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119节(2 / 2)

丛澜:紧张是什么?

没多久,回放完毕,主持人的声音出现在广播里,播报着丛澜的最后得分。

技术分44.68,节目内容分32.24,总分76.92。

听见这个分数的瞬间,丛澜立刻扭头看向于谨,震惊道:“他们终于疯了吗???”

于谨:“……”

孩子怎么说话呢!

不怪丛澜这么震惊,她算过,自己的定级步伐和旋转都拿到四级,跳跃全无差错,能有37.2分,后续两个跳跃能多加1.54,最后也就是38.74分的bv。

剩下的就要看现场发挥。

如果说今天的表演满分是100的话,她只会给自己打70,及格多一点罢了。

节目有些生疏,虽然没有失误,但她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很满意。

步法衔接还是有点问题,3lz之前的进入有点干巴,连跳时的节奏没以前好,蹲踞转的速度有点慢了好像……

挑毛病能找出来一堆,她仅仅是按照训练时候的要求,把节目顺了下来,细节还需要再雕琢。

丛澜认为自己的情绪有点问题,表演分不值得这么高。

镜头落在丛澜身上,于谨戳了她一下,好险忍住了没当场掰扯裁判给她灌了多少的水。

于谨小声:“回去再跟你说。”

丛澜:“???”

嗯?敢情你原来是知道的吗?

第69章这样啊

于谨可太知道了。

不过他知道得也不算早,顶多是昨晚上才从张简方那里听了一嘴。

距离冬奥越来越近,对女单冠军势在必得的大鹅,加紧了场外的部署。

花样滑冰是看选手自己发挥的运动,不像是速滑等,会被对手干扰到。

冰面宽阔,能滑成什么模样,全依赖选手自身水平。

这个里面,包括技术与心态。

但场外同样凶狠。

有人雇凶伤人,有人车祸遇险,有人流感生病,有人水中被投毒……或者是天灾,或者是人祸。

现在不能这样做了,随着科技的发达,就有了另外的手段。

张简方不是吃干饭的,于谨提出了国际裁判一事后,他安排了堂溪等人进修考证,也拉了科研组与国内冰协合作,周边售卖情况不错,他又正式组织了文创小组负责管理网店。

他还拉了一个小组,为冬奥做准备。

在分析了欧美国家历年来的手段动作之后,目前,张简方手里集成了多达五套的方案,帮助丛澜扫清冬奥之路的人为障碍。

“你让孩子好好训练,其余的不用管,”张简方跟于谨说道,“你在训练上也加把劲,尽量避免丛澜出现大的伤病。”

于谨懵逼应下,又听张简方道:“其他的安排我来,放心,只要孩子争气,我们都是她的后盾。”

不等于谨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就见识到了张简方的初步安排。

——夏训时期,外网针对丛澜的讨论一直没有消停,从她的3a有多好看,到她的技术有哪些过人之处。

——以及,裁判打分的不公正性。

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快就引起了国内外冰迷的注意,并迅速地形成了热议中心,到最后,人人情绪激动,骂国际滑联成为了每人每天的日常。

有冰迷专门制作了表格,来对比丛澜上赛季的分数变化,对象就是娜塔莉、莉莉娅和其他的欧美女单。

“谁都有新人时期……”这个视频的开头是这样叙述的。

折线图上,丛澜是缓慢递进,别人是断崖上升。

然后拉出了丛澜的跳跃片段,与别人的同类型跳跃左右分屏展示,很多时候都是对另一个人的公开处刑。

尤其是3a,能对比的太少了,她进步飞快,后期的两个比赛稳如老狗,加分不上2都不科学。

但她的小分表里很少能上到2分,最多就是一点几,有时候还只有0.7左右。

与此同时,成年组可以跳3a的日本女单、欧美女单,特别是后者,落冰就给分,哪怕是明显的失误。

视频做得很精良,措辞简练,指向性明显,处处拿数据说话,做到有理可依。

不只是这一个视频,还有很多其他的。

比如丛澜的3a为什么能这么好看、丛澜的技术到底高在哪里、丛澜的……

一两个就罢了,一连串出来,多心的、动脑子的人,很容易就闻着了味儿。

于谨也发现了,这些视频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而且隐隐有着相似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