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1 / 1)

('

第161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中秋宫宴不过短短一日。

说得再准确些,不过是大半天罢了。

只是就在这区区大半天里,却实在发生了许多令人心惊瞠目的事情。

俊贤夫人回到家里,丢下臂间披帛,一边取下臂钏,一边失笑着同丈夫道:“承恩公府这回怕是要栽个狠的了。”

“是啊,”杨少国公闻弦音而知雅意:“从前也没听说费太太跟苗家有什么很深切的交际,忽然间收了苗大娘子做义女,又得圣上金口明确此事,实在是很耐人寻味。”

俊贤夫人将手中臂钏递给侍女,自己往梳妆台前坐下,开始摘取耳环。

明镜里对上了丈夫的视线,她不无玩味地道:“圣上肯掺和这事儿,大抵也是有个得力之人穿针引线的结果,针线都齐全了,不趁机一劳永逸,更待何时?”

……

相较于其余人家的观望,东平侯府这边儿,可全都是心有余悸和劫后逢生之感了!

要不是夏侯夫人瞧着情况不对,过去关切了一句……

要不是皇长子急公好义……

那现在可全完了!

东平侯夫人一直到坐上马车,那口气松掉之后,才察觉到自己后背的衣衫湿漉漉的,竟是早就被冷汗给打湿了!

想想也是,天下哪个母亲,能在这种起伏之下,心如止水?

回到府上,东平侯夫妇也顾不上时辰已经晚了,带着女儿,往东平侯老夫人那儿去走了一趟。

东平侯老夫人因上了年纪,近来还有点咳嗽,便不曾进宫行宴。

这会儿听儿媳妇说了事情原委,不由得长叹一声,庆幸不已:“今晚的事情,真是欠了皇长子一个天大的人情!”

又心有余悸地拉着孙女的手,由衷地说:“世琰,你也真是福泽深厚了!”

东平侯夫人就说:“我想着虽然时辰有些晚了,但是也不能拖,皇长子在宫里,府里不好冒昧联系,但夏侯家那边儿,还是得有所表示的。”

她感念不已:“要不是夏侯夫人愿意居中帮忙,怎么可能请得动皇长子?”

东平侯老夫人听得颔首,略微思忖一会儿,便定了主意:“把景穆公留下的那柄宝刀,送去给夏侯家。”

东平侯夫妇听罢,齐齐吃了一惊。

再回过神来,复又点头:“也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们家的谢意。”

“景穆”是东平侯府某位先祖的谥号,因为其生前率军平定东夷,威震天下,所以才得到了这个美谥。

而他所留下的那柄宝刀,除去自身所固有的价值之外,也被附加了一代名将的荣光,是东平侯府有数的宝物之一。

如若东平侯世子历练有成,原该是归他所有的。

不过此时此刻,将这柄宝刀赠给夏侯家,东平侯府心甘情愿。

事情及早不及晚,东平侯夫人没叫陪房动手,亲自去操持此事。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毕竟中秋是有三天假的嘛。

怎么今天祖母这儿人来得这么齐?

他阿耶阿娘,他的两个妹妹,连他二叔二婶、三叔三婶都来了……

大家都很缺这口早饭吃吗?

东平侯世子跟夏侯小舅一起,迷迷瞪瞪地问候了一圈儿之后,坐下开始吃饭。

东平侯府祖籍在南,饮食上也还保留有先辈的习惯,较之神都城内诸多追求排场和富贵的府邸,反倒显得简薄许多。

早饭吃的是索面,黄酒入汤,加一点姜末,面条洁白纤细,入口绵软。

上边加一个煎得金黄的鸡蛋,泡两根脆生生、绿油油的小油菜,炒得香喷喷的酱肉丝与虾米、木耳……

因东平侯老夫人少年时候在蜀地长大,所以东平侯府的索面,还会在往里边加一片软糯咸香的坛子肉。

另有同样来自蜀地的泡菜相陪,聊以解腻。

夏侯小舅跟东平侯世子正是能吃的时候,见今日人多,虽觉奇怪,但是一个是客,不好深问,另一个是主,更没法在客人面前深问。

便也就各自按下疑惑,专心扒饭。

夏侯小舅面条吃到一半,忽然间听见有人轻轻地叫了自己一声:“夏侯公子。”

他初听楞了一下,下意识地又吃了一口,忽的反应过来——是苗大娘子在叫他!

饭桌上所有人暂停了吃饭的动作,同时都竖起了耳朵!

夏侯小舅赶忙把口里的面条咽下去,而后问:“娘子有何吩咐?”

