入宫,这里自然便成为整个汴京最为繁华之处,永远有最新鲜的水陆之珍,最时兴的金玉之玩。虞凝霜便安慰道:“往后,我说不定也要常在这附近采买。你们如果想见我,只来这处就可以了。我是进宫,又不是坐牢!”众人都笑,心里也宽慰不少。很快,虞凝霜找到了接应她的两个内侍和两个小宫娥。她出示了官印和那丝织花绫的委任敕牒,四人便依次行礼,将她簇着往宫门而去。回首,虞凝霜能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流中,那唯有那十几个人是静止的,殷殷朝她瞧来。他们高矮胖瘦、男女老少各不相同,正如同一颗一棵种类不同的树,却神奇地聚成一片小树林,静静守望着她的前路。虞凝霜莞尔一笑,朝他们挥挥手,而后大步朝前走去。第120章学宫规、初入宫廷过了金钉朱漆的宫门,虞凝霜的每一步便算是踩在禁宫当中了。她低头,见石板壁垣都雕有祥纹;仰头则见飞檐似舒展的凤凰羽翼,似乎山川众生,皆为其庇佑。一俯一仰之间,这宫廷的华美威严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前来接引她的这几个小宫人,言谈举止间青涩怯懦,虞凝霜也不好多问。只是他们行走起来却整齐得像一个人似的,带着虞凝霜走过长长的宫道。七拐八拐之后,一行人到了太常寺。虞凝霜身为光禄寺的待上任女官,连光禄寺的大门都没摸到,先被丢到太常寺……去学了二十多天礼仪和宫规。想来也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种,随便拉一个人便觐见天颜的事情,是决计不可能发生的。就连陛下要给新科士子们赐宴,只为这一面,士子们都要事先被统一安排学习礼仪。更何况,是虞凝霜这样要从此在禁宫中供职之人。学习的内容非常繁杂,从衣装妆容的规矩,到问安祝膳的礼节面面俱到,还有官家、太后以及各宫主位的喜恶习惯等等。如今御座上那一位官家名讳“赵律”,其后宫甚是充盈。除了中宫皇后和四位正一品的夫人,婕妤往上的就还有八位,真真是环肥燕瘦,柳夭桃艳。只是关于各位娘娘的信息,不可不说,也绝不可多说,言而有尽,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去摸索了。当然,在这太常寺学习的远不止虞凝霜一个,还有这一批新进宫的宫人,总计近百人。只不过虞凝霜的情况尤为特殊。照理说来,学习礼仪的都是刚进宫、还没有资格去主子跟前侍候的“祇侯人”,以及各司局的低阶女史,一个个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唯有虞凝霜虽是个正经的女官,却也是第一次来学宫规。她的品级在那摆着,教习嬷嬷不能说一句重话,甚为尴尬。好在,虞凝霜没让她们尴尬太久。毫不夸张地说,虞凝霜本身的形貌讨人喜欢,她又擅长筹谋与人打交道。漂亮话一说,银锞子一塞,十个里有八个都被她逗笑,剩下那两个……多半是天生不爱笑。如此,虞凝霜便更受优待一些。嬷嬷们本来要给她安排单间居住,是虞凝霜深觉不好再搞特殊,于是自请仍是暂住在四人一间的居所中。她的三位“室友”,是要入尚食局的女史。都是摆弄饮食的,那便算是同道中人啊!虞凝霜本来颇为雀跃,想要与她们友睦相处,多聊聊天解闷儿。然而,对方却总是躲着她似的,匆匆不愿深交。等到虞凝霜好好学习过宫中司局分布,她便明白那三人为何如此了——光禄寺和尚食局,既然都是负责宫中膳食的,自然便存在竞争关系。整体来说,光禄寺统揽阖宫上下的饮食烹制。比如那重中之重的膳食中心——御厨房就属于光禄寺。同时光禄寺也负责各种盛大的礼祭、筵席等。至于尚食局,很少直接涉及饮食制作,更偏向膳食的进奉、试毒等细枝末节之处。单这样看来,两者好像不该有什么大的冲突。然而……本朝可是留下了“三冗”这般骂名的朝代呀。官职之反复,官署之重叠,史所罕见,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对于帝王后妃来说,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之人,自然是多多益善的,恨不得每一件衣服、每一件首饰都有专人负责才好。可对于宫中司局来说,职责分得越明细、越重屋叠床的,就越容易生出些攀比和不满来。就拿光禄寺和尚食局来说。光禄寺配膳时会配酒,可尚食局中也有掌酒酝之事的“司酝”一职。那么,该给主子送哪一边的酒?光禄寺会给各宫送去药膳,可尚食局中也有掌医药之事的“司药”一职。真出了问题,算谁的?……就是这些小问题,渐渐蕴出大嫌隙。得知这其中关窍之后,虞凝霜也不再强求与尚食局那几位交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