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3 章(1 / 2)

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边关军户发家日常》 3、第 3 章(第1/2页)

第3章

“又不是给你吃的,没人在乎你的感受。”姜娩不是任人欺负的包子,才不会惯着伍氏的毛病。

她把两个盘丝饼夹到碗里,收好炸锅,美滋滋地回屋里开饭。

伍氏走出去两步,清楚听到姜娩的声音,又回过头来狠狠瞪了姜娩一眼,无能狂怒地在原地啐了一声。

进了屋,姜娩拿剩下的碗舀了粥,吃起了饼。

单是粥配饼,显得单调了些,要是还有些腌菠萝和酱菜,就更好了。姜娩心里想着,也知道就谢家这条件,喝口热粥已实属不易,不能奢求太多。

谢童在外头吃了那个盘丝饼后,只顾埋头喝粥。

姜娩做的饼大,饭量小的孩子一个就能吃饱。她估摸谢童还能吃,又分了一半给她,那小姑娘显然是饿极,半个盘丝饼吃完,连粥也喝得一滴不剩。

一个半的饼并上两碗粥,这是谢童来到边关后,吃得最好吃的一顿饭。她自己也记不清楚,有多久没有体会过饱餐一顿的感觉。

晚上,姜娩在规划完她的那点私房钱该怎么满足一日三餐后,向谢童问起她哥的情况:“童姐儿,你大哥每月是什么时候休沐?”

谢童愣了一下,低下头掰着两根手指算算数。

接着,她对姜娩伸出了八根手指头。

姜娩对着小孩儿脏兮兮的手指思考了片刻,问:“每月初八吗?”

谢童摇头。

“还有八日?”

依旧摇头。

与哑巴的交流就是不方便在这里,好在姜娩比较有耐心,又继续猜,“是不是你大哥已经去了八日了。”

这下,小姑娘眨巴了一下眼睛,许是惊讶她能够猜到,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头。

姜娩在心头算了一下。往回推八天的日子若是谢翊每个月固定的休沐日,那再等半个多月,谢翊就能回来了。

从原主继承的记忆里,姜娩不知道谢翊何日归家,倒对谢翊每月拿的饷银了如指掌。

像谢翊这种被扔到边关的军户,和被流放的“恩军”没有多大区别。谢翊成了家,每月能分到八斗米,一家三口的嘴巴,就靠着八斗米养活。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没有多余银钱,吃的菜啊、调料啊,都得用米去换。所以日子才过得这般紧巴巴的。

姜娩想到原主存的那点私房钱,也不知道那银簪能卖多少钱。

剩下的铜板等明个儿去市集里买点吃的,等到谢翊回了家,得商量一下以后家里的日子该怎么过。若是谢翊配合,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但他要是不愿意,那就好聚好散。

谢翊的情况姜娩分析过了。

从夫妻的角度来说,两人的关系已经糟糕到了极点。她在谢翊心中的形象,应该就是个势利的村妇,以谢翊曾经的经历和背景来说,要接受这样一个妻子是很难的。

但对于姜娩,这恰恰是好处。

婆家没有烦人的长辈,小姑子年纪不大好糊弄,她也不用在这个朝代面对嫁人生子的苦恼。等过两年立了足,再和谢翊和离,也全了谢翊不想要她这个妻子的心思。

皆大欢喜。

姜娩在心里一步一步计划着,躺在干燥的秸秆床上,就这样睡了过去。

次日一早,她醒来后,去打听了去往镇上的驴车,让别人捎了她一程。

带上木盒里的二十来个铜板和银簪,姜娩先去了当铺当簪子。因为她的簪子不是足银,掌柜的一开始只愿意出八十文,在两人一番拉扯下,最后以一两银子的价格把那根簪子当了出去。

身上钱不多,姜娩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

最终买了两斗米,五斤面,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调料回家。

她的二十来文钱花得干干净净,兜里只剩当了银簪的一两银子。

这一两银子姜娩不打算动,得留点给自己当后路。

把这些东西捎回去,谢童看她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在门口愣怔了好半天,还是姜娩唤她上去帮忙,谢童才挪了脚步。

姑嫂二人把东西都安置好,粮缸里倒了米,罐子中放了面,各种调料摆放整齐,姜娩的心安了不少。

后世生产力上去了,吃喝倒是不愁,但古代的经济限制,家里没存粮,她心里总有些没底。

临到中午,姜娩和谢童应付了一顿午饭,她便打算把家里的院子清理一下。

院子不小,但论七八糟的,都是一些杂草石块,味道还不好闻,她可不喜欢在这种环境里生活。

把院子空出来,不但能种菜,还可以再养点鸡鸭鹅,小农经济下,不求富裕,养这张嘴倒是不成问题的。

姜娩记得,昨日去隔壁那个大婶家买面的时候,她院子里就有母鸡。回头有了鸡蛋苗,对方若是愿意的话,可以让他们家的母鸡帮忙孵一下。

心里做好了打算,姜娩就开始动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