“吩咐却不敢当……”

苗大娘子握着手里的竹筷,轻声问他:“夏侯公子是否知道,昨晚中秋宫宴,都发生了些什么?”

夏侯小舅下意识跟东平侯世子对视一眼,都在彼此脸上看见了真切的茫然。

他摇摇头,老老实实地说:“苗娘子,我们俩才刚值夜回来,实在不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

苗大娘子听得微微一笑,便把昨夜之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他们二人听。

东平侯世子初听大惊,最后实在是松了口气:“苍天庇佑……”

夏侯小舅也愣住了,回过神来,由衷地高兴道:“真好,这么一来,承恩公世子就没法再纠缠苗娘子了……”

他的目光那么明澈,像是一汪泉水,一眼就能看到底。

他是真的在为她高兴。

而不是心生惋惜——怎么没有成全我的婚事?

苗大娘子定定地看着他,几瞬之后,为之莞尔。

夏侯小舅虽不知道她是为什么笑的,但是看她笑了,自己也跟着傻乎乎地笑了起来。

没有人再说设么,但桌上的氛围,的确如同秋日的阳光一样,明媚地在微风中流动起来了。

……

因中秋节的缘故,阮仁燧和大公主放了三天假。

对阮仁燧来说,这就是纯粹的三天假,玩就完了。

但对于大公主来说,这是最终冲锋前的号角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之应了一声,细细地解释给她们听:“早在本朝这一系天子的始祖登基之前,舒家便已经出过宰相了,虽然那位相公后来获罪,被贬谪出京,但他的后人都以相公房出身而自称。”

“那位相公有个侄女,唤作世松。世松性严毅,有雅量,后来官至刑部尚书,她是舒家尚书房的先祖……”

卓宪之伸出一根手指,在文书汇总最前边的“舒家”二字上点了点:“五品及以上官员家族统计当中,夺得榜首的,就是舒家尚书房的后裔……”

唐红自然而然地接了下去:“舒伯瑶正在做徐州刺史。”

太后娘娘也有些感慨:“上次见她,也是将近十年前的事情了……”

卓宪之目光落到纸面上,从上往下,迅速扫了一遍。

舒家之后,竟然是同样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俞家。

从前刑部的管尚书忽发急病,被迫致仕,圣上遂点了俞侍郎代为执掌刑部,那时候还有很多人反对呢。

无非是觉得俞侍郎没有功名,能做侍郎已经是得天之幸,没有资格再往上升了。

却没想到,这段时间以来,俞侍郎硬是把刑部管得井井有条,一丝错漏都没有出。

现下再在这份名单的榜眼位置瞧见俞家……

“可知世事从没有一蹴而就的说法。”

卓宪之由衷地道:“都说俞侍郎没有功名而入仕,却没有注意到,俞家夫妇把几个孩子都教得这么好。”

俞家之后,排在探花位置的是徐家。

从前与小时女官一起入选海棠诗会前十的那位静仪娘子,就是徐家之女。

前三名当中,竟然没有一家是当世顶级文官门庭,亦或者宰辅显要之家!

太后娘娘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这或多或少,也能给朝堂上的人一点警示吧。”

……

相较于从前对宗亲、外戚和勋贵的统计,针对五品及以上官员家族成绩的统计,在神都城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尤其榜上前三的家族,更给了无数人以巨大的震撼。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礼部的石尚书是当代大儒亲传弟子,诗书传家,对于儿女的功课,督促得也算严格了。

最开始大公主和皇长子要办这事儿,他举双手赞成,原以为自家不是榜一,起码也能进前三的。

哪想到最后只是出现在了榜单前十?

面对最终的这份结果,他百感交集:“不只是功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家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披香殿里。

德妃知道之后,也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还真是没想到呢……”

圣上也说:“是啊,真是始料未及。”

又趁着爱妃不注意,悄悄把冤种儿子提溜到小角落里,问他:“你对这三家还有印象吗?”

阮仁燧高高在上地瞥了他一眼,糯米团似的脸上生动地演绎着一本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

阮仁燧趾高气扬地说:“阿耶,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吗?”

圣上:“……”

阮仁燧冷哼一声,倨傲道:“阿耶,你之前在我头上套圈儿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吧?”

圣上:“……”

阮仁燧短促地笑了一声,挺胸抬头,傲然睥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圣上:“……”

圣上讶然反问:“你早就过完三十岁了吧,还在这儿喊莫欺少年穷呢?”

他刻薄得浑然天成:“谁是少年,老太岁,你吗?”

阮仁燧:“……”

阮仁燧恼羞成怒:“你管那么多呢!”

————————

评论抽人送红包~

[162]第162章:夏侯博士第一次公开课顺利召开!\\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