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八零后妈养娃日常》 第111章 第111章(第1/4页)
许桃自然也看到赵卫菊夫妻两个的打情骂俏,说实话,她挺佩服的。
赵卫菊和吴林标,属于这个时代里的正常夫妻,他们既有相濡以沫的扶持,也会发愁生活的困苦与鸡毛蒜皮,却也没有因此而丢失人性情感。
吴林标在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个很好的男人。
憨厚话少,存在感很弱,不能让女人炫耀骄傲。可他只对赵卫菊话痨,也没嫌弃她身体不好、拖累自己家,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谓患难见真情,吴林标和冯永年,都属于许桃欣赏的一类人,婚姻,最低处的不离不弃,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面对赵卫菊责怪的眼神,吴林标憨厚笑笑说话:“早上我们赚了七十一块钱。”
“赚了这么多?全部吗?”赵卫菊眨眨眼。
圆珠笔,铅笔,小刀,橡皮这些小的学习用品卖出去很多,但都属于薄利多消的一类,没有仔细盘算,哪里知道具体数字是多少。
在赵卫菊看来,七十一块钱,扣掉利润的话,也还是不错的,成本毕竟都不高。
“不是,是利润,扣掉进货成本,还净赚了七十一块。”吴林标嘴角挂着笑,憨厚的男人,难得露出这样明显的笑容。
“真的?”赵卫菊欣喜了。
赵母沿着文具店转一圈,她没赵父看得那么认真,就晃了一圈而已,回来听到女婿吴林标说赚钱了,也笑了。
“光早上就赚了七十多块钱啊?”赵母虽然知道赵卫国夫妻不差钱,甚至被影响得,去金南轩饭店吃一顿饭花快两百,她肉疼,却不会因此而有太大反应。
否则一顿饭吃了快两百块钱,要是在前些年头,她估计得吓到进医院不可。
也因此,现在知道赵卫菊他们早上赚钱,赚了七十多,倒也还算平静。
“嗯,嫂子让我们进货的文具盒卖出去三个,利润高,电子手表也卖出两块,单单这两样的利润就快四十了。”吴林标自己算完账后也很意外。
这就是聪明人的脑袋吗?
他和赵卫菊两个还担心这贵的东西不好卖,或者是卖不出去,原本都不打算进货,是许桃坚持说服他们进货。
现在盘算一下后,吴林标也不得不佩服她的生意头脑。
“嫂子。”赵卫菊高兴的看向许桃,眼眶都红了:“谢谢你。”
道谢的话说得多,可赵卫菊每一次都是真心实意的道谢,也是真的感激许桃。
“都是一家人,不用总是道歉。”许桃笑笑。
她还是挺怕这种沉重的感激,也怕女人哭。
“你们就听小桃的话,别总把谢挂在嘴边,好好的把这店开起来赚钱了比什么都强。”赵母也宽慰了赵卫菊一句。
赵母清楚许桃在这些方面确实很大方,也不像老家那些小家子气的媳妇儿似的,对女儿女婿到娘家来寻求帮助就意见极大。
“好,我知道了。”赵卫菊努力的控制情绪后破涕为笑:“嫂子,你是怎么知道贵的东西好赚钱的啊?”
赵卫菊和吴林标都没太理解,也确实是没猜透学生的经济实力,怎么现在孩子身上都这么有钱的!
