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测量单向光速的悖论(2 / 2)

这时,人群中忽然又站起了一个年轻人。

李奇维朝他看去,竟然是一个华夏人,看起来有点像留学生。

李奇维心里顿生好感,微笑着看着他,隔空传递力量。

只见那个华夏年轻人用英语激动地说道:“布鲁斯教授,我叫崇苏。”

“得益于您的政策,我从去年来到美国留学。”

“现在于美国阿拉巴马农业机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见到您我太激动了。”

李奇维心中非常开心,原来是华夏留学生。

如今的华夏只有本科教育,还没有研究生教育。

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只能出国。

当初李奇维也是考虑实际情况,在国内没有设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因为以清朝的实际情况,那有点太夸张了。

估计国外也不认可,纯粹是自娱自乐。

所以,国内不少优秀学子借助留学政策,去国外学习,主要是欧美的国家居多。

李奇维发现对方去的还不是什么知名学校,而是农业机械大学,这说明对方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崇苏,你非常不错,国内现在不仅仅需要数学、物理这种纯理论科学。”

“也需要发展跟民生相关的专业,你的选择就很好。”

“这说明你不追求虚名,而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

“未来回国后,我希望看到,你给国家的农业事业带来改变。”

李奇维的话让崇苏瞬间热血沸腾。

仿佛跟打了鸡血一般,这一刻,他在异国他乡遭受的所有困难和委屈,全都烟消而散。

凭借着李奇维的这番话,他崇苏的未来注定不可限量。

未来阿拉巴马农业机械大学,将以崇苏为荣。

这时,李奇维忽然说道,“崇苏,你是对光速悖论有什么看法吗?”

他知道对方肯定不是单纯地想和自己说话。

果然,崇苏心情平复后,说道:“教授,我确实有一点想法。”

“不过,我毕竟不是物理学专业的,只是对物理学比较感兴趣。”

“希望您能包容我的错误。”

李奇维和蔼一笑,鼓励道:“大胆说,今天不是学术研究,谁都可以畅所欲言。”

于是,崇苏壮着胆子说道:“我认为距离和时间都不是实际存在,而是一种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时间是事物之间的次序关系。”

“光是一种实际存在,所以光速也是一种实际存在。”

“用非实际存在的相互关系,去测量一种实际存在,我认为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

“所以,我们无法测量出光速。”

轰!

崇苏的话,就好像一枚炸弹一般,把还在震惊中的众人,又给震惊了一遍。

在场的人谁也想不到,本以为哈勃已经够优秀了,没想到还有大神在此。

学生们羡慕地看着崇苏,对方的回答好像带有一丝哲学气息,听起来就感觉牛逼哄哄的。

而且对方竟然还是清国的留学生。

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可怕了。

明明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封建愚昧的国家。

自从布鲁斯教授回去后,就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现在随便一个留学生都如此牛逼。

关键对方还不是物理专业的学生。

就能对光速悖论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和理解。

让人由衷敬佩。

哈勃也忍不住朝崇苏看去,心道果然世间卧虎藏龙之辈太多。

看来自己这点小聪明完全不能自傲。

还需要踏踏实实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所有人中要数钱五师最惊讶了。

他没想到,今天这里不仅遇见了老乡,而且老乡还给国人长了面子。

真是提气啊。

从周围人震惊的眼光中,钱五师感受了尊重。

果然,我们华夏人不比任何人差。

在科学领域,有李奇维教授的带领,一定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前排的迈克尔逊也在回味刚刚崇苏的回答。

虽然这个回答谈不上完美,或者对物理有什么推进作用。

但关键是对方的年龄和身份。

能有这种见识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属于可塑之才,不比哈勃差。

迈克尔逊震惊的是,这样优秀的学生,在华夏还有很多很多。

那个国家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可以抽出100个优秀的学生攻克物理,还能再抽出100个攻克数学。

可怕的是还能再抽出100个去学习现代农业。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美国人造车,华夏就有4个人造车。

这可不是简单的四倍关系,其成果和爆发的力量是呈指数倍增长。

这一刻,崇苏的出现,让迈克尔逊明白,李奇维的布局已经初步有了成果了。

对方的野心,正在以一种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迅速壮大并实现。

迈克尔逊紧盯着台上的那道声音,呢喃道:“布鲁斯,这就是你的手段吗?”

“叫人好生佩服啊。”

此刻,李奇维听完崇苏的解释后,不由得意气风发。

看,这就是我李奇维对华夏科学的改造。

我没有错!

虽然崇苏的观点,并不是特别准确。

因为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实际存在。

所谓的真空不空,是一个非常复杂多重的概念。

但是,这可是1910年啊,崇苏还是一个华夏学子,他能有这种见识,足以让李奇维狂喜。

这就是未来华夏的希望所在啊!

一个崇苏不可怕,千千万万个崇苏聚在一起,就会爆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在这种场合,李奇维也不好过于激动,于是他笑着说道:“崇苏,伱的观点非常新颖。”

“你还不是物理专业的学生,有这种思考非常难得。”

“接下来有机会,我们可以再好好交流。”

哗!

李奇维的话让在场的其它人羡慕不已。

先是哈勃,再是崇苏。

这两人都得到了布鲁斯教授的赞美。

未来的学术之路注定是一片坦途。

而且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布鲁斯教授具有博大的胸怀。

他没有因为自己华夏人的身份,而有待崇苏。

反而对哈勃也是不吝夸奖。

这让他们这些自诩在自由文明国度的人,感到了一丝羞愧。

因为他们还歧视亚洲人。

甚至美国还出台了各种法律。

这一刻,李奇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美国的未来。

不过要是他听到这些学生心中的想法,一定会笑着说道:

“不好意思,你们想多了,哈勃远远比不上崇苏。”

(本章完)',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