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课题是粒子加速器。”
“大家请看图片。”
“这是我发明和制作的一台质子加速器。”
“它的原理就是通过迭加线性电磁场,从而加速质子。”
“目前能够产生大约800千伏的直流电位差。”
“质子经过这台加速器的加速后,它的能量足以发生核反应。”
哗!
考克饶夫看起来有点紧张,但是他的研究工作却惊艳了众人。
粒子加速器,那可是当前原子学领域最火热的课题。
不少实验室都在尝试制造这种仪器。
随着李奇维提出核聚变的概念,核物理这门学科正式诞生。
原子核的轰击实验,需要的粒子能量更大。
以前老旧设备,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
现在是粒子加速器的天下。
从理论到实践,关于它的研究正飞速发展。
之前伊蕾娜自己搭建的那台加速器,和考克饶夫的这台根本没有可比性。
果然,他继续说道:
“根据我检索到的信息,目前我的这台加速器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粒子加速器。”
众人忍不住惊叹!
卡文迪许实验室果然越来越强了。
在原子学领域堪称断崖领先,连量子研究所都比不上。
卢瑟福嘴角含笑,满意地点点头。
实验室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令他无比欣慰。
伊蕾娜美目涟涟,她小声对李奇维说道:
“教授,考克饶夫制作的这台加速器使用了电容器和整流器。”
“所以它只需要低压就能产生强大的加速能力。”
“这太实用了!”
伊蕾娜羡慕的不轻。
跟人家的加速器一比,她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
李奇维安慰道:
“没事,他发明出来后,你就可以直接用了。”
“下次你需要,直接来卡文迪许找卢瑟福教授。”
伊蕾娜闻言,哭笑不得,这也行?
李奇维看着前方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中了然。
真实历史上,考克饶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直线加速器。
1932年,他和卢瑟福的另一个学生沃尔顿,使用加速后的质子,轰击锂原子,成功生成了氦原子。
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人工核裂变反应,震惊物理学界。
凭借这项成就,考克饶夫和沃尔顿共同获得了1951年的物理诺奖。
算算年龄,沃尔顿现在应该还没来到卡文迪许。
仅仅两年之后,1934年,物理学家又首次实现了人工核聚变反应。
这时,可能会有人疑惑:
“咦?不是说铀核裂变才是首次发现的核裂变现象吗?”
“怎么出来个考克饶夫?”
因为考克饶夫和沃尔顿使用粒子加速器人工实现核裂变反应之后,当时的物理学家有一个共识。
即:原子发生核裂变反应之后,只能裂变成相近原子序数的原子。
什么意思呢?
比如,如果让50号元素发生核裂变,那么它只能形成49/48/47号等几个元素。
也就是说,原子核内最多失去几个质子,改变不大。
很多轰击实验也都证明了这点。
但是,当物理学家轰击铀元素的时候,却发现了异常。
92号元素铀,是当时已知的元素周期表最后一位元素。
使用中子轰击发生核裂变反应后,按理来说,应该生成91/90/89号等元素。
但是物理学家试验了很多次,都没有发现这些元素的踪迹。
于是,大家突发奇想:是不是生成了铀之后的元素,即所谓的超铀元素。
这要是真的,那可就是天大的发现。
拓展元素周期表,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接着,就是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现在我们知道,铀发生核裂变后,其中一种反应是形成56号元素钡和36号元素氪。
这几乎相当于把铀原子核一分为二。
它和传统的核裂变反应结果完全不同(也称【重核裂变】),所以才会震惊物理学界。
当然,铀核裂变还有其它的特殊之处,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此刻,考克饶夫认真地汇报他的成果,又抛出一个震惊的概念。
“受到布鲁斯教授提出的核聚变概念启发,卢瑟福教授认为核裂变反应也应该存在。”
“而且,他还指出,早在之前的各种粒子轰击实验中,应该出现过核裂变现象。”
“比如卢瑟福教授发现质子的过程,现在根据分析,其中就有核裂变的步骤。”
“但那些都是天然发生的,不能人工制造或者控制。”
“因此,我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粒子加速器,能够人工实现核裂变反应。”
哗!
众人简直惊呆了!
这个长相普普通通的小伙子,大家本来还不以为意。
没想到却是一位绝世猛人。
他竟然想实现人工核裂变反应!
这要是成功了,绝对是震惊物理学界的重磅成果。
虽然核裂变的概念,没有当初核聚变那么令人震惊了。
但它同样是核物理领域最重要的理论。
众人无不感慨:
“卡文迪许果然藏龙卧虎。”
这时,伊蕾娜突然问道:
“考克饶夫先生,你为什么不想先实现人工核聚变反应呢?”
考克饶夫闻言,心中有些激动。
他知道眼前这位美女就是大名鼎鼎的伊蕾娜。
因此,他表现得很热情。
“是这样的,伊蕾娜小姐。”
“其实我最开始研究的就是核聚变反应。”
“但是哪怕我把加速器的功率调到最大,依然没有任何作用。”
“人工核聚变所需的条件非常苛刻。”
“所以,我只好选择更容易实现的核裂变。”
“毕竟,轰击实验的过程,本来就更适合裂变而不是聚变。”
伊蕾娜闻言,轻轻点头。
她从刚刚考克饶夫的话中,突然产生了一些灵感。
接下来,陆续又有几个学生上台。
他们的内容同样精彩,体现出卡文迪许的深厚底蕴和实力。
其中几人,和考克饶夫一样,让李奇维很关注。
比如,来自苏联的卡皮查,真实历史上,对方是超流体的发现者,并因此获得1978年的物理诺奖。
所谓的超流体,是指物质的一种状态,即完全没有摩擦力,能超级流动。
如果将超流体放置在环形容器中,则它可以永无止境地流动下去。
这个现象后来被大名鼎鼎的朗道用凝聚态理论成功解释。
后世,有人提出一种大胆的理论猜测:时空的本质可能就是某种形式的超流体。
按照这个观点,或许就能利用量子力学解释引力,从而统一四大基本力。
此刻,当卢瑟福的几位学生汇报完毕后,赢得了全场所有人的掌声。
“卡文迪许果然不愧是原子学研究的圣殿!”
“恐怖如斯!”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