他们夫妻基本都没给过吴学文零花钱,一个星期,也就两毛钱,五分五分的给过几次,甚至给得都少,乡下农村地方,孩子去上学读书,可没有还得给零花钱的说法。
“羊城现在有钱人多,对孩子也好,孩子的条件也跟着提高,大多数孩子身上都会有不少家长给的零花钱。”许桃自然知道这些。
如果没有开桃园公司,没有开金南轩饭店,许桃自己估计也没有料到,这年头,有钱人已经出乎她的预料了。
虽然普遍的工资还是不高,但绝大多数的人也已经开始有钱了,最主要的一点是新华学校的规模,也帮着筛选掉了很大一部分的穷苦孩子。
新华学校是公立学校,却也已经开始走私立学校的路线,很多教师资源,学校的条件设施都提高许多,学费,借读费等价格都比一般学校要贵。
其他大部分的初中学费,一个学校一百到三百不等,学杂费另算,最多也就是一百快。
新华学校的固定学费倒是差不多,可学杂费,校服费,还有计算机电脑课等等,这些其他的费用加起来,一个学期,学费就上千。
这都仅仅只是学费,要是学生还得住宿,那一学期费用,学费就更高了。
但学校的学费贵,新华学校的条件设施也确实高,师资力量在羊城更是首屈一指。
在这一年电脑都还没完全普及,学校里也都已经开设电脑课,学费贵固然是贵,却也得承认,贵也有贵的道理。
而家长们既然能让孩子来这学校读书,舍得出这么高昂价格,固然有望子成龙的成分,却也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
贵的文具,在其他地方不大好卖,文具店开在新华学校旁边,倒是可以尝试,家里条件不错的孩子,身上又怎么会缺少零花钱。
就是赵励南那孩子,时不时被扣零用钱,时不时攒钱买个录音机,买套手办,可他也不缺零花钱。
“零花钱,学文上学这些天,我们都没给过他零花钱。”赵卫菊却想到了吴学文,顿时自责的看向吴林标。
吴学文本来就是转学过来的学生,和班级里的同学也不熟悉,如果周围的同学都有不少的零花钱,他却没有,会不会被同学歧视欺负?
赵卫菊是当母亲的下意识的想到吴学文身上去,愧疚不已。
吴林标也摇摇头,赵卫菊担忧什么,他也是知道的。
“卫国给过了。”许桃笑笑:“小文是他外甥,我们每个月都会给小南零花钱,自然也没忘了给小文一份。”
赵卫国哪会厚此薄彼,舍不得那点零花钱,两千借读费都交了,一千多的学费都给了。只是这些事情没告诉赵卫菊夫妻而已,毕竟他们身上都没多少钱,怕他们心理负担太大。
吴学文之前在温省老家上学,周围大部分都是穷苦的孩子,没有零花钱,倒也没什么。
但羊城不一样,学生之间的攀比和歧视,甚至有许多是单纯的无心之举,可即使无心,却也是很伤人的。
赵卫国和许桃更早的考虑到这一点,也自然给了吴学文零花钱,小孩原本还不要,但赵卫国叮嘱他留着,以后出息了再还给他,吴学文才收下的。
“嫂子,我……”赵卫菊才忍住的泪水还是决堤,她情绪敏感的侧头抹泪。
不想哭的,可却又真的很愧疚,也更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才好。
“嫂子,您和大舅哥的恩情,我们夫妻一定铭记在心,谢谢。”吴林标也认认真真的朝许桃弯腰鞠躬道谢。
“别这样。”许桃有些发愁,面对吴林标如此严谨正式的道谢,她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怕拿捏不好分寸,会让他们夫妻压力更大,遂看向赵母和赵父。
赵母现在倒是了解许桃的性格,她做事情大方,却也害怕被感激。
换做她自己被感激,被牢记善意才觉得好呢!不过那是她自己,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八零后妈养娃日常》 第111章 第111章(第2/4页)
不过是一个没文化的老婆子,她眼界和许桃哪里能比。
许桃可能是自己足够厉害,也习惯了帮助别人,被道谢得多,反而才不知所措,为此赵母自己也挺佩服许桃的。
“你们夫妻好好开这店,把日子过好,别辜负他们夫妻的好意。这赚钱摊子都给你们铺开铺好,你们可得认真做起来。再说了,人一辈子还长,总有你们还的时候。”赵母继续说话。
“嗯,我们会的。”赵卫菊和吴林标自然是连连点头。
赵卫菊夫妻的文具店开业,前面三天生意都不错,甚至连随身听也卖出去两台,可见这些学生们的购买力有多惊人。
前三天的开业活动结束,文具店的生意就恢复了平淡,不过每天也能卖出不少文具用品。
每天扣除成本后,文具店的利润倒也有四五十块钱,与前面三天比,确实差了一些。但每天有四五十块钱,偶尔还能有六十块,一个月也能有一千多将近两千的收入。
如此也都让赵卫菊夫妻很满足了,赵母也放心不少,总算,这家里的一帮孩子生活都步入正轨了。
为此,赵父赵母也起了回老家的心思。
赵母倒是还好,归心似箭的人其实是赵父。
赵父在温省老家,做了一辈子的农民,这一两个月没握过锄头,他自己都觉得浑身骨头开始难受。
赵卫国他们兄妹几个都很无奈,想着法子让老夫妻两个留在羊城。
其他方面倒是还好,主要是,赵父眼睛手术的时候,有发现血压高的问题,血压高的老年人本身就需要人经常注意,随时去医院检查。
老两口两个若是千里迢迢的回了老家,一路折腾奔波,累就算了,在那穷乡僻壤的地方,真要是哪里不舒服了,这些不在身边的儿女全都得鞭长莫及。
所以赵卫国兄妹几个,都想说服老两口留在羊城,但赵父让他闲在家里,他哪里闲得住,浑身都感觉不得劲儿。
他忙碌习惯了,闲下来这些日子,确实人都没什么精神,打蔫了许多。
“爸,妈,你们何必非要回去呢!在羊城不是挺好的吗?”赵卫强也愁苦的帮着劝。
这次赵父眼睛白内障的问题,让赵卫国和赵卫强都颇为自责。
他们是儿子,没能第一时间知道父亲眼睛生病,他们如何不愧疚,又不是没良心的人。
“都说故土难离,这羊城我们年纪大了呆不习惯。”赵父随口敷衍的解释了一句。
“爸,我们兄弟姐们都在羊城,你和妈两个人回去,我们怎么能放心?”赵卫强继续说,他都快要抓秃脑袋了。
“不放心什么?我们又不是生活不能自理。”赵父回话没觉得要回老家有什么不好。
他们夫妻呆在羊城这边才是添乱,每天吃喝拉撒睡,其他事情都不干,之前眼睛看不清,没恢复也就算了。
现在夫妻两个人,身体方面也没什么事,呆在这羊城日子也不短了,早些回去,还能抓紧时间,把田里的稻谷庄稼伺候伺候。
来羊城这一两个月,老家的田地都交代给赵父的兄弟帮忙照料侍弄,这也是好大一笔人情呢!
“爸,您是惦记家里的庄稼和田地吗?”许桃发问。
“今年的稻谷差不多收成了,算算日子,可能你们二伯已经帮着收到家里了。”赵父想着,这些夜里都很是担忧。
他们伺候的庄稼不多,也就是自己够一年的嚼头,可割稻谷也是麻烦事,累人得很,割稻谷,打稻谷,还得晾晒,筛选空壳等等,过程繁琐还累人。
“那稻谷都收到家里了,您和妈就别回去了。”虽然赵父今年收拾庄稼也不短的日子,从开春,播种春耕,到九月初开学没办法来羊城看病。
赵父自己也没想到,来回路上耽搁时间,手术完,眼睛恢复都得花费个把多月。
“那怎么行。”赵父挥手摇头。
“这样,要不我们给您们开个便利店,你们买卖小商品,算算账应该可以。或者在桃园公司附近买块地,爸,您要是不愿意闲着,你可以去种点青菜卖,打发时间也能赚一些钱!”许桃开口提议。
她倒是理解赵父这种忙碌习惯了的老人,闲着,对他来说确实难受,倒也不是非惦记着老家的那几亩地的收成,主要是他天天在羊城闲着自己也难受。
青菜,随着羊城这边发展,买菜的人家也多了,如果给赵父买块地种些蔬菜,确实也能赚点钱。
“种青菜能赚什么钱?我要是种得多,卖不出去,家里这点人也吃不完。”赵父有些意动,能让他有点事情做,不至于天天闲在家倒是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